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峰
(龍江縣公路管理站,黑龍江 龍江 161100)
地基處理技術多運用在軟土地基條件下,我國幅員遼闊,路橋施工現場可能涉及較多復雜地質地區,如軟土地質區域。軟土地基處理長期以來都屬于建筑工程施工重點,路橋工程更甚之,軟土地質區域施工最易出現地基沉降問題。沉降原理如下:軟土地基壓實度較低,若處理不到位容易導致地基位移,繼而擠壓橋臺,引起橋臺位移,在連鎖反應下,路橋會遭受嚴重破壞,路橋整體質量均受到不良影響。目前存在換土法、超載預壓法等處理技術,它們能夠有效改良地基土質,還能夠提高路面承載力,防范沉降。在設計環節就應當把橋臺形式設計為樁基礎,施工中若出現異常位移問題,則應立即減輕回填料,抵抗位移。
施工單位運用搭板技術進行過渡段施工的目的是有效控制路面、橋臺兩者的沉降差,最大程度上防止發生跳車現象。在實際施工期間,需要提高搭板的專業性。會對搭板施工產生影響的因素眾多,因此,必須注重采用適當的施工技術。在具體施工中可以參照下述方法,施工人員應用搭板技術的同時應當有意識地預留一定坡度,通過坡度控制過渡段沉降差,且隨著路橋的使用過渡段會變得趨于平緩。
通常情況下,運用搭板技術都存在一些固定工序,這些工序十分重要,主要包括下述兩種形式:第一,水平固定;第二,垂直固定。施工人員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選擇最恰當的固定方法,如荷載要求、受力方向等。其中水平固定形式可以承受較大的荷載力,因此實際施工中多采用水平固定形式。也可以加設枕梁以提高搭板質量。在搭板前,施工人員需要確定施工位置、分析受力方向,以保證搭板牢固有效。施工經驗表示,當公路路肩寬1.5 m的情況下,車輛作用力相當,就能夠改善搭板底部受力情況,可以在原始受力的基礎上減少1/5,繼而能夠延長搭板使用壽命。因此,施工人員在進行搭板施工時應當注重路肩枕梁施工,提高搭板荷載力與穩定性。若路橋施工規模不大,搭板5~8 m最合適,若路橋施工規模較大,搭板最佳長度范圍是8~12 m。
需要注意的是,若橋臺地基出現異常也會對搭板產生影響,搭板在其彎拉應力作用下性能會有所下降。為了避免出現該問題,在施工時應當適當增加搭板厚度,施工實驗表示,每增加200 mm厚度,搭板性能能夠提高30%左右。
臺背填筑施工應當從地基處理開始就采取措施進行加固,使用砂性土、碎石土等填筑。具體而言,一般填筑厚度與其地面層、搭板上層、橋面上層等結構厚度相同,能夠避免沉降。在實際施工時搭板上層、橋面上層等使用相同的材料,若有需要使用水泥實施穩固處理,或者使用半剛性材料增強穩固性,防范路基沉降,同時注意提高壓實度。使用土工合成的材料進行臺背路基填筑施工能夠在控制荷載變形作用的情況下控制沉降,尤其是不均勻沉降。但是,若地基屬于軟土地基,就必須如前文所述先行加固。壓實設備應當優先選擇小型設備,進行分層壓實施工,分層厚度范圍控制在10~15 cm之間,同時選用容易壓實的材料。在相同路基施工時最好能夠同時進行臺背回填施工,如果不具備同時施工的條件則應當層層加寬10 cm以上,便于倒臺階施工,禁止垂直填筑施工,垂直施工容易導致路面、橋面結構層相錯,同時出現標高誤差,降低結構層強度。如果產生標高誤差建議采用下述措施控制,將瀝青混凝土鋪裝更改為粗粒式與中粒式瀝青混凝土,規格分別為5 cm、4 cm,并向橋頭延伸10 cm長,同時在40 m內調整1%縱坡。此外,在施工在過渡段應當注重與搭板施工配合,做好路基壓實。
路橋過渡段施工過程中如果不能合理處理排水,就會導致水順著橋臺滲進路基下以及路橋銜接處,致使路橋過渡段穩定性減弱,進而影響路基、地基穩固性,導致發生錯臺、跳車。因此,必須重視臺背排水處理。施工中根據臺背填料種類、路橋施工區域降雨規律、降雨量、滲水量等采用合理的排水方法,以有效減少臺后填料含水量。
具體而言,臺背路基填筑施工前期,施工人員需要在原地基的基礎上設置盲溝或者排水管,同時做好基底排水工作。做好上述工作后,第一,臺背橫坡填筑經過夯實處理的粘土,越3%~4%,成土拱狀。第二,在土拱的基礎上將其挖成地溝,寬40~60 cm,深30~50 cm,地溝為雙向坡。第三,臺背后鋪設與其寬度相當的隔水材料,可以使用油氈,為了保障隔水效果也可以在油氈下鋪設一層尼龍薄膜。第四,對于地溝周圍包含孔隙的塑料管,使其出口與路基外部相接。塑料管規格通常如下,直徑大于10 cm,孔徑約為5 mm,形狀如梅花,小孔間距通常不到10 cm。第五,塑料管周圍使用透水性能高且粒徑大的材料填筑。采用分層填筑的方法,直至路基頂層。橫向的盲溝設計與縱向相同,但是不需要設置排水管,使用土工布包住盲溝外部接口即可。
綜上所述,路橋過渡段施工質量與路橋工程經濟、社會效益密切相關,高質量過渡段不僅能夠延長路橋使用壽命,減少后續維護成本,還能夠提高運輸安全性,為人們出行提供便利。本文結合工程施工經驗從上述幾個方面深入研究了路橋過渡段施工技術措施,希望對推動我國道路交通建設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