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文(蘇交科集團(江蘇)安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
化工企業安全應急一體化平臺對化工企業建設意義重大,平臺建設項目實施后,既滿足化工企業日常安全動態監管、重大危險源實時在線監管、應急救援指揮有序調度和高效處置,全面提高化工企業安全生產事故的整體應急處置能力,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能夠充分整合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通訊設備及數據資源,縱向構建分級的互聯互通的安全生產平臺;橫向與視頻監控、視頻會議及企業數據業務系統融合,實現語音、視頻和數據整體聯動,為提升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能力和有效應對各類安全生產事故救援能力提供領先的安全科技支撐[1]。
從我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化工企業形成并發展的時間歷程比較短,也就是說在制度方面缺少足夠的積累,目前編制應急預案工作普遍存在著不完善或是不科學的問題,尤其是在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使用調查方面的工作沒有做到位。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應急預案的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工作應當是后續工作開展的基礎所在,也就是說大部分應急工作應當在基礎上開展的,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企業往往忽視這兩點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企業應急預案編制過程當中應該圍繞哪一部分工作開展[2]。這樣在發生一些緊急情況的時候,企業相關工作人員采取的程序以及措施并不到位,甚至部分企業在制定預案制度的時候,認為制度的數量能夠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這種認識是完全錯誤的,在實際工作當中往往會導致企業體系復雜,無法真正的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應急制度顧名思義就是在發生一些緊急情況的時候才被使用的制作,也就是說平時工作當中很難接觸到相關的制度以及工作流程,這個時候想要保證員工清晰的認知到應急制度本身的內容,就必須要通過應急演練的途徑,保證員工認識到企業在這方面的制度內容,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化工企業在完成演練工作過程當中,過度重視演練程序,沒有真正認識到演練人員的參與性以及實際發揮出來的作用,而演練人員本身為了應付上級工作只是按照相關流程走一遍,真實的緊急狀況內容并沒有在實際演練過程當中體現出來,這顯然是與我國相關規定不符合的。另外在演練結束之后,還需要企業針對該企業鏈的實際情況形成準確的匯報評估工作,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企業并沒有重視起來[3]。
在應急資源方面,我國已經有了危險化學品單位應急救援資源配備要求等多項規定,這些規定對于企業內部營業過程當中需要準備到的危險物品進行了詳細的劃分,并根據分類給出相關的救援物資,也就是說化工企業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當中需要根據該要求完成資源的準備工作。但是許多化工企業經營的時間比較短,也就是說對于應急事件缺乏比較準確的經驗,這樣在參考國家規定的時候往往不能準確的給出資源儲備條目,正在完成準備工作的時候,很容易出現與相關要求不符合的情況,尤其是在專門用于應急救援的車輛拆除器材等方面更為嚴重。
企業在編寫緊急預案的過程當中需要嚴格遵循國家相關規定,并在此基礎之上保證盡可能的簡潔實用,這樣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才不會出現工作人員操作失誤的情況。切記在制定應急預案的時候出現抄襲的情況,編制工作人員必須要嚴格按照該企業的實際情況完成,保證逾期的生產工作以及相關設施的配置規模相符合[4]。另外一個本身的發展過程當中會出現與企業實際情況不對稱的問題,這個時候工作人員還需要制定與其相對應的緊急預案改進措施,保證在后續企業發展過程當中企業應急預案與企業的規模相一致。實施過程中要嚴格相關流程開展后續工作。
應急預案的演練工作浮于表面的問題必須要得到徹底的解決,演練過程當中化工企業以及相關管理人員必須要嚴格按照事先設置的預案以及實際情況,保證演練工作與實際可能會發生的緊急情況相貼合。管理工作人員在這個過程當中才能真正的發現企業員工以及管理機制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做出有針對性的改變,保證企業應急預案與實際情況進一步符合,尤其是對于員工的防范意識通過演練能夠進一步提高。[5]
化工企業應急工作當中使用到的物資一般價格都比較昂貴,尤其是對于一些大型的救援裝備,甚至需要進口,這種情況下部分企業需要投入比較大的資金完成相關數字的準備,這對于許多小型企業來說顯然是不科學的,所以說為了解決這方面問題,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首先可以將協辦牽制多個化工企業集合在一起的園區,從而統一安置救援物資,這樣在發生危急情況的時候能夠快速的做出反應。另一方面化工企業可以與其他專門負責應急救援的公司,以合作的方式達成互助協議,從而解決其他一些應急救援物資方面的需求。
總而言之,對于化工企業來說日常工作開展過程當中對于應急預案的管理以及實施必須要作為重點的工作內容而對待。但是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對于這方面的工作許多企業并沒有重視起來,這就給后續工作當中出現的一些危險留下了可乘之機,所以說企業必須要從多方面入手抓緊應急預案的建設工作,保證后續工作不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