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毓財福建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350000)
“地基處理”一般是指為改善支撐建筑物的地基的承載力而采取的工程技術措施,主要就是基礎工程措施和巖土加固措施。地基處理一般采用換填墊層法、強夯法、礫石樁法、振沖法、水泥土攪拌法、高壓噴射注漿法等。
“處理后地基”是指經過以上的種種方法處理后,地基的承重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而且需要通過承重、密度等相關試驗的檢測,來確保地基的合格性。處理后地基已經處理了地基的原有問題,且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加工的工程處理,使其具備建筑條件,而且根據建筑所需要的條件來進行改變,使其達到最大合理要求。
雖然地基處理方法眾多,但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或者其他人文、環境的影響,地基的處理仍面臨較大的挑戰。自然地基加上人工地基構成了復合地基,這主要是對地基的承重、密度等做一些合理的處理,讓地基更加穩固,讓建筑更具安全性。復合地基具體就是對原有的地基進行特殊的人工處理,使較為原始的土體基礎得到加強,甚至將原來松散的地基徹底置換。復合地基中的各種工藝適用于不同的土層,而且多種工藝復合使用能有效地減短工期,有良好的抗壓抗震性。純自然的地基是遠遠達不到建筑要求的,因此復合地基的應用范圍很廣。
地基的檢測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全面的地基檢測對后期的工程建設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承載力的四種檢測方法:原位試驗法,理論公式法,規范表格法,當地經驗法。這些方法都可以對地基的承載力進行全面的檢測,通過直接對承載力的檢測或利用相關的計算公式來計算、推理、演繹地基的具體承載力,或者是根據工作經驗進行類比判斷以確定地基的承載力。
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顧名思義,就是指地基的豎向承載力,不斷的施壓于單樁的頂部,單樁樁體較上部位由于受到建筑的重力而向下壓縮,以原土體為參照物產生向下的移動,因此樁體表面會產生一種向上的摩擦力,樁體的承載由于這種摩擦的阻力而分散到樁體周邊的地基中去,使樁體的整體承載力和重力壓縮使樁的變形隨著樁體的底下深度加深而減小。當然,在樁體與土地之間沒有相對位移時,也不產生摩擦阻力。同理可得,在建筑壓力增大的同時,樁體的承載力也在不斷增大,隨之而變化的就是樁體更大的變形和相對土體的位移程度增加,整個樁體周圍的摩擦力也逐步增加,樁身周邊的土層部分也隨之受到壓縮力而產生端阻力,因而產生地基沉降。樁端持力層在摩擦阻力達到極限以后,如果繼續增加建筑壓力,即超負荷的承載力,這部分超負荷的承載力主要由樁端持力層來承擔,因此樁端層將會迅速增大壓縮位移量,在到達極限之后,將會直接產生不可自行恢復的變形,即塑性變形或殘余變形,而發生塑性擠出,位移也會迅速增大,此時樁的荷載力就是樁的極限承載力。
根據單樁軸向荷載傳遞理論分析,樁受到的土的極限抗力或樁所能承受的極限荷載即為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在工作狀態下,樁所允許承受的最大負荷即為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通常稱為單樁豎向承載力,單樁的豎向承載力特征值是評估樁極限承載力的常用參考值,其它的參考值也可根據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來進行計算。它主要是由地質情況和選用的樁型來決定的,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越大,越利于建筑的建造,其樁的承載力就比較大。
隨著時代的發展,地基的建設方法越來越多,建設技術也越來越全面。文章淺述了地基工程中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一些地基的簡單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