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馬甜甜 陳學超 唐藝
高校體育教學主要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學生群體的鍛煉活動,不斷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心理素質和團隊精神的目標。本文對高校體育教學的價值進行了探討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策略,以期學生身體素質得到提高,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高校體育教學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其活動中包含了大量的戶外運動元素,趣味性強、效果好、體驗性強。這些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加貼近學生日常鍛煉的需求。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愛好,使學生在培養興趣愛好的同時鍛煉身體,提高學生的素質。例如,男生打籃球、踢足球,女生打乒乓球、羽毛球等,都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身體形態,使身體四肢更加協調、更加勻稱,提高其機體耐力強度、心肺功能強度等。
高校體育教育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學生進入社會后的適應能力和抗壓能力。因此,高校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而高校體育融合了體育學、教育學和心理學等學科,通過體育鍛煉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參加體育鍛煉可以釋放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各種壓力和消極情緒,提高自身的自信心,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使學生以后在面對就業壓力及社會壓力時,能保持心態健康、積極向上、永不退縮。
大學體育可以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強是優秀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而高校體育教學活動往往是在特定的規則約束下進行,參與體育活動就要遵守活動規則。而學生在這些規則的約束下,能夠體會到失敗、挫折、競爭、協作、成功等心情變化。體育活動項目的不同,以及同學之間的溝通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都會使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與適應能力得到鍛煉與提高,這些都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和適應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大多數人認為體育課程只是對學生身體機能的各種訓練和提高,其實不是,大學體育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體能和形體,還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體育相結合,充分發展大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能力。但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不能使學生對體育感興趣,學生在課堂上缺乏積極性而且態度消極。而若是在體育課堂中加入課堂評價,進行課堂總結與反思,并把課堂評價計入期末考核中,就能夠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項目的訓練,使學生自身素質得到提高。
高校體育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體育教師的規劃和制定。體育教師在教學改革和創新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使高校體育教學與時俱進,應定期對體育教師進行培訓、進修等,開展與其他高校教師進行經驗交流與學習的活動,充分激發他們的教學積極性與熱情,使其教學想象力、創造力及教學質量得到提高[1]。而教師自身水平的提高,使其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加耐心細致地講解體育動作要領、監督學生練習進度、定期開展體育競賽,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自覺進行體育鍛煉。體育競賽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這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有很大的幫助。
當前多媒體教學不僅應用在理論知識教學中,在體育教學中也可以充分加以運用[2]。對于體育教學來說,多媒體可以把各種體育活動要領規則、動作特點等通過語音、文字、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獨特新穎的教學方法會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并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楚了解體育運動的動作要領,提高他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除此之外,還可以錄制學生的練習視頻,給學生回放,讓學生切實感受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進,這有助于后期規范練習,并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及身體素質。
隨著社會各方面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人們面臨的社會壓力也越來越大,這就要求人們有一個很好的心理素質及身體素質。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為目的,充分發揮高校體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