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國林,謝忠良
(江西軼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江西 撫州 344000)
因軟土地基的強度和剛度很低,所以公路橋梁工程所面臨的的施工難度很大。為了提升地基的強度,應用軟土表層處理技術就是對土質進行排水操作,在地基中加入砂墊層,隨后鋪設其他材料,確保施工質量。
對此,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參考:(1)加強排水處理。對于含水量較高的軟土地基,應在排水處理前在土地表層挖溝槽,排除地表水,隨后使用具有吸水性能的砂礫填充地基,提升土地剛度。(2)科學處理砂墊層。該方法適合用在土層薄且含水量大的地基中,通過填充砂礫是地基表層增加1.2 m厚度的砂墊層,增強地基堅硬程度。(3)做好材料鋪設工作。將材料均勻的鋪設在軟土地基中,結合工程施工造價選擇鋪設材料,根據地基下沉情況和側向變形狀態完成填土操作,從而保證地基穩定。對于軟土地基處理過程中的常用材料,主要有砂礫材料、碎石材料以及土工合成材料集中。砂礫材料主要用來制作墊層,要求材料必須具有較強的透水性,且材料中不能含有任何有機質或者黏土塊,砂礫的粒徑不能超過53 mm,含泥量不能超過5%。碎石材料主要是經過巖石與礫石的軋制而生成,在施工時應保證碎石材料干燥整潔,且具有一定的強度,碎石材料外表有棱角,其中不能摻入軟質石。碎石的粒徑應保持在20 mm左右,最大不宜超過50 mm,碎石的含泥量應保持在10%以內。土工合成材料在應用時,應檢查其是否具有足夠的抗拉強度和握持強度,并按照相關技術標準選擇適宜軟土地基施工的土工合成材料。
該技術就是借助水泥或者石灰等材料,以此作為固化劑提升軟土地基的強度。將固化劑和軟土混合,應用攪拌機將混合物攪拌在一起,將二者黏合在一起,從而形成擁有一定強度的地基。在淤泥與黏土質的地基中適合應用粉噴樁加固技術,該施工技術的造價成本較低,可普遍用于地基加固施工。某公路工程在施工時基坑的開挖深度達到了3.46 m,施工場地處于坡腳和海盆地邊緣地緣,巖性變化大,土層中包含人工填土、粉質黏土、淤泥質粉質黏土等土壤,采用粉細砂加固土質,地下水位埋深為0.8 m。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應用粉噴樁地基處理技術和基坑臨時護壁方法,將地基下的工程樁按照梅花形科學布置,樁與樁保持著1.5 m的距離,置換率可達20%。復合地基承載力超過120 KPa,施工人員對柱下樁采用了加強措施,使軟土地基的承載力提升到140 KPa,此時樁徑為0.5 m。因為粉噴樁內沒有鋼筋,樁無法抵御過大的水平推力,而基坑單排支護工作無法滿足支護設計要求。于是施工人員將支護樁設計成雙排加勁的形式,樁徑和排樁間距分別為0.5 m和1.6 m,在其中假設加勁樁與加固樁,應用水泥材料提升支護樁的水平支撐能力。
施工之前,要求施工人員先對地基中的水分超負荷預壓,盡可能的排出水分,從而達到初步加固地基的效果。超負荷加壓排水的關鍵在于設置垂直排水柱。施工時人們經常采用設置砂井的方式達到排水目的,比如袋裝砂漿和塑料排水帶等方式。在應用排水固結法進行軟土地基的施工時,應當對砂井直徑和最大排水范圍有所掌握,科學分析施工工藝與排水距離,分析當前公路與橋梁工程的軟土地基情況,及時調整砂井,使其能夠與施工工藝相適應。在軟土地基的表層位置鋪設一層砂層,由于砂土層透水性能好,排水功能比黏土層強,砂土層的鋪設可以將一部分積水轉化為地下水,從而有效控制地下水位。為了進一步發揮排水固結法的應用效果,有必要增加軟土地基的抗剪強度,控制砂墊層的厚度,使其保持在200 mm左右,盡可能的提升地基的承載能力。
對于軟土地基而言,應用擠密法就是在公路橋梁樁孔形成時,將灰土與土擠密樁,依靠側向擠壓的力擠壓并硬化樁間土,在夯填樁孔時,使用素土使土層更加密實,從而帶來良好的輔助加固效果。對于不同的土質,施工單位需采用不同的擠密方法,比如濕陷性黃土地基,可使用灰土樁擠密法。要求施工單位應用機械設備夯實并振密軟土地基,并向土質中灌注填充物,經過加工是填充物成為樁體。由于石灰體內包含摻合料,在某種環境下摻合料會和生石灰產生化學反應,導致水分變化,生石灰的體積也會因此膨脹堵塞。應用振動與沖擊的方法完成砂石樁擠密,依靠機械設備將碎小填充物填入地基的孔中,使其最終成為砂石樁體,提高地基強度。
振沖密實法就是應用一種振沖機械產生的水平振動與側向擠壓作用,逐步破壞軟土地基的土體結構,增加孔隙水壓力,此時土粒就會逐漸向低勢能位置轉移,導致土體從疏松轉為密集。具體施工工藝如下:(1)平整公路橋梁施工現場,合理布置樁位,施工車振沖器與樁位對準。(2)啟動振沖器,使設備進入軟土地基層,記錄設備經過各個深度時的電流值,提升振沖器到達孔口的位置,重復以上操作,使孔中的泥漿逐漸變稀。(3)在孔中加入填料,振沖器沉入填料,使填料被夯實,樁徑被擴大,隨時記錄填料情況。振沖器提出孔口,對上節樁段繼續施工,直到整個樁體都完成振動施工,再將振沖器移動到下一個樁位。(4)在施工現場提前預設排泥水溝,將制樁時產生的泥水集中到沉淀池,定期挖出沉淀池內的厚泥漿,再將其存放在指定位置,沉淀池上部的水能夠充分使用。(5)挖出樁頂部的樁體,碾壓并夯實墊層,此時軟土地基的強度已經達到了公路橋梁的施工要求。
在軟土地基施工中有一種置換技術,就是根據工程施工標準,選用合適的土壤代替軟土土質。通常情況下,施工單位會采用爆炸的方法大范圍施工,或使用人工挖掘的方式進行小范圍施工。對于換填施工技術的應用,可利用自卸運輸車,將片石材料運輸到公路橋梁工程的施工現場,根據填筑部位使用挖掘機完成攤鋪施工。清理表層土后鋪設片石材料,鋪設的寬度控制在60 cm左右,隨后在片石材料上部鋪設厚度為30 cm的碎石,最后攤鋪土工格柵即可。完成以上操作后應使用碎石土將下面幾層材料壓穩,在此基礎上重復鋪設三層土工格柵。對于施工用的換填材料,要求砂礫材料中的含泥量不能多于5%,砂礫的粒徑應保持在5 cm之內,強度必須超過4級。填筑片石材料時應大面朝下,采用人工配合機械的方式施工,并在片石縫隙之內填入碎石,用壓路機將路面壓穩,。墊層的厚度應比路基邊角厚度寬50 cm。地基加固之后,需要對施工質量進行檢驗。針對換填層的寬度,應在規定值基礎上加寬一部分,檢測頻率是40 m/點,應用鋼尺測量即可。如果換填層寬度低于9 m,建議按照200 m/2點的頻率進行質量檢測;如果換填層寬度在9~15 m之內,可以按照200 m/4點的頻率進行質量檢測;如果寬度超過了15 m,建議按照200 m/6點的頻率進行質量檢測,統一使用鋼尺完成測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