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宇
(遼寧省河庫管理服務中心(遼寧省水文局),沈陽 110000)
近年來,水利事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水利工程以及人類活動對水文測站產生一定干擾,水文監測條件在自然環境下的變化較為明顯[1]。尤其是大型水利工程,傳統的遷移或變更測驗斷面等手段,已無法解決根本性問題。對此,亟待在現實情況下改革創新水文資料收集整編方法,為提高水文工作以及保證整編質量提供保障。
在時間上水文站收集的原始資料存在離散性,且僅反映瞬時觀測的情形,受人為或自然因素影響難免會出現誤差,由于測驗設備故障等還可造成測驗時機的難以準確把握,所以生產部門不能直接使用這些原始資料[2]。采用統一的規格與標準,經過整編、計算、分析提煉成存在一定精度且系統完整的成果,匯編成相應的形式或水文年鑒,從而應用于國民經濟建設、科研、國防、水利建設、抗旱以及防汛等領域。另外,水文資料整編有利于發現水文測驗存在的技術問題[3]。所以,資料整編屬于一項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工作,這也是一年中基層水文工作者的工作總結。在國家文獻資料中整編成果占據重要地位,因此整編工作必須嚴謹、科學,各個環節要符合規范化、程序化要求。
水文資料的收集要充分考慮人為與自然因素影響,收集過程中需要對待觀測水文體系利用較為先進、專業的技術設備觀測,經整合處理與初步整理提升所獲取信息的良好適用性。然而,現狀條件下水文資料收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數據信息的重視程度不夠、未執行相關規定科學匯編或分析重要的水文信息數據等,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文資料的質量。所以,為保證水文資料的科學性與準確性有必要利用先進的技術加以指導。
實質上,水文資料整編就是利用統一規范、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原始水文資料匯編、審核、統計、刊印、存儲的總成。資料整編主要涉及合理性檢查、指標、定線、考證等內容,其中定線僅存在于泥沙、流量項目;整編結果查閱和存儲記錄的主要形式為表格,主要包括考證資料、綜合圖表、逐日統計數據指標、記錄瞬時變化的摘錄表、實測內容成果表等。
在水環境保護、水資源合理開發、防止洪澇災害等方面,水文資料整編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開始印制水文年鑒的時間較早,通過對原始觀測資料的整編、審查、復審、匯編、刊印等過程,可以形成整編成果。這種方式能夠對地表水或地下水成分、水文、蒸發量、降水量、泥沙量、流量、水位等數據項直接錄入。
通過查閱資料,我國水文監測最早出現于戰國時期,而當時未形成完整的資料整編步驟,對資料的保存、整理、統計、收集等流程明顯較晚,觀測值的記錄操作直到19世紀才開始出現,并于1841年正式形成降水量錄入工作,隨后水文監測點才陸續建成。近年來,水文水質自動測報系統在水文系統內的建設不斷加強,模型的研發、應用比較充分且信息發布系統建設相對全面,而開發利用的后期數據處理系統比較薄弱??傮w上,將數據處理系統按照不同類型劃分為:各大企業或學校、水利單位、采集供應商開發的數據處理系統。然而,因系統功能相對單一使得后期數據處理較為復雜,在客觀上會給模型化考量的準確度和所發布信息的精準度帶來影響。因此,改革創新水文資料整編技術極其必要。
整編技術屬于水文資料整編的核心要素,資料整編的要點有:認真的考證和繪制精準的水尺零點高度水平線;依據規則整編相關表格摘錄以及水文站監測的日平均水文表。其中,確認與考證水尺零點高度的準確度為水文資料整編的核心技術。對此,水文工作者要反復測量及計算水尺零點高度數據,并且按照規定工作人員要考證和計算實測數據誤差?,F階段,廣泛應用于水文資料數據修正的方法為凍結界面法,由于具有原理簡單、思路清晰的優點,這種方法普遍適用于我國水文部門,且實際中的應用效果良好[4]。
此外,在水文資料整編領域內流量資料整編工作也是關鍵內容,且整編過程較為復雜。具體而言,采用整編成表的流量測量數據,對不同水位面積、各變化時期的水文資料等數據詳實地記錄。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新型整編技術不斷涌現,結合我國河流特性水文部門妥善應用水文資料,對提高水文資料質量以及優化資料編整技術起到巨大作用[5]。
1980s,在水文監測領域就應用了數據庫技術,這種能夠實時高效的提供水文數據的集中存儲技術,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通過綜合統計和整理不同的水文數據,可提高水文資料整編的科學性以及水文數據庫的普遍適用性。
采用數據庫技術明顯改變了水文資料整編的工作性質,相比以往大大提高了整編數據的效率以及數量。水文資料資源將更加結合數據庫應用于未來的水文資料整編工作,從而推動水文數據庫的進一步發展。目前,經人工整編的大量水文數據一般存儲于水文資料的數據庫,其中以專業數據(如水文年鑒)為主,而將其應用于多領域時還具有明顯的不足。另外,水文數據的編制形式較少且數據庫的存儲方式比較單一,大多為簡單的表格數據而缺乏直觀的多媒體數據,對此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在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水文資料利用了許多信息化、現代化新型技術,如遙感技術獲取數據信息。然而,應用遙測技術提取的數據多且復雜,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文資料編整工作的復雜程度,若能夠恰當的使用方法,將大大減少復核與復查工作量。例如,通過編制計算機程序管理遙測水文數據文件,對人工操作時間的縮短起到明顯成效;對于檢查測試水文合理性的流量測驗,可將水文數據誤差進行橫向對比,并對復雜的對照圖形利用較短時間完成復查,將結果以圖形顯示的方式直觀地顯現[6]。
水文資料整編還涉及數據完整性檢查、數據合理性分析、擬合算法的應用等過程,實踐表明數據量很大和真正理論應用時,難免會存在一定偏差,并產生難以預料的結果。實際上,許多繁雜的數據普遍存在于資料整編的各個環節,對其利用傳統的方法直接處理時工作效率較低,并且增大了用戶理解數據的難度[7]。另外,核對與檢查數據的過程也較為繁瑣。將傳統方法利用計算機軟件和算法替代,可有效解決數據不易于理解、檢查不便、處理繁瑣的問題,保障高質、高效工作目標的實現。
綜上分析,為進一步提高行業標準以及推動水文資料整編改革,還要考慮以下要求做好資料整編工作:①認真做好日常管理和前期工作,各項數據要及時認真記錄,定期開展專業培訓,保證水文整編人員的全面學習,并對各相關單位每年安排交流學習,切實提升資料整編水平。
確保匯編和計算的原始水文資料質量:所有在站存儲資料要有準確的結果、完善的手續、完整的項目約束;此外,及時上報無法給出結論的技術性問題,以防止戰線過長導致整編過程中出現累積誤差;根據相關要求對完成整編的水文資料封存,明晰的封底、封皮對后期使用和查閱資料極其重要,整編方法要防止出現錯誤;最終保證整編資料要科學準確、規格統一、說明完備、圖表氣團、資料可靠詳實。②自查工作對保證水文資料質量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依據一定的規范要求確保水文數據誤差處于可接受范圍,即保證資料說明書、降水量對照表、實測流量成果表、電算數據加工表、輔助性圖表、實測大斷面成果表、水尺考證、原始數據記載資料等真實可靠性。③對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要嚴格復審與審查,該過程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也是保證匯編資料質量的必要環節,包括審查各種圖表、流量及水文等數據。
根據以上流程,經匯編和輸出生成最終的水文數據成果,具體而言匯編與輸出的成果即為審查后的整編數據資料,存入數據庫后利用“整編表項輸出”,完成打印輸出、預覽、顯示等操作,裝訂成冊以便于匯編參考。水文資料整編要有嚴格規范的工作流程,可為提高資料整編精度提供基礎保障。
認真做好水文資料的收集整編是提升水文行業整體水平的重要基礎,這也是尊重水文工作成果的主要體現,同時為水利工程建設和各項基礎事業發展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社會對水資源管理、水土保持與生態、水環境保護與監測、水旱災害控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應用服務、存儲、處理、分析水文資料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這就要求水文工作者要扎實工作、擁有更大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從最基礎的測驗整編入手為水文事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水文資料整編工作要引起水利部門的高度重視,妥善保管重要的水文資料,制定維護和管理水文資料的方法方案,促進系統化、科學化水文資料整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