張慶東
吉林建筑大學(130118)
公共藝術是指雕塑、建筑、公共設施、形象藝術等形式的公共空間藝術。公共藝術在城市中主要表現在雕像、壁畫、裝置、景觀小品上。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公共藝術的表現形式也逐漸變得豐富,如水景、燈光、動態裝置、煙霧、多媒體等造型。它的發展空間不僅在于物質層面上,還在于人們的心靈和精神文化上。公共藝術無論在城市還是在鄉村,都注重其中蘊含的精神文化而不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裝飾上。堅持以人為本,符合大眾審美,能長時間存在于特定的區域范圍內并成為標志性建筑,這樣的公共藝術才能被人們所認可。公共藝術不同與其他形式藝術,因為它的形式來源于建筑、雕塑等傳統藝術,但又具有獨特的精神文化,以另一種含義存在在城市空間中。公共藝術有自身的規定性,不僅僅是指環境藝術、景觀藝術、城市雕塑等。它是民主開放的、能進入公共領域的產物,不是私密封閉的產物,是公眾普遍認可和普遍關注的事物[1]。
2.1.1 公共藝術的審美功能
公共藝術是一門藝術,因為藝術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審美性,所以審美功能是公共藝術中最主要的功能,如果不存在審美性那么也就不能稱之為藝術。審美功能能夠激發人們的感情,不僅能控制人的理智,也能影響人們的情感,喚醒人們對藝術的向往和熱情,從而使人們的審美水平得以提高。
2.1.2 公共藝術的教育功能
公共藝術不光是要在它本身的裝飾外表上下功夫,最重要的是從公共藝術中反映出其內涵,如內在本質、精神文化、道德規范等。充滿活力和積極性的公共藝術可以引導人們在生活中積極樂觀,不畏艱辛,勇往直前,而低俗、消極的公共藝術能降低人們的整體素質,使人們在生活中受其影響,喪失道德。雖然它并不是直接對人們產生影響,但是在人們的行為中,它們卻能潛意識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從而產生消極的活動。所以公共藝術必須符合當下社會的道德規范。公共藝術作為處在大庭廣眾之下的藝術,更需要傳達積極的精神內涵,所以就必須受到道德、法律等條件的限制和約束[2]。
2.1.3 公共藝術的實用功能
一件出色的公共藝術作品不僅在外觀上形象豐富,還應具有實用的功能。公共藝術作品一般都處于人口較密集的地區,必須了解當地的地理等其他元素的情況,否則公共藝術可能就像花瓶一樣形同虛設。如在長期下雨的地區就應該設置帶有避雨功能的公共藝術。所以公共藝術的實用功能要根據當地的地理因素及自身用的材料和科技來確定,以便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2.2.1 公共藝術具有公共性和藝術性
在長期傳播過程中,人們的自我認同感逐漸轉化為大眾化的審美取向,這個就是公共性。公共藝術作品需要帶有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在設計公共藝術時,都是帶著自己的設計靈感及獨特的想法,再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民風習俗來進行創造的,所以它具有藝術性。
2.2.2 公共藝術具有觀賞性
不同的人對相同的公共藝術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產生不同的情緒。因為公共藝術作品在視覺上可以控制人們的思維,從而產生不一樣的想法。人們會很自然地對公共藝術進行品鑒、評論、分析。可以看出,公共藝術的觀賞性是與生俱來的[2]。
2.2.3 公共藝術具有標志性
一個好的公共藝術作品不光在裝飾外表上生動形象,還應具有標志性的功能,使人過目不忘。公共藝術的標志性可以通過了解當地的氣候、地理條件、民風民俗、文化特色、日常習慣等方面來決定,把這些影響因素與材料、科技相結合,從而建造出具有標志性的公共藝術。
1)公共藝術強調在視覺藝術上給人們帶來舒適感,使人們在觀看時享受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公共藝術不僅可以增強人們的精神境界,還可以促進人類道德和智力教育的平等發展,培養人的審美能力。與此同時,開放的公共空間藝術可以推動人類生存方式的轉變和城市發展過程中思維觀念的更新,創造出許多新鮮而深遠的藝術境界。
2)公共藝術使我們城市的形象得以提升,還可以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從而帶來更多的投資,為城市發展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如主題公園設計了城市公共藝術模型,各種休閑設備和設施等供人們休閑娛樂和玩耍,這樣人們可以在公園內享受一站式服務。這不僅可以提高這個主題公園的歡迎率,提高城市的知名度,還可以增加經濟收入。
隨著城市和現代公共藝術概念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公共藝術的形式和作用也變得更加豐富,不僅僅是體現在外觀的樣式上,更多地體現出精神內涵和道德文化等。作為一個城市建設的重要元素,公共藝術是靈魂的再現,具有很濃厚的藝術色彩。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公共藝術的作用也同樣重要,它影響著整個城市的走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城市空間中的雕塑可以讓城市更加活躍,城市空間中的噴泉可以讓城市顯得更加清爽,城市空間中的避雨亭可以讓城市顯得更具人情味兒[3]。這些看似簡簡單單的公共藝術,實際上是影響城市氣氛的重要因素,也是一座城市的點睛之筆。它使城市的文化氣氛及人們面對生活的態度得以提高,并且通過公共藝術來突出城市的個性和特色,給城市增添魅力。
在一座城市中,公共藝術的初衷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為前提的,所以在實施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到的就是滿足人們基本的訴求,使人們在城市空間中的公共藝術上體驗到便捷、舒適。如在人口密集的公交車站處設立避雨避風的裝置,在大型休閑活動空間中設置導向路牌等。
公共藝術能影響人們的情感,在實施中應作好充分的研究調研,設計出符合大眾審美的公共藝術,通過公共藝術來調整人們在生活中焦躁不安、心煩意亂的情緒,使人們在生活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環境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一座城市未來的發展及人們對生活的態度,所以公共藝術在設計與實施時,應充分考慮到是否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思想,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原則,同時滿足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需求。城市中自然環境的問題,關乎著人們的身心健康,甚至影響著人們在生活中的情緒及對生活的態度,所以在生活中,公共藝術生態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達成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為城市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公共藝術應該采用環保低碳的原料,也可以把植物作為原材料引入公共藝術中[4]。除此之外,實施公共藝術時還要考慮到對于沙塵暴、酸雨、霧霾等環境問題的防范等。
在城市中,人們需要被認可的公共藝術,不光外觀造型上符合大眾審美,其功能上也需要便捷健全,滿足人們日常的需求。所以在公共藝術的設計中,應該保證它的功能不斷優化,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充分利用其多樣化的功能。
公共藝術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裝飾功能,主要的意義體現在于觀賞,并且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所以在公共藝術的實施時應首要考慮其形態、造型、顏色等方面,突出自身特征的同時來滿足大眾的審美。
公共藝術有自身的屬性功能,即人們在生活中利用公共藝術作品時不可缺少的功能,如照明功能、導向功能、避雨功能等,這就要求在實施公共藝術時,充分考慮到各方面因素,確保公共藝術能體現出自身該有的功能,滿足人們日常需求。
公共藝術是面向大眾的藝術,為滿足大眾審美而存在,猶如一道在城市空間建立的橋梁,不僅是一座城市的象征,也能提供日常生活中人們的生活需求。這正體現了公共藝術形式的作品與城市中的人們無時無刻都發生著緊密的聯系,從而讓人們親身參與到藝術作品的創作中,增加人們的親身體驗感,能夠體現一座城市獨特的個性,公共藝術空間的拓展也讓城市文化更具有魅力,向更加完美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