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張洪軍
人到老年,伴隨著衰老,人體各個器官和系統功能也隨之下降,其中以骨骼肌肉系統功能下降最為明顯。隨著人體各個器官和系統功能衰退,如肌肉衰減癥、骨質疏松癥、容易跌倒等健康問題隨之而來。尤其是骨折發生后會出現行動障礙、肌肉萎縮和力量下降等一系列身體功能障礙,最終導致老年人生活質量下降。因此,預防老年人跌倒顯得尤為重要。現有的研究表明,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下降、視覺障礙等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因素。從運動預防老年人跌倒的角度,主要以改善肌肉力量和鍛煉平衡能力為主。
髖關節外展訓練:髖關節外展肌如臀中肌、臀小肌等。面朝前方,兩腳與肩同寬,直立站在桌子或墻邊。左手扶在桌子或墻上,右手叉腰(對于單側動作,以右側為例,下同)。以右側髖關節為中心,右側下肢為一個整體,右側髖關節外側臀中肌用力將右側下肢向外側拉;然后,將右側下肢收回至準備姿勢狀態。在完成該動作過程中,注意維持直立的身體姿態,用力點為髖關節外側。
膝關節伸展訓練:膝關節伸展肌群如股四頭肌等。兩腳與肩同寬坐在椅子上,椅子的高度與膝關節平行或稍低于膝關節高度,雙手扶住椅子扶手。右側膝關節前側肌肉用力完成伸膝動作;然后,彎曲右側膝關節至準備姿勢。該動作的用力點為膝關節前側。
彎曲小腿訓練:膝關節屈肌群如腘繩肌、腓腸肌等。兩腳與肩同寬站立,雙手扶著墻壁和桌子。右側膝關節后側肌肉用力彎曲膝關節直至右側小腿與地面平行位置;然后,緩慢伸展右側膝關節直至右側腳與地面完全接觸,準備下一次動作。在完成該動作過程中,注意維持直立的身體姿態。該動作的用力點為膝關節后側。
以上3種訓練皆重復10次左右。當右側完成10次重復后,開始左側訓練,同樣完成10次重復。左、右側均完成10次重復為一組,共完成3組。隨著力量水平的提高還可以通過完全不依靠其他物體提供支撐或在小腿負重(如小沙包)、肩負重物等方式來增加訓練的難度。
勾腳尖訓練:踝關節前側肌群如脛骨前肌等。兩腳與肩同寬,雙腳整個腳掌與地面接觸,單手扶著墻壁和桌子,另一只手自然下垂。左右側踝關節前側肌肉用力的同時,將腳尖提起離開地面,僅腳后跟接觸地面;然后,緩慢降低腳尖直至與地面完全接觸,準備下一次動作。每組動作重復10次左右,共完成3組。該動作的用力點為踝關節。
雙腳一字站立:兩腳與肩同寬,單手扶著墻壁或桌子等固定物體,另一只手自然下垂。緩慢將右腳移動到左腳腳尖前方,使左右腳保持在同一條直線上,維持15~20秒鐘;然后,將右腳恢復到準備姿勢,緩慢將左腳移動到右腳腳尖前方,使左右腳保持在同一條直線上,維持15~20秒。左右側均完成15~20秒的雙腿一字站立為一組,共完成2組。
單腿站立動作:兩腳與肩同寬,單手扶著墻壁或桌子等固定物體,另一只手自然下垂。提起右腳離開地面直至右側小腿與地面平行位置,左腳與地面接觸,維持15~20秒;然后,將右腳恢復到準備姿勢,提起左腳離開地面直至左側小腿與地面平行位置,右腳與地面接觸,維持15~20秒。左右側均完成15~20秒的單腿站立動作為一組,共完成2組。
“坐”到“站”:兩腳與肩同寬坐在椅子上,左手扶住椅子的扶手,右手放在胸前。目視前方,膝關節位于踝關節前方。身體適當前傾以超過膝關節,雙腳蹬地從而讓身體離開椅子,完成站立動作;然后,彎曲膝關節再次坐在椅子上,以準備開始下一次練習。每組動作重復10次左右,共完成2組。
踮腳尖走:兩腳與肩同寬,雙手位于身體兩側、自然下垂。提起腳后跟利用腳前掌支撐地面以正常的步行速度向前步行5米,然后轉身以同樣的速度行走返回起點位置。每往返5米為一組,共完成3組。
在完成以上5種訓練過程中,注意維持直立的身體姿態。隨著力量水平的提高,可以通過完全不依靠其他物體提供支撐,或在站立過程中閉上眼睛的方式來增加訓練的難度,從而產生更大的訓練刺激。
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對預防跌倒的重視程度,保持適當的體育鍛煉,包括力量訓練、平衡能力訓練、行走等步態訓練和功能性訓練,能夠延緩中樞神經系統和骨骼肌肉系統的衰老。有數據表明,每周完成3次或以上包括肌肉力量和平衡訓練在內的運動可以將老年人的跌倒風險降低39%。同時,讓老年人提高自身的警覺性,有條件的可以對反應能力和平衡能力做針對性的訓練。定期體檢,排除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