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磊 王娜娜 周官封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450000)
當前建筑領域施工項目不斷增多,對于施工的技術要求也在提升。水利工程施工項目復雜、技術要求高、施工環節多,因此對項目施工技術的應用和質量管理非常重要。混凝土施工質量關系到工程整體施工質量,尤其是冬季施工中,常常出現混凝土裂縫等病害,影響了水利工程的順利交付和安全使用。當前對于冬季混凝土水利工程施工的質量控制,采取的防凍、防裂措施值得加大研究力度。
混凝土的冬季養護是冬季混凝土施工的關鍵。為防止工程施工后出現安全問題,在進行冬季混凝土的防裂、防凍措施過程中,應加強混凝土的養護工作,嚴格控制混凝土質量問題,提升建筑工程質量[1]。
冬季水利工程施工中,要獲得合格的混凝土強度,必須注意凝結和硬化過程中的水泥水化作用是否到位。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與混凝土本身的材料、水混凝土配合有緊密關聯。在水泥水化過程中,如果冬季溫度降低到0 ℃以下,水化作用會發生結冰,液相水逐漸變為固相,混凝土中水的含量減少,強度增長也較快。隨著溫度的降低,混凝土中的水逐漸變成冰塊,液相水轉化為固相水之后,水化作用逐步停止,此時混凝土強度將不再增長。水變成冰后產生約500 kg/cm2的冰脹應力。體積增大10%,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壓力,壓力使內部形成初期強力,此時強度降低。完全變成冰塊之后,鋼筋和骨料方面出現顆粒較大的冰凌,骨料和鋼筋的黏結力在水泥漿固化后減弱,影響混凝土抗壓強度。因此在冬季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水的形態變化影響了混凝土強度增長,冰凌融化使得混凝土內部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孔隙,將混凝土的耐久度和密實度降低。目前,大量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水的形態變化與混凝土強度有直接關聯。在凍結前對新澆混凝土進行養護。隨著養護時間的增長,混凝土的強度損失將變小。在正常溫度條件下,加強混凝土的養護時間,會使其強度增長。養護的試驗中一般獲得的數值為初期強度達到R28 的35%,受凍混凝土后期強度損失較小[2]。
在安全養護期較短的情況下,后期混凝土強度將有不同程度的損失,尤其是在混凝土受凍初期,強度降低的情況下。由此可見,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在正常溫度下實行養護的措施,增加混凝土強度的效果并不佳,但是在低溫狀態下采用上述方法能夠使得混凝土免除遭受凍害。上述防護措施采用后,預期效果被稱為臨界強度。我國當前在臨界強度的規定不低于設計標號的30%,即不得低于35 kg/cm2壓力值[3]。
冬季溫度較低,空氣干燥,混凝土受到濕度差、溫度差的影響,水逐漸轉移到混凝土中心位置。冬季風沙較大,混凝土黏結過程中出現了內部空隙,在風力影響下,骨料的構造出現了變化,整個混凝土的密實度降低。因此在溫度、風沙、空氣等作用下,混凝土的水灰比如果較大,表面可能會出現返霜的情況,甚至出現逆水的情況,對混凝土性能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
冬季混凝土施工會出現鋼筋的銹蝕與混凝土裂縫。水泥的穩定定性不良,失水太快也會引起開裂,如沿主筋或箍筋方向產生裂縫。混凝土內部水分形成壓力也將引起軸向裂縫,裂縫由邊緣向中心移動,致使混凝土的水灰比太大,鋼筋的氧化銹蝕伴隨體積膨脹。以砂漿骨料為例,在冬季施工后,其表面出現星冰晶、呈現土黃色,結構疏散與水分轉移發生在混凝土表面結合處,敲擊聲音脆弱、 空、啞。混凝土表面起灰,水分迅速外離。內部壓力增大,出現溫差、濕度差導致的骨料裸露,水分自邊緣向中心移動造成空隙。混凝土表面返霜,泌水嚴重,水泥水化趨于停止。黏聚性、保水性差,砂漿和粗骨料相脫離。混凝土硬化后,由于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太大,外加劑溶液通過毛細管的作用滲到混凝土表面。離析使得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則逐漸蒸干。由于水分移動、水灰比過大影響,混凝土與飾面層的結合在冬季出現施工裂縫,加上養護溫度低,導致表面起灰,出現結晶腐蝕。
如果冬季施工中的防護措施不當,還容易導致混凝土結果出現開裂,再加上施工人員操作失誤,如沒有進行熱工計算或未按照正確的標準添加抗凍劑,都會對施工質量產生影響,導致混凝土在冬季受到凍害,以致出現質量事故。
在進行混凝土冬季施工時,選取適宜的原材料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施工效果。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根據以往的水利工程施工經驗,優先選用硅酸鹽水泥、硫鋁酸鹽快硬水泥,水泥強度等級不應低于32.5 MPa,用量不要少于300 kg/m3,水灰比不應大于0.5。拌和過程中,水泥混合料質量應符合國家標準,對原材料采取加熱保溫措施,防止骨料中含有凍塊、冰雪等。施工中要使混凝土入模后保持正常溫度,經過水化放熱,再采取保護措施使強度上升,達到混合前的臨界強度。經過試驗表明,冬季施工混凝土強度增長一般表現為臨界壓力值的增長,在增長階段,總體強度增長速度與建筑施工中的水泥用量的增長有直接關聯。確保混凝土使用量,在正常溫度下拌和混凝土,可避免出現混凝土內部破壞。
可以在受凍前采取抗凍界限強度控制的方式,即在拌和前常溫狀態下,為保證混凝土等級達到強度增長要求,應進行混凝土材料的選擇和其他配置物的質量控制。一般受凍臨界強度應為設計強度值的30%、 采用礦渣水泥配制時達到強度標準值的40%為宜,室外溫度大于零下15 ℃,抗防凍液的混凝土壓力為4 MPa,溫度大于零下30 ℃時不得小于5 MPa。
混凝土的拌制應在0 ℃以上進行,使用的骨料要進行清潔,不得含有凍塊,可以添加鈉離子、鉀離子等外加劑,但不得使用活性骨料。外加劑如果為液體,可按規定濃度進行配置,灑在水泥中。外加劑如果為粉質,應按照規定的成分進行拌和。有條件的情況下可添加防凍劑,但嚴禁使用高硫水泥,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將骨料帶入的水分和外加劑溶液中的水分從拌和水中扣除。
嚴格控制混凝土的運輸和澆筑,縮短混凝土拌和到澆筑的時間,減少運輸過程中混凝土使用的容器對混凝土的影響。清理混凝土澆筑平面,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已澆筑層面在覆蓋前不應低于計算規定溫度的2 ℃。
可以采用蓄熱化進行養護,將原材料中的水砂石等加熱,氣溫-10 ℃左右。該方法適用于結構比較厚大的工程。水泥水化放熱較快的情況下,在攪拌運輸和澆筑之后水泥內部擁有一定的熱量。在溫度降到0 ℃以前,新澆筑混凝土的抗震能力有所增強。加強混凝土保溫,或用外部加熱法,將混凝土構建周圍的溫度提升。溫度在-0 ℃時,使用這一方法能夠使混凝土在正常溫度下正常硬化。
暖風加熱法是將混凝土放置在暖棚中,適用于較小的水利工程項目。暖風加熱法方法簡單,在暖棚中用明火加熱,保證暖棚不透風,采用非易燃性材料,保持溫度大于5 ℃,加強防火防煤氣措施,保持暖棚內的濕度,濕度不足時可向混凝土表面模板進行灑水。蒸汽加熱法可以使加熱溫度均勻,配備專門的鍋爐設備,適用于混凝土在濕熱條件下硬化熱損失較大、勞動條件也不理想的工程。這種情況也適宜使用電加熱法,可以將鋼筋作為電器,熱損失較少,使電能變為熱能,提高混凝土的溫度,但是不足之處是要求混凝土覆蓋與蒸汽用量進行科學配置,因為電能消耗量較大,要根據覆蓋情況、環境溫度等進行養護。
在冬季施工前,技術負責人必須進行技術交底,分項施工技術人員進行操作人員的技術交底。在交底過程中,各個部門要密切結合設計圖紙和施工設計要求,對具體的技術操作步驟進行詳細分析和探討。各部門人員之間協調配合,避免交底工作流于形式。設置專門的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協調和分配。混凝土施工由調度人員調配,工長協調指揮,從技術交底到申請,再到項目審批,各方面流程均要進行協調。各部門不得擅自進行施工項目和施工方案的更改,需要更改的應統一上報,經過審批之后再統一進行處理和組織。
在冬季施工中,鋼筋連接和混凝土澆筑過程為關鍵工序,質檢人員必須全程予以檢查監督和指導。澆筑混凝土時堅守現場,掌握施工進度,做好交班記錄,了解混凝土運輸和施工狀態,確定混凝土的用量。澆筑前檢查和澆筑后的保溫養護是重點監測環節,監管人員必須隨時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混凝土墻體拆模后立即鋪貼草簾或塑料布進行保溫養護。樓板混凝土澆筑完成之后,用草簾子覆蓋。冬季施工時注意雨雪融化會嚴重影響未定型的混凝土材料質量,應注意在雨雪天氣前進行混凝土的遮擋。
為了進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的整體建設質量,推動冬季水利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需要解決復雜施工環境下的水利工程質量問題。應分析總結冬季混凝土水利工程施工的建設方法,合理控制冬季施工的進度,解決因特殊天氣問題帶來的挑戰,達到提高混凝土施工質量目的。冬季混凝土水利工程施工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每一個施工環節都應予以重視,防止出現管理不當導致的事故發生。施工人員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冬季混凝土水利工程施工采取多種措施結合的方法,提升冬季混凝土水利工程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