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翔
摘要:技巧與技術的展現在舞蹈表演中至關重要,巧妙的技巧可以使舞蹈表演更具魅力和感染力,本文從舞蹈作品《紅藍軍》中出現的技術技巧動作入手,對跳、轉、翻等技巧進行逐一的分析、整理、歸納,從而總結出技術技巧動作目的是要走向舞臺,為劇目作品服務,能夠起到突出人物形象、烘托舞臺的情景氣氛、突出故事的情節、促進情感的抒發的作用,使整部作品更加充實而富有內涵。
關鍵詞:軍旅舞蹈? ?技術技巧? ?《紅藍軍》
中圖分類號:J7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0)23-0041-04
一、舞蹈技術技巧的定義
舞蹈中技術技巧,指的是在一定的時空之內,以科學規范的方式運用人體本身的骨骼、肌肉或韌帶等部位來完成一系列相對正常人體而言比較繁難復雜的運動, 從而形成更優美的形態來展現、表達舞蹈作品的情感和內涵意境。
在舞蹈中運用技術技巧,是一種傳遞美的過程和形式,當然這種技巧是有難度的,對于舞者來說是一種極高的要求,需要厚積薄發的訓練;然而,舞蹈技術技巧的展現力也不是越大越好,過度使用技術技巧會顯得矯揉造作,不利于舞蹈藝術的展現。所以對于舞者來說,在自己的練習中既不能只強調技巧,但同時也不能忽略技巧的練習,舞蹈的表演和技巧實際上是指表演者對于舞蹈藝術作品的理解程度的外在體現,這種體現集中表現了舞蹈中的美,反映了舞蹈的內涵。從舞蹈的形式上來看,舞蹈的技術和技巧風格相對比較多變,往往具有著多姿多彩的韻味。但要注意的是,舞蹈表演的技術和技巧紛繁眾多,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將這些技巧有效的融入到表演過程中,是為表演服務的,也可以實現舞蹈表演和舞蹈情感表現的完美融合,從而使舞蹈的美感和渲染力大大提高。
二、舞蹈技術技巧的特點及分類
舞蹈是人類傳情達意的一種手段,更是抒發情感的一種身體語言、形體藝術,具有很強表現力的。舞蹈三大技術體系,即“跳躍、旋轉、翻身”。從動作形態、運動規律、發力方法及審美呈現上它們三者共同建立起龐大的舞蹈技術技巧系統。從形態特點看,上述三者之間的藝術水準基本相同,并且主動的規律和原理也一脈相承,具有著共同的美學原則。但由于上述三種技術技巧完全不同,所以表現形態也截然不同,這些技術和技巧分別對應三個獨立的技術類別。
(一)跳躍技術技巧的特點及分類
在舞蹈教學與舞臺應用中,關于彈跳的教材非常豐富。跳躍技巧不僅可以表達舞蹈中強烈的情感、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從舞者的素質培養層面上說,技術技巧的訓練可有效提高身體素質。該技巧往往作為日常課堂訓練的重點。彈跳技巧按形態特點的不同可以分成基礎跳、舞姿跳兩大類。每一類又按照幅度不同分為小跳、中跳、大跳三種。同時每一類按照技法特點的不同又分為“雙起雙落、雙起單落、單起單落、單起雙落”不同的彈跳方式。
(二)旋轉技術技巧的特點及分類
古代的《胡旋舞》記載:“旋轉百度徐盈盈”曼妙之美,也有漢代“角抵百戲”舞藝高超的旋轉技藝。所以現代人對于這些令人神往的技術和技巧做出充分的繼承,同時發揚了這些舞蹈語言,使觀眾的情感共鳴不斷地被勾起。作為一種特點相對明顯的技巧,旋轉技巧具有著較強的表現功能和訓練價值。旋轉技巧主要是指人體圍繞一個軸進行圓周運動,所表現的形式也十分多樣,總體來說可以分成復合轉、舞姿轉和直立轉三種。從承重腿的角度來說又可以分成半腳尖上的點轉和跳轉等不同表現形式。這些不同的表現類型在教材中一方面相互交叉,同時也具有著各自的獨特美感。
(三)翻身的特點及分類
舞蹈中的翻身技術來源于武術和戲曲表演,這個技巧是古典舞訓練中獨特的形式之一,同時也是傳統舞蹈中具有民族特點的技巧。該操作主要是人體在清醒的狀態下,上肢和頭部沿著縱向向右或向左來翻轉形成一種圓周運動。翻身技巧的形態特點,首先必須具備立圓運動,頭頂固定在空中的高度上,在翻身過程中,手臂和上肢都是走圓弧的路線,手臂和地面之間形成一個垂直的角度。翻身運動的訓練重心可以分成單腳重心、多腳重心等不同的重心。根據訓練上來看,可以分成基礎翻身、移動翻身、舞姿翻身和復合翻身等多層次的翻身訓練。
三、創作背景和主題思想
《紅藍軍》現當代男子群舞,解放軍藝術學院選送,榮獲第九屆全軍文藝會演創作、表演、作曲一等獎;第五屆CCTV舞蹈大賽群舞金獎第一名、優秀作品獎;第八屆全國舞蹈大賽群舞文華創作一等獎等眾多獎項。舞蹈編導張繼鋼、徐惠冬、崔恩全。
這個作品主要是選取了新時期的軍隊訓練中,紅軍和藍軍來對抗演習作為背景而編制的舞蹈。這個舞蹈表現了軍人勇敢打拼的革命主義浪漫精神,展現出我國軍人的新時期文化內涵和精神面貌,頌揚了軍人的光榮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情懷。這個作品折射出了當代的軍魂、軍貌,是一個積極正向、恢弘大氣且具有感染力的作品。除此之外,該作品的舞蹈技術技巧節奏感極強,并且干脆利落,是一個難得的佳作。
四、技術技巧在舞蹈作品《紅藍軍》中的應用
在舞蹈的編排過程中,合理的運用各種技術技巧,可以使舞蹈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為觀眾提供強大的視覺沖擊。編舞者在編排舞蹈作品時,必須將人物和情節綜合考慮,針對性的選取各種動作素材,包括技術技巧動作等,盡可能的避免脫離舞蹈的情節和生搬硬套的情況發生。筆者以第5屆CCTV舞蹈大賽的《紅藍軍》作為案例來闡述這些技術和技巧,在具體運用過程中分享筆者的心得體會。
舞蹈作品《紅藍軍》的結構由五部分組成,即紅軍潛伏、藍軍出師、紅軍失利、兩軍對峙、握手言和。從故事的發展來看,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看似簡單的布局,卻蘊含著復雜的故事情節。整體結構環環相扣,層層逼近,在雙方斗爭最激烈的時候卻戛然而止,握手言和。該舞蹈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技術技巧動作,包含了跳、轉、翻、控制類,這些舞蹈技術技巧在表演的過程中起到了突出人物形象、烘托氣氛、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和表達情緒的作用。
(一)跳躍技術具有突出軍人形象的的作用
“跳躍技巧”是指一種空中的舞姿技巧,是抒發多種情緒的技術技巧,不同幅度和難度的跳躍技巧在舞蹈表演中能夠給觀眾帶來心理上的沖擊和視覺上審美效果的沖擊。在該作品中,跳躍、騰挪的動作很多,涉及大跳、小跳、轉體跳,這些動作之間的銜接十分圓滿。例如,在紅軍的潛伏過程中,后面的舞者踩著前一個舞者的后背大跨步的跳躍,擔任跳板的五折全身的力量集中在后背,堅定不移,大跳的舞者有力地舒展,勇往直前,充分的展示出了軍人之間相互合作和彼此信任的兄弟情,也充分的表現出軍人之間大無畏的情懷。在兩軍交戰廝殺的過程中,兩方軍人殺作一團,相互展開強度極高的對抗,形成了混亂、混合、膠著的戰斗狀態,表現出了軍人服從命令、不怕犧牲、整齊劃一的優秀品質。
(二)旋轉技術具有烘托氣氛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旋轉,也是舞蹈技術技巧中十分常用的一個動作。“旋轉技巧,旋轉技巧是指舞者圍繞一個點或者一個軸進行的圓周運動,其要素是以重心軸、動力和舞姿三者相互之間的技術性關系來完成難度較高的旋轉動作。”在舞蹈作品《紅藍軍》中,藍軍在紅軍潛入后迅速出動,紅軍全體舉著頭盔腳尖劃圈,靈活而快速地180度轉身,形成了準備迎敵的姿態,體現了舞蹈作品想要表達的紅軍的反應快速靈活以及兩軍一觸即發的凝重氛圍。
藍軍的領舞站在另一名藍軍舞者的肩膀來揮手,兩個人一起做90度轉身,然后鏡頭由遠至近,為兩位舞蹈演員提供面部特寫,可以看出領舞者目光十分堅定并且昂首挺胸,完美的完成了這個轉身動作,臉上流露出自豪感。這與開篇中紅軍在地面上的匍匐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三)翻騰技術具有烘托舞蹈主題和渲染舞臺氣氛的作用
舞蹈中的翻騰主要是指在空中或者地面上的翻滾動作,在肢體上主要表現為直體翻滾和團體翻滾等。在舞蹈的第1段主要是以潛伏作為主題的動作,這部分的動作是紅軍集體向前匍匐,同時伴隨著在地面的靈活翻滾,所有的演員都注視前方,通過匍匐和翻滾等軍事動作來向前運動,這種動作烘托出了一種箭在弦上的緊張效果。導演將紅軍舞蹈演員的肢體封鎖在距離舞臺地面空間最近的范圍內,這種擠壓的機制,使得舞者們在每一次向下做運動的時候,都能夠為觀眾帶來走強的視覺沖擊。編導在2分47秒的地面動作中,主要是依靠上半身的表演來完成信息的傳遞,例如舞蹈演員的匍匐狀手臂動作和靈活的頭部動作等,這些動作之間的組合使得舞蹈語言千變萬化,十分豐富,同時也突出了潛伏過程中的紅軍戰士機警的形象,呈現出了一種十分良好的視覺效果,真正做到了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例如,在紅軍潛入過程中,一名舞者在中間利用雙手托舉出身體來將指令員的指令發出,而其他的舞者則在兩旁上下轉移和翻轉,紅軍的幾名舞者集體向后空翻,十分干脆利落,也展示出了比較磅礴的氣勢,沉重的打擊了藍軍的囂張。上述舞蹈動作,搭配著緊張刺激的背景音樂,將紅軍潛入時的快速利落和小心謹慎,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出來。在紅藍兩軍發生對峙過程中,藍軍的舞者在舞臺上連續的空翻,畫面十分圓滿,也十分完美,象征著勝利。干脆利落的側翻和空翻等一系列高難度的動作也讓人眼花繚亂,使紅藍兩軍在軍事過程中所表現出的驚險淋漓盡致的展現給觀眾。上述技術技巧一方面表現出的紅藍兩軍復雜的人物情感,同時也彰顯出舞蹈演員的個人魅力,極大程度的提高了舞蹈的視覺沖擊效果,為觀眾帶來了精神上的共鳴和視覺上的震撼。
(四)控制技術具有渲染舞臺氣氛的作用
控制技術是一名合格的舞者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性技術技巧。在舞蹈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翻轉跳躍,必然要求舞者對于筋骨和肌肉的控制力十分良好,并且其他的相關舞蹈的肢體動作,也需要舞者對于自身的運動速度和力度以及與他人的配合默契程度保持較好的狀態。例如,在《紅藍軍》在表演過程中,往往涉及到很多高難度的舞蹈技術和技巧,對于舞蹈的控制力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紅軍在潛入階段觀望過程中,后一名舞者將前一名舞者的腿緊緊壓住,該動作對于舞者的腰腹力量和全身的控制都有著極高的要求,并且營造出了一個十分緊張的效果和氣氛。在表演兩軍交戰過程中,紅軍以右腿和左臂作為支點,然后緩緩抬起左腿,考驗舞者的拉伸控制,同時對于舞者的手臂力量也有著較高的要求。
五、結語
分析舞蹈作品《紅藍軍》,欣賞其精湛技術與紛繁的技巧動作,認為該舞蹈技術技巧動作的運用恰到好處既不平庸簡略,也不矯揉造作;這些技術技巧的巧妙運用,與舞蹈作品的主題相互輝映,與舞蹈情節的推動相得益彰,舞者的情感與作品交互融合,使整部作品充滿張力,留于無限的遐想,同時恰當的技術技巧融入使得整場表演美妙生動,使人物的形象飽滿富于變化。技術技巧在不同的舞蹈作品中會有不同的特征、價值和情感,為塑造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服務,也為了突出其審美風格和增強其藝術表現力,給予觀眾們強烈的心理和視覺上的震撼和美感,同時也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張揚著一名軍人充滿生命力的精神追求和強烈的愛國情懷。所以將舞蹈技術技巧與文化背景、文化內涵、人物情感相結合,使其成為技術層面之上的具有表現性的舞蹈語匯,這樣才會使技術技巧具有獨特的價值,才能更好地詮釋和輔助作品想要表達的意思。
參考文獻:
[1]江嫚麗.淺析舞蹈技術技巧在《紅藍軍》中的重要性[J].大眾文藝,2019(06):150-151.
[2]喬晨羽.試分析比較《紅藍軍》與《士兵兄弟》的創作特點[J].教育教學論壇,2019(01):248-249.
[3]蘆芳.21世紀軍旅舞蹈的創新性藝術特征——以《紅藍軍》《他們,她們》為例[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15(07):
[4]張小兵.舞美與舞者的空間對抗——男子群舞《紅藍軍》的舞美設計探究[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11(01):33-35.
[5]應杰.新世紀軍事題材舞蹈的“正大氣象”——舞蹈《紅藍軍》賞析[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10(0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