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健
(新蔡縣水利局)
某灌區位于河南省黃河南岸豫東淮海平原,北臨黃河,南抵太康西華的南端,西起尉氏西部沙崗地及鄢陵縣西邊界,東至杞縣、太康鹿邑的東部。地域涉及鄭州、開封、周口、許昌四個市的中牟、開封、尉氏、通許、杞縣、鄢陵、扶溝、太康、西華、鹿邑、和開封市金明、鼓樓、禹王臺10個縣3個區。全灌區總土地面積5.87×103km2,總耕地面積38.27萬hm2。
水環境質量現狀:黃河流域水質級別為輕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為氨氮、化學需氧量和石油類。19個監測斷面中,水質符合Ⅰ~Ⅲ類標準的斷面11個,占57.90%;符合Ⅳ類標準的斷面6個,占31.50%;符合Ⅴ類標準的斷面1個,占5.30%;水質為劣Ⅴ類的斷面1 個,占5.30%。黃河干流水質級別為優。淮河流域水質級別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為化學需氧量、總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46 個監測斷面中,水質符合Ⅰ~Ⅲ類標準的斷面17 個,占37.80%;符合Ⅳ類標準的斷面13 個,占28.90%;符合Ⅴ類標準的斷面3個,占6.70%;水質為劣Ⅴ類的斷面12個,占26.60%。沙河水質級別為優,渦河水質級別為良好,惠濟河水質級別為重度污染。
大氣環境質量現狀: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開封、周口、商丘3 個城市在30%以上,鄭州在30%以下;鄭州、開封、周口、商丘4 個城市PM10(可吸入顆粒物)和PM2.5(可吸入細顆粒物)平均濃度均超二級標準;鄭州、開封、周口、商丘4個城市二氧化硫平均濃度達到二級標準;二氧化氮平均濃度鄭州超過二級標準,開封、周口、商丘3 個城市達到二級標準。
某灌區生態環境以人工生態環境為主,主要為農耕作物、速生林、家養畜禽、養殖魚類等。植物資源不算豐富,除典型糧食作物外,還有一些經濟作物,包括一些經濟林、花卉、水果和中草藥,現狀植被狀況趨于老化,植被種類少,生態觀賞性及景觀層次差。動物資源相對簡單,主要是一些人工養殖動物,包括豬、牛、馬、羊、魚類等。項目區內賈魯河部分灘地有雜草、近岸水草、蘆葦生長,但大部分河段灘地被植被、垃圾侵占,加之河水污染嚴重,水生動植物難以生存,生態環境惡化。
某灌區工程引水水源為黃河水,利用已建的趙口引黃灌區渠首閘引水,閘址處于黃河南岸萬灘彎道段凹岸頂沖處,由于黃河控導工程的作用,引水口基本靠近主流,運行40 多年來,閘前從未脫流,引水可靠,在2012-2013年,引黃渠首閘進行了除險加固,目前工程狀況良好。灌區渠系布局是利用原有引黃灌溉區或地方灌排系統基礎上進行開發建設,個別縣區骨干工程已有相當的規模,一部分工程亦有一定的基礎,為充分發揮現有工程效益,節省投資,規劃盡量利用原有工程。
工程建設涉及6縣3區,施工過程中將不可避免地破壞項目區內原有植被的生長,施工道路、施工場地等臨時占地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壞,其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施工過程產生的廢水廢氣、揚塵等也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石灰水泥等若被雨水沖刷滲入地下,會導致土壤板結,影響植物根系對水分和礦物質的吸收。工程的永久占地會破壞地表植被,導致生物量損失,使自然生態系統的生產能力受到影響。
某灌區無大型野生動物存在,因此工程建設不存在對其產生影響。工程沿線主要分布蛇、鼠、麻雀、喜鵲等,對環境適應性強。施工結束后,施工區可以通過落實土地平整、生態恢復等措施,使施工區基本恢復原貌,因此不會造成動物活動空間及覓食環境的明顯變化,對動物影響不大。施工過程中應加強施工人員宣傳教育工作,禁止捕捉野生動物。
由于工程永久用地呈線性分布,針對每家每戶的占壓面積不大,對其土地利用類型影響較小,并沒有改變項目區內土地利用類型的原有格局,工程建設對各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比例很小。
某灌區引黃二期工程對土壤環境的影響主要對耕地、林地、園地的占用或破壞,若恢復治理措施不當,有可能形成新的水土流失,并影響農業生產。本工程新建建筑物等永久性占地將對土地利用方式產生長期的不可逆影響;施工營地、施工道路等臨時用地暫時改變了土地的利用性質,對農業生產影響有限。
灌區引黃水水量2.52 億m3,而黃河干流多年平均徑流量352.10 億m3,占其比例很小,因此對黃河下游水生生態影響較小,對黃河濕地的保護影響也不大。
某灌區引黃二期為灌溉工程,大部分為渠道襯砌和河道疏浚,根據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時不需要采取導流措施,工程建設所需混凝土骨料、砂石料等均購買成品,工程施工期不設置砂石料生產系統。施工期廢污水主要來源于生產廢水及生活污水兩部分,其中生產廢水主要來源于混凝土養護廢水、混凝土拌和系統沖洗廢水、施工機械沖洗廢水等,生活污水產生于施工人員的日常活動。
某灌區引黃二期工程施工期的廢氣來源為:物料運輸、棄渣堆棄、混凝土生產等施工過程直接產生的粉塵及由于施工地表浮土較多在風力或其動力條件下產生的二次揚塵,主要污染物為TSP;燃油機械在運行時排放的廢氣,主要污染物為SO2、NOx、CO等。其影響期為施工期,隨著工程施工的結束,該影響也將消失。
某灌區引黃二期工程主要噪聲源有挖掘機、混凝土拌合站、推土機、打夯機、攪拌機、自卸汽車等,施工機械噪聲設備聲級值范圍為70.00~105.00 dB。除了焊機以外,其它機械晝間施工距離場界2.80~30.00 m 內均可達標,但在實際工地受到地形、環境、土地征用以及施工位置要求等條件限制,很多情況下施工機械距離場界距離不能滿足上表要求的,可以采用臨時聲屏障、移動聲屏障等措施,一般可以降噪10.00~20.00 dB,同時應通過合理的施工平面布置好作業時間調整來減少噪聲影響。交通流動噪聲大小與車流量、車型、車速及路況等因素有關,車輛噪聲源強度相對較小,只要居民休息時間不動用重型載重汽車,則流動聲源環境影響不大。
固體廢棄物包括施工棄土、生產廢料、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等。
根據施工組織設計,棄土棄至渠溝兩側兩公里范圍以內。棄土場設置應考慮盡量少占土地,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工程建設和施工單位應對施工人員進行傳染病預防知識教育,提高健康保護意識,加強施工人員和施工生產生活區的衛生防疫檢疫工作,有效防止各類傳染病的爆發和流行,保障施工區人群健康安全。
渠道溝道清淤底泥以泥沙和礫石為主,屬自然土,可增加肥力、用于跡地恢復,作為棄土處理時將占用大量土地,處理不當會造成棄土場附近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在受到城市或工業污水污染的水域,底泥可能受到污染,甚至重金屬污染。根據施工組織設計,對其處理時采用挖掘機和自卸汽車進行挖運。干河疏浚施工方便、清淤徹底,但結束后需大量補水,對水生生態影響較大。
綜上所述,某灌區引黃二期工程是合理分配利用水資源,解決農業灌溉用水的有效工程,工程的實施完善了農田基礎設施和田間灌排體系,調節了日益惡化的水資源狀況,同時改變了當地小氣候,為鳥類和動物的棲息、生長和繁殖提供了適宜生存的環境。由于生態環境的改善,使工程所惠及的群眾增加了經濟收入,從而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