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長慶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氣廠,陜西西安710018)
物資管理是指對各種生產資料的購銷、儲運、使用等,所進行的計劃、組織和控制工作。基本任務是:搞好供、產、銷平衡,按質、按量、配套、及時、均衡地供應企業所需要各種生產資料,并監督和促進生產過程合理地、節約地使用物資。物資管理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其中從資源資料到形成物資管理,物資產品到物資失去使用價值、殘余物資處理完畢的全過程是其廣義的概念;狹義的物資管理概念則僅是對物資進出庫的管理。
企業管理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物資管理。物資管理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對于企業成本的控制起到直接作用,對于企業的發展與生存也至關重要。對于物資管理的解釋是:生產過程中的企業,對于其所需物資的采購、使用、儲備等行為進行計劃、組織和控制。通過物資管理,可以對企業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加快流通資金的運轉,從而促進企業利潤最大化,提高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
企業物資管理可以分為指定物資計劃、采購物資、使用物資以及儲備物資,這些環節緊密聯系,相互影響,對于企業物資供應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企業物資關系系統又包括:基礎數據管理、物資進出存管理、信息查詢管理和系統維護。
我國一直以來實行的是市場經濟,傳統的物資管理為“計劃配給”模式,即按照產量對物資定量計劃,在訂購時少量的采購。在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這樣的模式對于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已經不能適應,因此創新企業物資物理模式是當前發展的必然潮流。
生命周期研究最早起源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工業革命的爆發引起了資源危機,資源與能源供應緊張,為了能夠對資源和能源的節約和控制原料,并且在全過程中對物資損耗情況、全過程中對環境資源所造成的損害情況進行量化計算,從而對資源環境分析的思路。這一手段最早使用在對產品的包裝的使用分析中。從包裝瓶的生產到最后的回收再利用的全程進行了量化分析,目的是為研究哪種原材料成本最低,滿足包裝要求,對環境影響最小,最終選定了合理的材料,實現了企業利潤最大化并且對環境污染最小化。這一原理除了使用在包裝行業之外,也廣泛地被大眾所接受,應用在經濟、物流物資等行業中。
生命周期的評價對象是整個系統。在生命周期評價中,每個個體都被看作是一個獨立的系統。對系統“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過程評價,這樣的評價方法可以避免局部的看待問題,避免分析的個別性。全過程的分析要從站在整體系統觀的角度,對系統的每個組成部分進行整體有機的分析,對系統綜合性的考慮,以尋求最優的解決方法。生命周期評價是一種系統性定量評價方法,重視系統的整體性和全局性
根據生命周期評價的內涵與定義,SETAC對生命周期評價的方法進行了研究,將其基本結構歸納為四個有機組成部分:
(1)目標與范圍的確定
目標與范圍作為整個分析的第一步,對于后續的進程和結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要闡明本次分析目的、原因以及可能涉及到的企業部門與資源;確定范圍即確定系統的邊界,提出一定的假設和限制。在開展生命周期之前目標與范圍的確定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目標錯誤,則會導致整個分析偏離正確;如果范圍確定過大,則會加大工作量,并且一些數據難以考核;如果范圍確定過小,則會導致分析結果局部化,不能代表全局過程。在目標確定時,要結合企業整體的發展規劃,對物資的需求等一系列影響因素,同時在對范圍劃定時也要充分結合企業資源現狀。
(2)清單分析
清單分析是對于系統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各個階段對于企業資源、環境的消耗所進行的數據量化分析。核心是建立個體于系統的輸入輸出清單,將信息轉化為可以量化考核的數據,進行數據計算和分析。其主要工作是通過全程的分析,繪制出流程圖,完成信息、數據的收集。通過清單分析對研究物資管理的生命周期提供了詳細的數據支持。
(3)影響評價
清單分析后獲得的數據對企業物資管理提出了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這些問題,企業可以從結果溯源,查找物資管理各個環節中的缺陷,并針對性的給予改進方式。
(4)改善評價
針對清單分析及影響分析中提出的觀點,尋求更好的、系統化、全局化的改善措施,提出定量定性的改進措施,比如:改變企業物資管理結構等。
在我國市場經濟的背景下,企業物資管理在采購這一環節存在著一些問題。就目前制造來說,在對原材料進行采購時,對于每一周期所需采購的原料的數量、花費、保養成本以及運行成本沒有形成一個整體、全局正確性的認識,因此在對物資采購時,應對整個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有所把握,注意成本與質量問題,減少采購成本,提高采購效率,從源頭對問題進行改善。
在對物資進行采購時,由于缺乏對采購理念的科學理解,一些企業僅在采購時注重原材料的價格,但是在物資購買以后,對于物資存放、管理,后期的維護和保養所產生的需求較為忽視,這樣的行為則可能導致物資的保管不當,甚至使物資受到損壞,從而對企業的經濟造成一定的損失。
大型企業在對物資進行購買時,存在著種類多,數量大的特點。大宗物資買入以后,如何進行合理的管理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像一些企業,由于開辦時間久遠,在開始的時候并沒有制定好良好的物資管理體系,在日后就暴露出了一些列的問題,比如由于管理不當,對存放物資沒有做到一一入庫登記,存在遺漏現象,當需要調用一些物資時,無法及時找到,又進行了二次重復購買,一是耗費企業財力,二也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
通過對生命周期的學習了解,對現有企業物資管理中存在的現況進行了分析,發現現階段企業中物資管理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急需解決。結合生命周期理論,對企業物資管理方法進行探究與實踐。
在對物資進行采購前,應該對企業的整個物資體系做一個生命周期評測,從而確定采購的目標與范圍,進行宏觀的規劃,避免過量或缺量購買引發的后續問題。在物資采購方面,也能夠確保資源合理的配置,通過二次配置企業內部所需要的資源,有效的控制采購資金的實際使用以及對于數額總量的控制,這樣就可以滿足采購成本的減少,從而提升企業的實際效益。
物資購買完成以后,要對物資進行整體全局話的管理。可以結合互聯網手段,對購入的物資進行一一進行編號,入庫。根據物資的性質、行能、使用年限、存放條件等進行分類存放。可以安排專業人員建立一個網路數據庫,對物資進行網絡化管理,這樣的方式使得物資管理更加透明化、可視化、清晰化,能更好更直觀的對物資進行管理。
對于物資的管理,要制定月、季、年的周期化管理,按照計劃的周期,對于物資的進出口數量進行核對,查看是否存在問題;同時對于物資的使用年限進行檢查,查看是否有臨期物資,抓緊調配使用,避免資源浪費;同時根據物資的使用頻率,對物資的存放庫位進行合理調配,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隨著科學技術以及經濟的發展,人才引進也成為了各個企業的一項舉措。企業可以從外部進行招聘,聘請一些專業人士作為員工,對物資進行科學高效的管理。同時也可以聘請一些專業人士,對企業內員工進行培訓,加強員工對生命周期下物資管理的認識,更好的做到對資源的調配保管等工作。
在當前的企業物資采購與管理之中依舊存在諸多不足,會對企業的正常運營帶來影響。所以,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視角下的物資采購與管理分析,希望可以了解其物資管理在全生命周期之中的實際,從全局入手,各個環節相互配合更好的對物資進行管理,從而有利于企業的日后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