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連發
福建路港(集團)有限公司(362000)
建筑外墻滲漏是影響建筑整體質量和使用功能的主要因素,而外墻裂縫的產生是發生滲漏的主要表現形式。滲漏現象常見于框架梁墻體結構與砌體結構相互連接的部位、外墻找平層裂縫與施工時所搭接腳手架的孔洞位置等。不同地區的環境條件,如溫度、濕度、雨量等,都會導致的建筑外墻滲漏危害程度。以雨水滲漏為例,裂縫導致雨水滲漏進墻體結構內部,墻體內部產生軟化,承載力及穩定性下降,降低建筑物的安全性及使用功能,長此以往會影響建筑的使用壽命。
東南沿海某大廈工程,建筑面積75 390.86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為64 393.16 m2,為地下建筑面積10 997.7 m2,合同估算價為13 000 萬元。地上35層,地下2 層,剪力墻結構。建筑外墻結構主要以蒸壓粉煤灰磚砌塊為主材,外墻涂料結構主要選擇合成樹脂型乳液涂料。工程竣工驗收投入使用后,較多的業主反映外墻滲漏問題,尤其是在雨季到來時,建筑物外墻結構呈現出嚴重的滲水現象,如發生內墻墻角、墻皮發霉潮濕等,而且東南沿海地區易發生臺風等惡劣天氣,導致建筑外墻滲漏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我國南北地理位置跨越性大,南方雨季多、全年受到臺風影響嚴重,因此建筑外墻滲漏的現象較多、較為明顯。從建筑外墻結構的承壓規范上分析,可承載最大的風壓值為700 Pa。在這種情況下,建筑設計過程中往往更加重視結構穩定性及承壓能力,對外墻滲漏的防水設計考慮不周全,忽視了必要的防水設計。由于雨季的到來,加上風壓持續加強,導致外墻表面的溫度應力產生微小變形,長期積壓,導致墻面結構裂縫逐漸擴大。在雨水的沖刷作用下,如果墻面結構中的積水無法及時清理,加強了雨水滲入墻體內部結構的能力,進而發生滲漏[1]。
經過對建筑的實際勘察發現,窗框位置處發生滲漏的現象最為嚴重,雖然窗框墻體外部結構與裝飾層之間進行了防水處理,如填充防水密膠膠布等,但是由于施工過程中在材料的選擇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填充橡膠條質量較差,長時間使用后,出現嚴重的翹邊現象。此外,由于外墻結構施工的過程中,窗邊的裂縫位置處的密封膠條結構施工質量相對較差,縫隙填塞材料的充實度不足,導致填塞縫的產生。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后,窗框連接結構部位膠條老化,雨水從密封不嚴實的裂縫處滲漏。
在對屋面躍層發生滲漏的部位進行鑿除處理時,發現滲漏點主要分布于混凝土結構的止水帶位置,且躍層結構的屋面防水卷材結構主要以砂漿填壓為主,躍層出屋面導致防水結構中的卷材處端部存在裂縫。卷材結構的選材不合理,泛水高度不足,施工前對于現場勘察不嚴謹,也導致了屋面結構的排水管存在一定量垃圾堆積,長此以往排水管道屋面積水嚴重[2]。
在施工組織管理的過程中,未制訂嚴謹規范的施工組織規劃及滲漏預防措施,施工用水過程中樓層磚縫的砂漿遭受沖刷破壞,這也是造成外墻滲漏的主要原因。外墻施工過程中腳手架搭接過程中產生的孔洞結構未及時填補,或者填補施工不規范,也會導致滲漏裂縫發生。
1)對施工過程中采用的建筑材料,在進場之前要進行嚴格的檢查,如材料的試驗、砂漿配合比的控制等,從源頭杜絕滲漏現象的發生。
2)嚴格控制砂石類建筑材料的采購流程,保證砂漿使用的時效性。對固結嚴重的砂漿結構應及時清理,打掃場地衛生,避免與其他砂漿發生混合現象。
3)嚴控施工前的施工組織規劃,做好技術交底工作,加強施工中各個部門之間的相互聯系,嚴格進行施工工序的自檢,注重施工工程中的自我監督管理,注重對窗框、陽臺陰陽角、門窗四周等結構點的防滲漏措施的實施。
為了避免外部填充墻結構導致的滲漏現象,應先利用聚合物結構材料,如水泥防水砂漿等,將兩者交接位置密封填充,在砂漿面結構上部鋪裝一定厚度的鋼絲網結構,確保交接位置的穩定性。合理控制鋼絲網搭接過程中的寬度,寬度應≥200 mm,且砂漿面結構找平處理后,要進行二次粉刷處理。
在利用聚合物對窗框結構位置填充的過程中,需要將窗框內外部結構部位,尤其是邊角處清理干凈,并在窗框邊結構設置一定尺寸凹槽,間距要適宜,凹槽的設計尺寸為6 mm×6 mm。
飄窗、露臺、陽臺等結構部位容易發生滲漏現象,應對露臺結構部位重新作找平處理,找平之前要先進行清潔處理。同樣情況下,露臺及外墻結構的相交部位應設置一定深度尺寸的凹槽結構,選擇防水砂漿進行填充,保證填充的密實度。在凹槽施工的過程中,應控制鑿槽的力度,保證內部鋼筋不受損傷。
為了避免雨水從窗框結構處滲入,應在安裝窗框之前,對安裝位置處添加充實度大的水泥砂漿,并在窗臺及洞口位置處抹一層厚度為20 mm 的水泥砂漿,比例控制在1∶2,作一次找平處理,合理地控制門窗結構安裝使用后的外框與墻體結構之間縫隙的均勻性。同時。可使用塑料泡沫對填充物進行填充處理。在窗臺的抹平過程中,坡度應大于15%,底框結構應高出頂面的排水點10 mm 以上。如果窗框結構的頂面砂漿露出,則會導致雨水從窗框頂部滲入到窗框腔內,產生具有一定空間的滲漏通道[3]。
屋面防水卷材選擇至關重要。對于發生開裂等現象,應對防水結構的基層部位進行清理。開裂處應鋪設具有一定防水功能的隔離層,并進行修補,確保卷材結構鋪設的寬度大于100 mm。可將具有一定寬度的卷材鋪設到原有的防水層結構上,鋪設的過程中應控制兩者之間的黏結寬度大于等于100 mm,防止再次發生開裂現象。
屋面結構的防水卷材出現起鼓、 氣泡等現象時,應充分利用對應工具,對起鼓的位置進行切割處理及清潔基層,確保二次鋪貼的標準化。
屋面的防水卷材會隨著周邊環境的影響出現龜裂現象,這也是發生滲漏的主要原因,因此應及時修補。首先清理老化的卷材,然后在對屋面基層結構處理后,依據相關規范和圖紙的要求,進行二次鋪裝。
若防水卷材在水平方向產生一定裂縫,應對變形縫結構處所使用的防水卷材和基層材料進行清理,填充防水密實材料,做好防水卷材的二次鋪貼作業。
文章總結了發生滲漏的主要關鍵點,并分析出滲漏的主要原因,經過科學合理的修補施工,對發生大雨、 中雨等情況的外墻滲漏現象進行觀察,未再發生明顯滲漏,修補效果良好。綜上所述,嚴格把控施工質量和材料質量,對滲漏位置及時、仔細排查,總結滲漏原因,制訂有效的解決措施,避免發生建筑外墻滲漏缺陷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