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四部委聯合印發《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要求抓緊實施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北延應急供水工程(以下簡稱南水北調北延工程)建設。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南水北調辦宣傳部獲悉,目前,建設工作順利開展,已完成總工程量40%。
截至目前,南水北調北延工程油坊節制閘及箱涵工程已完成全部土方開挖及水泥土攪拌樁基礎處理工作,完成22個標準段底板、12個標準段側墻頂板,以及節制閘底板、側墻頂板和進出口段部分翼墻混凝土澆筑。
渠道襯砌工程累計完成渠道襯砌18.7 km,占比44.2%,其中小運河6.3 km、六分干4.7 km、七一河7.7 km;完成齒墻澆筑23.1 km,占比54.6%,其中小運河7.7 km、六分干5.9 km、七一河9.5 km;完成六棱塊預制237.3萬塊,占比58.0%,其中六分干109.8萬塊、七一河127.5萬塊。
據南水北調相關負責人介紹,南水北調北延工程采用雙線輸水格局。自穿黃工程出口,經東線一期工程小運河輸水至邱屯樞紐,線路長98 km。邱屯樞紐以下至楊圈采用西線、東線雙線輸水,西線通過邱屯樞紐向位山引黃線路分水,經穿衛倒虹吸入河北省,經東干渠、新清臨渠、清涼江,于楊圈涵洞入南運河,線路長208.3 km;東線自邱屯樞紐沿一期引江線路即六分干、七一六五河至六五河節制閘后繼續沿六五河向下游輸水,通過潘莊引黃穿漳衛新河倒虹吸,于四女寺閘下至南運河楊圈,線路長217.3 km;東線、西線自楊圈匯合后,沿南運河繼續向下游輸水至九宣閘,線路長134.7 km。
南水北調北延工程作為《行動方案》中的重要調水工程,它將通過深挖東線一期工程的潛力和適當延長供水時間,增加向京津冀地區供水能力:向河北省、天津市地下水壓采地區供水,緩解華北地下水超采狀況;相機向衡水湖、南運河、南大港、北大港等河湖濕地補水,改善生態環境;并為向天津市、滄州市城市生活應急供水創造條件。
據了解,南水北調北延工程于2019年11月28日在山東臨清開工,總工期21個月。工程建設后,未來供水范圍將涉及河北省邢臺市、衡水市、滄州市的21個縣(市、區),以及天津的靜海區。每年將增加向京津冀地區供水約4.9億m3,利用這個水源來置換河北和天津深層地下水超采區農業用水1.7億m3,將有力緩解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狀況并促進沿線重要河湖濕地生態修復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