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利
(新密市節約用水中心)
新密市域面積1 001 km2,人口80萬,是一個美麗而厚重的中原城市,一座正轉型升級、極具發展潛力的工業城市。然而淺山丘陵地貌、域內無過境水源等客觀因素導致水資源極度缺乏,日益成為制約新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118 m3,約占全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440 m3的1/4,不足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 200 m3的1/18。加之受大陸性季風氣候的影響,降雨在時空上分布極為不均,“十年九旱”。新密境內流域面積>10 km2的河流21 條,水面總面積618.24 hm2,其中河流水面面積為266.61 hm2,占總水面面積的43.12%;湖庫水面面積為351.63 hm2,占總水面面積的56.88%。中心城區現狀水面總面積48.28 hm2,其中河流水面面積為25.55 hm2,占中心城區總水面面積的52.92%;湖庫水面面積為22.73 hm2,占中心城區總水面面積的47.08%。
全市70%以上的用水都是依賴對地下水開采,近年來,雖經強力管理、從嚴治理,新密市地下水超采情況仍很嚴重,地下水水位仍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據觀測數據顯示,從1989-2019年地下水水位共計下降84.37 m,年均下降2.81 m(1989年地下水位標高為178.51 m,2019 年地下水位標高為94.14 m)。正常年份,在不超采地下水的前提下,年均缺水量約3 500 萬m3。
新密市的非常規水源主要包括雨水、煤礦疏干排水和再生水。雨水的利用目前僅限于農村的集雨節灌工程和塘壩攔蓄工程,城區的大部分雨水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白白流失,新密煤礦企業分布零散,礦井疏干排水大部分就近排放,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中水直接排入河道。而工業企業中的造紙、煤炭開采、火力發電等均屬高耗水行業,中水和雨水的水質經處理后基本可以滿足生產用水對水質的要求,但大部分企業仍利用地下水作為生產用水水源,非常規水源的利用率較低。
由于部分地區水資源開發過度,造成生態出現退化現象,新密市大部分河流出現了水生態問題,例如:河流出現斷流,生態環境用水被擠占、水域面積萎縮,河流的生態功能得不到體現。
作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次中心,必須打破水資源短缺的制約,新密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以節水型社會建設為突破口,探索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宜居宜業宜游美麗新密建設的綠色發展之路。
今后一個時期,要把水資源作為城鄉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中的重要要素,堅持量水而行。制定節水型社會建設“十四五”規劃,在抓好規劃實施的同時,與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河(湖)長制、四水同治等有效融合,系統推進水資源節約保護和開發利用,持續提升水資源管理的系統化、科學化水平。實現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建設“三生融合美麗新密”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和支撐功能。
農業上節水增效。依托鄭州千萬人口城市優勢,加快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增加節水灌溉面積,建設生態農業示范園,發展環城都市生態農業,提高農田水有效利用系數。全面推進農村生活節水和污水處理。工業上節水減排。新密礦產資源豐富,素有“烏金之鄉”的美譽,煤炭、造紙、建材、耐材作為新密的四大支柱產業,在為地方經濟發展做貢獻的同時,對水資源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因此,新密必須堅持綠色發展新理念,堅持節水優先,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推進煤炭、造紙、耐火材料等傳統產業轉型提質,發展先進制造業、大力培育節水型企業和新興產業,持續優化全市發展布局,全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堅持源頭管控,嚴禁新上高耗水項目,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和高耗水、高污染產業,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和技術,鼓勵造紙、電力等重點行業積極實施節水技術改造,大上節水項目,降低單位產品耗水率。制定出臺煤礦排水綜合利用獎勵政策,激勵煤礦實施礦排水綜合利用項目積極性。通過推動全社會節水,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形成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
為確保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取得實效,必須規范單位和個人取用水行為,搭建節水平臺,創新節水理念,構建全社會立體節水體系。嚴格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凡是新建小區、園區強制配套建設雨水利用工程,積極實施城區老舊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和老舊小區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使城市公共管網漏損率降到10%以下。大力推廣普及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居民家庭、公共場所和公共建筑節水器具普及率要達到100%。在全社會廣泛開展節水載體創建,培養和樹立節水典型,充分發揮節水示范的引領作用,通過示范先行、以點帶面,增強廣大居民群眾的節水意識。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等重要節點,舉辦進單位、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四進”等主題鮮明的宣傳活動。加快水博物館建設進度,以水博館為節水教育基地,對廣大青少年學生和市民進行水情教育。在全市開展“水育”課堂、“節水大使”選拔等活動,不斷提高全民節水護水意識。
要堅持留住天上水、蓄住地表水、用好地下水、多引外調水的原則,統籌配置和有序利用水資源,在用足用好南水北調水源的同時,加快西水東引建設工程、南水北調向曲梁產業園調水工程,提高水資源的支撐保障能力,解決水資源短缺的瓶頸制約。采取“政府+社會”共同投資、積極申請專項債等方式,對全域生態水系進行綜合改造提升,確保地下水位下降趨勢逐年好轉,為鄭州打造成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做出新密貢獻。
新密市是個嚴重缺水城市,水資源極度匱乏,文章分析了新密市水資源現狀,總結了水資源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做好節水工作的多項措施,爭取為鄭州打造成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做出新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