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靜燕(蘇州清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000)
化工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承擔了國民生活所需化工材料90%以上的供給需求。但是從我國化工企業整體情況來看,受到成本技術與發展理念多方面的影響,在企業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較多的環境問題。強化問題認知、改善整體規劃、加大問題處理是促進化工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途徑。
我國的化工企業普遍存在發展與污染治理相沖突的問題,有限的資金與人力在投入企業發展時難以兼顧環境保護與治理,導致很多企業都是先生產加工再投入治理,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污染治理任務和保證污染排放需要的成本。很多化工企業使用的原料或生產的成品具有先天的污染成分,容易對環境造成污染,在面對污染治理時存在任務重的問題。
很多企業在發展中片面追求利益和市場需求,將工作重點放在經濟效益方面,為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環境污染治理,將有限的環境保護預算挪用到生產工作當中,在一些小型企業中甚至存在肆意排放污染物、不加處理的現象。一些企業在生產技術方面比較落后,自動化水平低,在進行企業規劃時難以與時代需求緊密結合,造成排放超標,短期內將環保上的資金投入挪用于企業經濟效益增長,但是從長期來看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嚴重的影響。
很多企業在環保設備方面存在缺陷,雖然配備了一定規模的專業化污染治理設備,但是所配備的設備難以匹配企業排污整體情況,不能滿足污染治理需要。有的企業受到技術原因限制,采購的環保設備凈化能力差、治污效果不理想。也有的企業缺乏對環保工作的整體認識,疏于管理,造成污染治理設備處理能力大幅下降,安全隱患突出。環保設備涉及到采購、管理、維護、保養和使用等多項工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缺陷都會影響整個企業的污染防范治理能力。
企業實現污染治理需要專業化的人才隊伍作為基礎,一些企業雖然注意到了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也在資金、設備、物資方面有了一定的投入,但是在專業人才培養建設方面未能滿足要求,導致企業的污染治理工作難以實現預期,環保治理效果不理想,很多專業的環保治理設備缺少人才支持,設備維護保養進行不到位,在出現故障時無法第一時間修復,致使設備難以發揮出應有效果。企業的工作重心集中于生產經營,對環保治理人才的培養和晉升有所欠缺,制約了治理技術人才的挖掘和培養。
針對當前我國化工企業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將環境保護工作與企業發展戰略深度融合,將環保工作提升到戰略目標的高度,切實協調“三廢”污染排放和治理相關問題,改善傳統的以經濟效益為核心的生產經營理念,將環保戰略作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必要條件之一,把企業發展與環保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基礎之上,重視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進行,切實貫徹環保基礎,通過長效機制帶動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從規劃角度制定合理的長期發展目標,以保障企業協調發展。制定環保規劃時要遵循國家環境保護法,建立合理的、科學的、適宜的環境保護制度,將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環境保護責任落實到人,不斷優化和完善監督管理體系,將環境保護制度常態化鞏固,嚴格按照企業管理規程執行環保過程,逐步實現管控嚴控目標。企業在制定環保規劃時不僅要重視規劃目標和內容,也要注重保障機制,既要提出宏觀的發展方向,也要制定各項細節操作內容,從制度體系、管理體系、監督體系、宣傳體系等各個方面共同作用,形成制度合力,建立完善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提升企業管理者及全體員工的環保意識和法律意識,通過定期培訓和指導,發掘員工思想意識層面存在的問題,引導員工將企業環保問題與自身利益緊密結合在一起。指導企業管理與技術人員充分認識企業污染種類、產生情況、處理方向及處理需求等專業性問題,不斷引進和培養專業化環保處理團隊,提升人才隊伍在污染治理、應急處置、污染預防、環保規劃方面一系列的能力。企業負責人要不斷提升社會責任意識,加強環境管理與環保規劃能力,關注可持續發展目標與方案,確保企業生產管理工作與環保治理工作有效開展。企業要不斷重視員工環保意識的培養工作,從企業管理層到企業基層工作人員,通過有效的培訓制度進行分層次培訓,對企業管理層的培訓更加側重于法律法規的教育,對技術人員的培訓主要側重于污染治理方式方法與手段相關內容,而對基層工作人員的培訓主要側重于污染的預防和應急處置相關方面。企業應當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培訓體系,在發展的同時逐步提升培訓效果。
實行清潔生產戰略,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的產生,合理控制和優化生產工藝。一是在建廠初期進行適當生態評估,規劃生態補償措施,優化技術設計過程,通過先實現生態補償再建設生產線的工藝原則,從本質上改善企業發展平衡性。二是充分掌控生產現狀,實時監督污染排放合理性,不斷總結生產實際,調整技術水平,優化生產工藝,確保企業發展向清潔生產方向轉變。三是在處理“三廢”時應當遵循循環利用的核心,鼓勵再利用技術的研究與創新,不斷尋求清潔型能源和材料。四是在生產裝置運用過程中要不斷優化更新,從局部到整體不斷推進清潔生產方式,從細節上做好污染排放的控制與后期環境的治理。
要充分注意到污染物的價值,一些企業的污染物有可能是其他企業生產的原材料,因此企業與企業之間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的運用,實現污染物的合理調配,通過環保信息平臺的建設,改善當前信息不對稱的現狀,疏通污染源資源化渠道,通過規范的經營平臺,提升公眾參與監督的過程,杜絕污染物非法轉移。企業要充分注意到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在完成環境保護工作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不斷開拓思路,創新解決環境保護問題的途徑,優化采購管理和污染物處理方式,提升環境保護效率和效果。
綜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化工企業的發展必須關注環境保護相關的問題,切實注意到環保工作的重要性并進行針對性的改善和提升,解決污染深層次問題,從而促進企業和國家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