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霞
(天津市排水管理事務中心第四排水管理所,天津 30016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然界的淡水總量是大體穩定的,但一個國家或地區可用水資源有多少,既取決于降水多寡,也取決于盛水的“盆”大小。這個“盆”指的就是水生態。我國水環境總量雖然位居世界前列,但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隨著環境污染和持續開發日益緊缺。而水環境監測作為我國水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基礎性工作,能夠為水利部門規劃水環境利用、掌握水環境動態變化提供有效的數據參考。因此,做好水環境監測對我國經濟發展、民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我國水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為我國水環境治理和利用提供參考。
我國目前水環境監測標準和污水排放標準無法匹配我國水環境監測分析方法,需要相關部門進行系統性整合。水環境監測方法難以匹配水環境治理標準,致使我國水質監測缺乏嚴謹性,這為水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不利影響。我國水環境監測技術方法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根據國際水環境監測慣例,在進行水質監測分析時應具備相關的配套分析方法,而我國當前在此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目前,我國水環境監測項目繁多、任務較為繁重、重點劃分不明確,這對我國水環境監測的科學性、準確性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根據我國現階段水質監測數據可知,我國的江河流域、地下水系等水環境的主要污染物為有機物質。水環境規劃部門以及水環境治理部門應充分認識到水質污染情況。我國目前水質污染物監測指標多數是綜合指標,少有對水環境有機污染監測的單項指標,這在一定程度上使水環境管理部門無法準確得知水環境污染的具體情況,從而導致水環境污染治理效果不理想,水質污染問題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我國水環境治理部門應加大對水質有機污染物的監測,在此方面美國對有機污染物的監測達114種之多,而我國進行常規監測的有機污染物僅有30多種,多數還是以重金屬污染監測和綜合污染監測為主。
目前,我國水環境監測狀況是多部門共同監測,且分工不明、職責不清,有地下監測、地表監測、污染監測等多種監測機構,水環境管理更是由環保部門、城建部門以及水利部門等多部門共同管理,這就造成各部門之間既沒有統一的水環境監測標準,又沒有明確的各部門工作職責,致使我國水環境監測管理十分混亂,由此對水環境監測質量、水環境管理和保護產生了一定的制約。
水環境監測作為我國水利部門合理利用水環境的重要途徑,制定科學的水環境監測方法,合理規范水環境監測相關標準十分重要。水環境監測關系到我國水環境規劃管理、水環境污染治理、城鄉供水以及排洪防汛等一系列水利工作。因此,我國各級相關部門應該加強水環境監測數據共享和信息交流,完善我國水環境評價體系,整合各環節水環境監測工作內容,制定統一化水環境監測方法,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水環境監測效率和監測質量。各水環境監測機構之間應加強監測技術交流,結合我國水環境監測工作現狀,制定科學的水環境監測標準。相關部門應大力推動水環境標準分析方法的制定,落實水環境監測質量標準,根據水環境管理實際制定污水排放指標。針對我國地下水、地表水、污廢水等多種水體制定相關的監測標準,并統一監測方法。同時,在制定的監測方法及標準中,應明確指出水環境監測中各種監測元素標準,如水質元素監測中元素的總體監測數據、可溶物質監測以及危害物質監測等,詳細說明各監測物質的具體處理辦法、操作步驟并對應監測項目嚴格執行。
針對我國水環境監測中水質監測項目的問題,水環境監測機構應切實加大對水環境污染的監測力度,合理規劃水環境監測項目,可以適當減少水質監測過程中長期處于國家水質監測標準的污染監測項目,水環境監測控制指標要進行單獨分離,逐漸替代傳統的綜合監測控制指標;同時,應該重視對水環境污染指標的數據分析,確保水環境污染監測結果的可靠性,要以能夠客觀反映水環境污染程度的監測數據為基礎,具體分析各地區河流水域污染物種類和危害程度。我國目前在水環境污染物中已經增加了68種需要監測的有機污染物質,在污水排放標準中也陸續增加了28種需要監測的有機污染物質。這就要求水環境監測機構在水環境監測過程中,按照有機污染物對水質危害程度進行全方位監測,從而為我國水環境污染治理提供參考數據;同時,應大力開發水環境監測技術,提升水環境監測技術能力。現階段我國開展水環境監測所采用的自動化系統是集傳感技術、數據采集技術、通信技術以及計算機網絡技術于一體的監測系統,具備實時、連續以及能夠進行多參數采集的優點,自動化監測技術水準較高,配置較為靈活且組網方便。利用該系統能夠有效克服水環境監測采樣困難、誤差大以及工作量大等缺陷,提高了我國水環境監測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從而更好地為水利部門的水環境管理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水環境監測質量是我國水質監測的重中之重,我國水環境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準確的水質監測數據,加強水環境的監測質量管理對提升我國水環境監測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水環境監測管理過程中,加大建設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力度是提高水環境監測質量的基礎。因此,水利部門應當切實提高水環境監測人員的技術能力,建立規范實驗分析的測試工作流程,從而加強水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此外,現階段我國水環境監測質量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監測人員職責分工不明造成的,所以相關水利部門應重點明確監測機構的各項職能,做好人員職責分工,提升水環境監測質量意識;同時,要做好水環境監測工作的協調配合,確保水質監測數據的準確性,提高水質監測質量,提升水環境監測信息公信力,做好水環境監測的質量監督、評價、預警等工作,為我國水資源管理、水環境污染治理提供可靠的數據。目前我國水環境監測工作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對水質監測以及水環境污染監測等方面,而針對水環境的動態預測分析還處于發展階段,因此我國水環境監測機構應憑借多年積累的水環境監測數據,大力開展水環境預測分析,發掘水環境監測數據的利用價值,做好水環境預測工作,從而使我國水環境監測的服務效能得以有效提高。
目前,我國水環境問題嚴重,水環境治理成為人們重點關注的問題。要想加強我國水環境管理,保護我國水環境,就必須制定水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規范水環境監測標準,提升水環境監測能力,為我國水環境規劃和治理提供可靠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