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外國語學院 孫培培 黃曉敏
中途接手班級的輔導員常常被學生們戲稱為“后媽”,“后媽”在我們的印象中是嚴厲苛刻,不容易被接受的。而筆者就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后媽”,所帶班級全是中途接手班級。當得知我這個新身份的時候,立刻想到要面臨的很多問題,例如,學生會不會因為喜歡前任輔導員而排斥我?學生干部隊伍是否得力?目前學生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如何做好第一次見面,喂好“開口奶”?“怎么做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帶著這些問題我向很多有經驗的輔導員請教,并總結出以下我認為在工作中還是比較實用的幾點。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對剛剛接手的新班級來說,我們不熟悉學生,學生也不了解我們。因此,作為“后媽”要重視與學生的幾個“第一次”:第一次在學生面前登臺亮相,第一次在學生面前講話,第一次布置任務,第一次對班級事務予以獎懲等。利用好這幾個第一次,給學生留下好印象,贏得新輔導員在學生心中的好感。
每個班級都存在所謂的好學生和問題學生,但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向陽性”。那么更換輔導員對這些所謂的問題學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他們可以把握這次機會,把新輔導員作為他的一個新起點。所以在對待這些學生的時候,我們就要多一份關注,并且避免談及他的過去,而是應該對他們隱惡揚善,給學生一個重新再來的機會。要明確告訴每一位同學,“過去你成績優不優秀,紀律好不好都不重要,因為那已經是歷史了,我們要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向前看,我只看重眼前的你,關注你現在每一天的表現”。事實證明,類似這樣的話,會讓學生重拾信心,他們會在新輔導員這里找到奮斗的動力。相反,如果抓住學生過去的不良表現不放,會挫傷他們的信心,那么接下來的班級管理工作也會陷入困惑的境地。
每個人都有缺點,更何況是學生.無論是誰,做了錯事,都是是忐忑不安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新輔導員能抓住這樣的機會,包容他們,并能與其認真耐心地分析錯誤,耐心地啟發教育,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為此,我經常用“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改正錯誤”的觀點來引導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用“同樣的錯誤不準犯第二次”的原則來要求學生[1]。
每個學生內心都是渴望被肯定的,人人都渴望自己的付出有回報,作為“后媽”我們更要去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每個學生都是一顆尚未打磨完成的寶石,把他們閃光的一面聚合起來,不僅會讓整個班級有不一樣的光彩[2],而且會讓學生覺得你是一位時刻關注他們的“后媽”,拉近你和學生的距離。
班干部是班級的主心骨,要想得到學生的認可,首先要得到班干部的認可。要幫助班干部樹立威信,把“粉”擦到班干部臉上,肯定他們的成績,建立起自己與班干部之間的相互信任。但也不能溺愛,對班干部的錯誤要及時批評,批評過后及時談心,給予必要的解釋和鼓勵。其次,對班干部反映的情況要核實,經過調查再做決定,絕不能說“據班干部反映”之類的話,這否則會影響“干群”關系。
關注學生,我校的特點是女生偏多,要多和他們談心,引導她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這里提到的“特殊學生”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環境、學習經歷、伙伴群體會對學生心理和行為產生不同的影響,可能會由于被忽略或者引導不及時加劇“特殊”情況的惡化[3]。相信每個班級都存在這樣的學生,對這樣的學生要真正了解他們,包括經歷、家庭狀況等,能走進這個群體的學生心里,也就能拉近與班級之間的情感。
保持與家長的聯系是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的“法寶”,我們應該時刻注意與家長多聯系,不要待出現問題之后再溝通,這樣會形成被動的局面。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要把家訪和遠程電話聯系作為工作的一項,在輔導員了解家長的同時,也讓家長適應新的輔導員。我們可以通過微信、寫信等形式來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讓家長和我們保持在統一戰線,得到了家長的支持,我們的工作就會事半功倍。作為輔導員我們要做到“一背名字二認人,三知住哪四知心,五熟習慣六長短,七壓擔子八育人”[4],我們要真正用心與學生溝通,用我們真摯的感情去感化去影響他們,學生總有一天學生會感受到老師的良苦用心。
總之,中途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是一種挑戰,也是一項考驗,但同時也是培養和提高我們班級管理能力的好機遇。在中途接手班級工作的困難與挫折中,我們能更迅速地成長,對輔導員這個職業每天都有新的認識。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輔導員工作定會越做越好,我們的隊伍也會越來越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