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 龔勇

今年以來,十堰市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引領作用,把基層黨建與社區物業、群眾呼聲有機融合,切實將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物業治理優勢,讓“紅色物業”的“紅色元素”更濃,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數。
黨建引領強堡壘,消除治理空白點。十堰市印發《十堰市深化“紅色物業”建設實施方案》,從抓組織建設標準化入手,加快黨組織進小區。通過單獨或聯合組建的方式,在城區1000余個小區成立小區黨支部710個,推進黨的組織和工作“兩個覆蓋”。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推動居委會、業委會、小區物業三方共治,使“紅色”貫徹物業管理始終。成立物業行業黨委,制定“紅色物業”標準,對物業企業黨建工作、物業項目等統一要求,強化物業服務考核評價,實現“紅色物業”有標可依、有據可考。結合全市物業服務市場專項整治、老舊小區改造和住宅小區配建社區用房清理等工作,著力解決小區公共設施短板,加快消除小區物業服務空白點,提高群眾滿意度。
多方聯動齊動員,合力攻堅解難題。依托社區“大黨委”,加快推進住宅小區、物業企業、小區業委會黨組織建設。建立起以社區黨委主導,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業主代表共同參與的“1+3+N”治理模式。建立完善“紅色物業”聯席會議制度,設立“紅色物業議事廳”“紅色調解室”等,定期召開議事會議,將黨的力量延伸到最基層。如茅箭區梧桐花園小區是一個商住一體小區,在小區黨支部的帶領下,注重推動商業與業主和諧共生,健全業委會、物業企業“三方聯動”機制,合力解決小區物業管理中陽臺面積糾紛、噪音擾民、房屋漏水等各類“治理頑疾”40余件,受到居民一致好評,探索出商住一體小區治理服務的新路徑。
典型示范促提升,以點帶面樹品牌。重點挖掘區級示范典型,選樹黨建工作形式新、特色亮點多、服務群眾實的物業企業作為市級示范點進行重點培育。定期組織觀摩“紅色物業”亮點工作,現場指導“紅色物業”創建工作,組織街道、物業企業負責人到兄弟區市學習“紅色物業”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及時召開經驗交流會,分享觀摩心得。如張灣區森嘉幸福里小區成立了黨支部,由黨支部牽頭推動小區“黨員群眾居民之家”“兒童樂園”“幸福佬調解室”等內部環境設施逐步完善,調解家庭矛盾和鄰里矛盾30余例,小區還被授予“十堰最美小區”榮譽稱號。
紅色服務惠民生,全面共建“幸福家”。十堰市優化“紅色物業”的“紅色服務”,把黨的工作融入到解決群眾“關鍵小事”的過程中。組織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居民志愿者成立志愿服務隊,積極服務居民群眾。社區黨組織搭建平臺,鏈接“雙報到”單位資源,將“雙報到”服務下沉到小區,推動全市1233個單位黨組織、52119名在職黨員干部職工常態化下沉到149個社區,將報到的黨員干部職工編入網格,增強基層組織力量。在樓棟單元口張貼“黨員公示牌”,落實“黨員服務社區”, 讓居民真切感受到黨建引領下的紅色物業所帶來的新氣象、新生活、新面貌。如張灣區西園小區中原本物業棄管的老舊小區煥發了新顏,嶄新的“紅色文化墻”、基層治理宣傳牌,讓小區充滿了“紅”的色彩。“‘紅色物業進駐后,小區環境變好了,大家的幸福感也越來越高了。”張灣區花果街道花果園社區黨委書記陳亞琴說道。
(作者單位:十堰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