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氣象服務中心,黑龍江哈爾濱 150036)
上個世紀90 年代,在我國電視業蓬勃發展的同時,電視氣象節目也快速走入銀屏,氣象節目主持人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主持人隊伍不斷壯大。如今,國內氣象節目也與世界接軌,快速重大天氣發布,高品質氣象節目制作,細致入微的氣象服務態度,對電視節目制作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氣象節目主持人在其中顯得尤為重要,在信息傳達過程中要使觀眾需要聽的清楚,看的明白。受到新媒體的沖擊,電視業競爭越發激烈,電視氣象節目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無論形式和內容均面臨自我創新。氣象節目主持人作為信息的傳播者,不僅需要準確無誤的充分表達編導意圖,而且需要能夠嫻熟地駕御整個節目,充分展現個性魅力;這都是主持人應具有的創作能力。
目前,國內氣象節目主持人大多是社會招聘為主,大部分人員對氣象行業比較陌生,對氣象知識更是知之甚少。這便需要每一位氣象節目主持人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全面掌握氣象觀測與天氣預報的整個過程,學習天氣學的相關知識,努力達到天氣預報員的水準。氣象節目主持人是所有氣象預報工作濃縮后的發布者。所以,熟練掌握氣象知識應是氣象節目主持人二度創作的保障和根本。
每一個氣象節目的完成都是以節目編導的文字稿件為藍本,主持人和制作人員把編導的平面文字變得立體,變得可視,變得易懂。尤其是目前,氣象節目多是請氣象專家、天氣預報員或是了解氣象知識的人員從事編導工作,他們對氣象知識的了解毋庸置疑,但對電視語言的運用有不足之處,主持人與編導的合作很重要,讓專業知識普及化、生活化;讓主持人說的清楚,觀眾聽的明白。使得節目編導的文字信息得到生活化的潤色后完整地傳達給受眾,這便是氣象節目主持人二度創作的參與作用。
制作人員編排節目背景是為了更好地輔助文字表達,也是對主持人語言的一種補充。每一次錄制前,主持人在熟讀編導稿件的基礎上,要了解節目準備的素材畫面或是天氣圖;它們在節目中的出現時間,以及主持人的配套講解詞,最終達到主持人語言與畫面完美統一。這是編導、主持人和制作三個工種在錄制工作中最基本的合作。
主持人結合稿件與畫面設計自己的語言感覺和肢體表達。語言感覺是主持人時刻要有“說”的意識,在節目中根據稿件內容組織語言,肢體表達可視為是肢體的語言,需在鏡頭前加以設計。
在鏡頭前完美傳遞氣象節目信息需要能力。開拓思維,善于對節目內容與形式進行二度創作設計,這才會實現視覺、聽覺的不斷提升,滿足受眾對節目的期待。成為具有親和力的電視氣象節目主持人,需要在了解天氣實況和預報基礎上,更多地去設計受眾希望知道的天氣信息;在節目中將簡單的預報數字,富于生活化的解讀,可以推薦大家一些戶外活動,是否適合晾曬谷物;也可以在節目中嘗試使用小道具,撐起雨傘等:在節目中唱出一句歌詞來表達天氣的特點,在氣象服務類節目中秀一句外語,一句方言,都能為節目加分;關心的話語和特色的表現形式會使每一位觀眾感受到氣象人的貼心服務。這些語言的組織與表達方式是長期以來對氣象知識的學習,對生活的了解,對電視氣象語言的把握,這一切都會通過主持人二度創作在節目中得以體現。
一般服務類電視節目大多是與觀眾面對面交流,主持人有很強的現場掌控能力;而新聞節目主播則是運用語言技巧準確傳遞信息。這些能力融合到氣象節目主持里。取其長處,不斷探索工作中的二度創作。優秀的氣象節目主持人會象朋友一樣細心介紹分析天氣變化,給出相應的氣象生活提示,這都是源于有了氣象節目主持人鏡頭下和鏡頭前的二度創作方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