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馮曉杰
1月6日,鶴壁迎來2020年的第一場雪。一大早,鶴壁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員工邢孝龍、慕金鵬便拿上工器具,在220千伏ⅠⅡ晨熙線、Ⅰ靈朝線和110千伏靈海線、靈衛線等重要“三跨”線路區段開展巡視工作,詳細排查可能發生的覆冰舞動故障。
連續42個月,總長度398.5千米,26條220千伏輸電線路實現“零跳閘”的背后,凝聚了鶴壁公司員工的不盡汗水與無數不眠之夜。孤獨與寂寞,責任與汗水,時常伴隨著輸電運檢室員工,他們與線路為伴,全年不間斷巡視,守護著電網動脈。
在鶴壁公司輸電運檢室,有這樣一張看板,上面粘貼著一張統計表,詳細記錄著輸電運檢室全體人員的考核情況,從特殊巡視、工程驗收到現場監察,再到工作票、PMS系統維護,一應俱全。這就是輸電運檢室績效考核統計表,也是鶴壁公司保持220千伏輸電線路“零跳閘、零外破”的一項措施。
為了將線路安全生產的責任和持續實現“零跳閘、零外破”的目標傳遞到輸電運檢室每個班組、每位員工,鶴壁公司建立了常態、長效的績效考核機制,利用線路安全生產重獎重罰,進一步激勵、鞭策運維檢修部及輸電運檢室干部員工緊緊圍繞線路“零跳閘、零外破”的安全運行目標開展工作,上下步調一致、目標統一。
“公司運維檢修部每個月都會編制、下達月度考核任務,每個部門會根據任務來制定和完善適合部門員工的績效考核實施細則。績效考核機制打破了以往‘吃大鍋飯’的績效弊端,極大地激發了員工積極性,提高了員工的責任意識,使線路安全生產工作更加平穩。”該公司輸電運檢室主任趙啟兵說。
績效考核機制將線路安全責任層層壓實,落實到人,堅持“誰負責,誰承擔”的原則,承擔責任與員工績效掛鉤,強化員工責任意識,把鶴壁公司對輸電運檢室的考核與該部門對員工的考核有機結合,最終實現崗位與能力相匹配、薪酬與水平相匹配的目標。
2019年7月,正值持續高溫之際,鶴壁公司輸電運檢室員工武鵬杰正在收拾“行囊”,準備踏上巡線征程。
“杰哥啊,嫂子都快要生了,你咋還不回去照顧她呢?”同班的楊碩邊收拾工器具邊問。
“現在通道外破壓力那么大,我負責的線路下面正在施工,我得去盯緊點,不然容易出事。我給家里打個電話就行。”說罷,武鵬杰便拿起手機,詢問了妻子的狀況,也取得了妻子的理解。
這只是輸電運檢室全體人員的一個小小縮影,也正是因為這20個人“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和對工作負責任的態度,鶴壁地區220千伏輸電線路始終保持著人員安全、設備安全、線路安全。
在打井處“徘徊”、風箏下“觀望”、大型機械旁“蹲守”……針對輸電通道外破壓力,鶴壁公司輸電運檢室首先全面摸底,做到未雨綢繆:安排工作人員在春、夏季重點檢查線路附近是否有打井、放風箏、大型機械施工等行為;在秋、冬季重點檢查線路附近是否有防塵網、彩鋼瓦房、塑料大棚等異物。
對于發現的每一處外破點,無論外破風險大小,鶴壁公司都會第一時間聯系施工單位負責人,在現場告知其安全隱患并下達安全隱患告知書,必要時安排專人現場蹲守。此外,針對長期外破施工點,要求施工方每次施工前,提前與供電企業聯系,在輸電專業人員現場指導和監護下進行施工。此外,該公司還充分發揮屬地化運維及“四級聯防”群眾護線優勢,建立市縣聯防微信群,號召他們發現外破隱患及時在群里發布,并為發現隱患及時、處置得當的員工或群眾申報公司安全生產特殊貢獻獎進行獎勵,大大激發了供電員工和群眾保電護線的積極性。
2019年,鶴壁公司層層落實防外破措施,經受了快速通道擴建、同力電廠熱力管道工程、鶴壁東區建設、垃圾發電廠建設、養殖場排污系統建設、鄭濟鐵路修建等外破考驗,累計投入外破特巡400余人次、車輛200余臺次,現場蹲守監護200余人次,將線路外破風險牢牢拒之門外。
“線路巡視守規程,落實安措再出發;認清號牌找準塔,一看二聽三檢查;一看樹竹和施工,異物鳥巢不落空;二聽噪聲和異響……”已經成為鶴壁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班長的姜馬超,仍會時常想起剛入職時師傅付治國傳授的巡線順口溜。
2014年,剛畢業的姜馬超入職鶴壁公司輸電運檢室,與老師傅付治國簽訂了師帶徒協議。根據協議,付治國要把姜馬超從新手變成能手。為了能讓姜馬超盡快適應工作,便有了上面的順口溜。
師帶徒讓徒弟快速融入班組、順利工作,同樣也因為新入職員工接受能力強、學習快的特點,讓新員工在學習師傅的經驗和技術的同時,及時掌握新技術。
“剛引進激光炮遠程消缺技術那會兒,我們老員工都不敢碰,尋思著這么貴重的高科技設備,萬一弄壞了咋辦?不僅會影響工作,而且還會給公司帶來財產損失。”鶴壁公司輸電運檢室張河告訴筆者,由于種種顧慮,公司決定讓姜馬超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學成之后,姜馬超也將學到的技術及時反哺,與老師傅協同并進,同時與班組其他成員相互學習,成功地運用先進技術發現和處理各種線路缺陷,大幅提升了線路安全運行水平。2019年,輸電運檢室員工通過無人機精細化巡檢發現220千伏湯岳線、衡湯線、靈淇線部分線路區段架空地線嚴重銹蝕,積極向公司申請大修項目儲備,更換架空地線,消除地線脫落隱患;采用激光炮遠程消缺技術,及時處理了8次線路異物缺陷,從發現到消缺不到30分鐘,將作業安全風險降到了最低。
此外,該公司還運用高科技手段開展“三跨”線路無人機精益化巡檢22條次,及時發現并處理缺陷9處,安裝分布式故障診斷裝置6套、安全備份線夾60個,開展紅外測溫656次,成功發現并處理110千伏靈海線電纜終端設備線夾發熱缺陷,避免了一次重大停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