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鵬 ,袁 園 ,謝晶心 ,西婷婷 ,于 淼
(1.黑龍江省氣象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2.黑河市氣象局,黑龍江 黑河 164300;3.伊春市氣象局,黑龍江 伊春 153000;4.富錦市氣象局,黑龍江 佳木斯 156100;5.阿城區氣象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融媒體的核心在于“融”,本質上是一種“以發展為前提,以揚優為手段”的理念,而不是一種單獨成立的媒體介質。
融媒體的創新點在于它充分汲取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各自發展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優勢,并通過融媒體的理念將其發揮至極致,倡導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特點有機結合,而不是制造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競爭環境,從而導致其中任何一方受到競爭的沖擊而被抑制發展或完全取代。正因為融媒體時代融合了不同種類的媒體介質,所以融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價值和收益都要高于單一媒體的時代。
近年來,氣象宣傳科普工作隨著氣象公眾服務滿意度的提高而逐漸得到認可,地方政府、氣象部門內部、社會各界以及百姓對氣象宣傳科普的重視程度大大提高。在每年氣象宣傳科普的關鍵節點,例如3·23世界氣象日、5·12防災減災日、科技活動周等,各級氣象部門都會積極組織公眾開展氣象宣傳科普“嘉年華”,對外免費開放氣象臺、氣象科普展館,通過設置氣象科普展板、發放氣象科普手冊、開設科普知識大講堂等多種形式普及氣象知識。氣象部門也會積極聯系當地新聞媒體進行直播或采訪,深入幼兒園、小學等針對青少年兒童開展氣象科普宣傳。
雖然目前氣象宣傳科普工作認可度得到提升,但結合上述開放參觀、知識講座、發放手冊等宣傳科普方式,這些方式形式單一,較為傳統,缺乏新鮮活力和十足的吸引力。公眾仍舊處于被動宣傳的狀態,無法完全調動起學習氣象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公眾接受氣象科普的狀態處于被動而非主動,所以對于氣象知識的記憶也是短暫的,無法真正將學到的氣象知識形成長期記憶、運用,甚至轉化為自身科學素養。
由于信息傳播的快捷性和方便性,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已然發生改變,人們對氣象信息的需求和關注程度日益提高。氣象科普的受眾對象是對氣象領域不熟悉或相對陌生的公眾,而氣象科普的重點在于“普”而不在于“科”,很多氣象科普工作者往往無法完全準確把握這一概念。在很多情況下,會將科普內容的正確性、專業性、權威性發揚到極致,追求學術上的一絲不茍,沒有考慮到受眾對象的需求和感受。
短視頻是伴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智能手機等科技的高速發展所誕生的,是融媒體時代下發展非常成功的一種媒體,它形式上快捷、便利,同時本身具有非常強的“容積”,可以充分容納傳統媒體的各項優勢,傳統媒體所傳播的內容,在短視頻中均可以完美的體現,它的出現一直以來都受到公眾的關注和青睞。據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短視頻用戶規模達6.48億,用戶使用率為78.2%,且近年來仍持續呈現上升趨勢,短視頻已成為公眾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為今后氣象部門開展宣傳科普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1)短視頻更加契合當代公眾獲取信息的習慣。當前,隨著社會和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的紙質媒體受到了強烈沖擊,公眾的閱讀習慣逐漸從傳統紙質媒體向網絡數字媒體方向遷移。網絡閱讀方式越來越快捷便利,公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在網絡上自主選擇性閱讀。短視頻結合了文字、聲音、圖像等元素,傳遞信息更加生動,展示信息更加多元化、立體化,更加符合當代公眾的閱讀口味,不同題材的短視頻便于公眾索引,能及時填補公眾需求的空缺。
(2)短視頻突破了時間空間限制。得益于短視頻在網絡平臺的飛速發展,相比于傳統的氣象宣傳科普方式,公眾不需要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只需借助智能手機、電腦等設備,充分利用自身碎片化時間,不受場地條件約束,隨時隨地便可輕松獲取氣象信息和知識。
(3)短視頻傳播速度更快、范圍更廣。短視頻還具備著體積小、播放消耗流量少的特點,在當今4G網絡普及,5G網絡飛速發展,WIFI信號隨處可見的環境下,小體積的短視頻可以在幾分鐘之內上傳至網絡平臺。公眾可以通過分享功能讓短視頻在各大網絡平臺上傳播,更加提高了短視頻的傳播速度和傳播范圍,從而達到增加氣象宣傳科普覆蓋面的效果。
(1)要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氣象宣傳科普工作是黨的宣傳工作的有機組成部門,也是氣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8年以來,國家針對短視頻平臺內容進行集中治理,并且越來越多的政府機關及中央企業官方賬號進駐短視頻平臺,在利用短視頻傳播氣象信息和科普知識的過程中,短視頻作者和運營者必須首先提高政治站位,必須堅持黨對氣象宣傳工作的領導,創作內容要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著求真務實的態度,積極響應國家主旋律,發布具有正能量的短視頻,為公眾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
(2)內容要結合熱點問題,科學合理安排宣傳科普內容。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氣象災害趨多趨強。當發生災害性天氣、重要天氣事件等熱點問題時,可利用短視頻發布快捷的優勢,提前發布預報預警信息,指導公眾科學、理性面對天氣事件,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同時,充分利用氣象熱點問題的時效性和生動活潑、便于理解的短視頻內容,及時把握公眾最關注的要點和最真實的需求,及時、科學、有針對性地為公眾科普相應的氣象知識,避免盲目宣傳科普。
(3)內容要創新活潑,充分考慮公眾閱讀心理。在創作氣象短視頻的過程中,首先要保證短視頻的完整播放率,提高短視頻內容的宣傳科普效果,充分考慮公眾觀看短視頻的習慣,快速抓住公眾的好奇心。例如,將視覺效果最強的視頻片段放在開始,充分調動公眾的注意力,或利用具有推進式的故事情節,增強公眾的代入感等。
(4)內容要貼近生活,充分考慮公眾需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越來越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在養生、飲食、旅游、穿搭等與氣象相關的領域上關注度不斷提高。在短視頻創作中,可以結合公眾所關心的領域,進行 “生活指南”式氣象宣傳科普,短視頻內容越貼近生活,就越容易走進人們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