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二單三貴
(廣東省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水利事務中心,廣東 清遠 513300)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并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使我國農村供水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啟動“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以來,要求高標準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我國投入到農村供水方面的資金,僅在“七五”期間就達到了132 億元,其中有21.32%為政府投入[1]。國家從“七五”開始,每一個五年計劃都會把改善農村飲水納入政府的任期目標,把農村供水指標列入到社會發展與國民經濟的規劃,通過網上檢索,發現當前較少有學者研究農村集中供水管理模式,筆者認為,對農村供水中的集中供水管理模式展開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一是市場化運作不理想。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總人口的70%為農村人口,即便農村地區經濟自改革開放后獲得了長足發展,但與城市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同時,在人均用水量指標方面的反映也有不同,農村區域較為分散,管線較長,供水管網漏損率高,水費收繳率低。因此,存在單位水量投資較大,但投資效益并不高,以致農村飲水工程建設項目出現經濟效益差、社會公益性強的現象,農村供水的市場化運作問題仍較為突出;二是水污染問題突出。很多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都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比如建設的一些工業園區,加劇了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同時,排放一些未經處理的污水,勢必會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2]。
1)完全公有管理模式。在此種模式中供水公用事業成為了市/縣、區政府的一個部門,屬于地方政府的一部分。在不同地方公用事業單位的自主權也有著較大差異:他們缺乏單獨的財務預算,受到市/縣、區政府辦公室的直接管理與控制,這是自主權最小的時候;擁有獨立的財務權是自主權最大的時候,但公用事業單位最終還是由市/縣、區長等地方一把手負責。雖然在此種模式下,省級或市級供水公用事業單位能夠提供的服務較為優質,并能夠回收全成本,比如新加坡、首爾及阿姆斯特丹等市級供水單位,但在發展中國家,此種模式表現并不理想[3]。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這一模式下,供水公司是政府組成部分之一,政府部門能直接管理供水的種種情況,這就導致供水受到當地政府的影響較大,難免對于人民群眾的用水需求無法全面滿足。
2)法人化公用事業單位模式。這一模式指的是,準法人實體展開完全公有設施的運營。法人化公用事業單位的名稱有許多,比如管理局、協會和村委會等,或是非洲地區的“半國營單位”。此種管理模式的根本目的,是結合相應的法律法規來對這類公用事業單位的職責、任務進行規定,并賦予其一定的權利,使其能夠具有自主經營權。換而言之,這類單位可稱為“準法人單位”,一方面是因為它們遵守的是公法體系,代表它們在本質上屬于公共部門;另一方面,一般它們并非按股份制建立的實體,是由高級政府官員組成的委員會負責管理。
3)完全私營管理模式。這種模式一般又被稱為英國模式,其在威爾士、英格蘭等地區較多運用。英國政府從1987 年以來,便將給水排水部門改為了股份制公司上市,由私營公司管理設施。為了防止這些公司以盈利為目的濫用壟斷職權,英國政府在這一年授權名為OFWAF(水務辦公室)的政府機構,負責監管價格。之所以此種模式在英國受到關注,主要是因為:此種模式是完全大規模轉讓的一個獨特實驗;通過一個創新的手段,監管者就能夠實施最高限價,使水價得到規范;這一“實驗”有著詳實的資料,被十分詳細地記錄了下來。但是這一模式也存在較大的局限性,比如,雖然通過這一模式,能夠使效率在短期內得到明顯提升,但就長期來講,則可能出現監管壟斷的問題[4]。并且,此種模式在資本市場發達地區較為適用,對于經濟環境有著穩定性要求,唯有能力很強的政府機構才可實施監管任務,否則制定最高限價就成為了猜謎游戲。
4)授權私營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就是把供水的工作承包給企業,不過供水設施的所有權并未歸企業擁有。這種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是,一是各企業單位承包供水工作主要是出于盈利的目的,這便會給農村居民生活用水的質量造成一定影響,或是使居民生活用水費用出現提升等;二是大量存在投資滯后的問題,進而較大影響到當地居民;三是企業單位的供水工作常出現監督不到位的情況,這樣就難以做到長時間有質量的供水。
5)公有水務公司管理模式。這一模式是指水務公用事業根據公司法進行有限公司的組建,股權所有人為省政府、地方政府,較少情況下有代表中央政府的機構。實際上,公有水務公司是借助公司法作為緩沖,進而使水務運營中公法領域規則制度的負擔減輕。這種模式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一是通過對公司法的利用,避免了政治干預。同時,相比于公有事業單位和法人化公有事業單位的同行,公有水務公司的總經理享有的自主權更多;二是與完全公有事業單位相比較,此種模式的運營狀況與成本回收都要顯著更佳;三是雖然公有水務公司堅持全成本回收,但其目的并非追求高利潤。總之,相較于其它幾種管理模式,公有水務公司的管理模式更適用于我國農村供水。伴隨農村地區不斷建設,必然會不斷改善農村的環境,在此背景下,也一定會提高農村居民對于用水的要求。公有水務公司的管理模式,則十分適用于農村集中供水,可以滿足相應的技術要求,同時,我國法律相關規定對于公有水務公司模式的發展也有利,避免政府過多干涉供水區。
在農村集中供水運營管理中,涉及到較多的內容,為了獲得應有的效果就需要加強各個環節的管控。筆者認為尤其要注意以下方面內容:
1)供水工程管理單位須著手供水安全運行應急預案的制定,供水工程停水時間除非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否則要在3 天內恢復。若發生給群眾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事故,如水質污染等,應立即啟動供水安全運行應急預案,停止供水,將原因及時查明,并報告給主管部門。
2)供水工程管理單位應逐戶登記注冊用水戶,并簽訂供用水合同。若用戶對用水設施進行擴建、改建及拆遷,則須提交申請到供水工程管理單位,在通過批準后,由供水工程管理單位進行勘查、規劃、設計與安裝,期間產生的費用由用戶或申請單位負責。在管道上私自抽水和接水是嚴格禁止的,新增用水戶須提交書面用水申請到供水工程管理單位,進行上戶手續的辦理。
3)農村飲水工程要實施節約用水與計劃用水,通過用水定額管理的方式,以及季節浮動水價、超額累進加價等制度應對缺水季節。
4)積極推廣與使用用水、節水的新設備、新產品及新技術。工程使用的設施設備及管材,要與國家相關產品質量標準及技術規范要求相符合。同時,工程運行管理人員須全面了解一體化凈水設備與消毒設備使用知識,確保水質合格和設備能夠使用正常。
5)農村飲水工程采用計量收費。供水到戶的,每一戶都應進行水表的安裝工作,通過水表計量收費;各企事業單位、學校、各村,應進行總表安裝工作;當分表和總表抄收數字出現出現偏差的時候,要進行水損的分攤。如果用水戶或是管理單位覺得計量設施不準確,可以進行校驗,但若不按照規定繳納水費,又不校表的,管理單位則有權利不供水。
筆者于2012 年2 月起聘任(兼任)連南瑤族自治縣板洞水庫食水工程運行管理主要負責人,該工程集中供水采取“以電養水”“以水管水”的辦法觖決運行管理養護經費,實現了工程“有人管有錢管”,保障了整個工程正常運行和達標供水,水費收繳率95%,供水保證率97%,水質符合GB/T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用水戶滿意度高。連南縣板洞水庫食水工程是廣東省人大議案工程,主要是解決連南縣大麥山、三排兩鎮約4 萬少數民族石灰巖地區長期未解決的人畜飲水困難問題的民心工程。工程集中供水部分于2004 年11 月投入供水,供水10 多年來,工程發揮了應有的效益,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形成良性運行和發揮最佳的社會效益。
面對我國國情的不斷變化,集中供水方式是我國農村供水一個可行的管理方式,有助于農村供水效率與水質的提升。并且,伴隨我國科技的持續進步,集中供水方式也將得到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