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穎君
湖南勞動人事職業學院質量與信息技術系(410000)
當前,基礎設施建設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在建筑材料種類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地開展建筑材料的檢測工作,為建筑工程質量提供保障,成為了當前工作的重點[1]。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能夠為建筑工程質量提供一定的保障。
在目前的建筑行業中,主要由專業檢測公司、質檢站及高等院校中的檢測機構來開展建筑材料的檢測工作,缺乏統一的檢測標準和管理機制,難以實現信息與資料的共享。如對C35標號混凝土的檢測,就沒有開展壓碎指標測試,使混凝土強度不足的問題無法被及時發現,對工程質量產生了較大的威脅。
在建筑材料的檢測過程中,必須要做到科學取樣,從而提供更具代表性的檢測結果。但是目前檢測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檢測設備比較落后,特別是數據采集系統沒有及時更新,造成相關數據的公正性與準確性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時,在檢測過程中,讀數及分析過程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缺乏規范性與有效性[2]。而取樣點布置缺乏科學性,取樣數量的設定存在隨意性,很難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為了更好地提升建筑材料檢測水平,必須要制定統一的檢測標準。如在水泥質量檢測中,需要對水泥的安定性、細度、凝結時間及強度等進行檢測,對于任何一項指標不合格的產品,都不能投入到生產環節當中。與此同時,需要強化對建筑材料檢測機構的監督與管理工作,利用規范的監管機制來降低人為因素的干擾,嚴厲打擊違規操作及篡改數據的行為,保證建材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在取樣之前,需要針對不同的建筑材料制訂針對性的采樣方案,從而提升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此同時,在取樣點的布置方面,需要按照隨機的原則,保證樣本選取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對檢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優化檢測制度,采用更為先進的檢測方法,能夠為檢測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項目管理部門必須提升對建筑材料檢測工作的重視程度,通過高效的檢測工作為整體項目質量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