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大慶油田中油電能熱電二公司,黑龍江 大慶 163000)
新能源是時代發展的資源產物,它具有可再生性和環保性,可以利用的自然資源有太陽能、風能、洋流能、地熱能等等,這些自然資源是保障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對于自然能源的規劃利用,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影響因素,新能源電站就是利用新技術將自然資源轉化為生產電力能源的產所。
風能資源有著巨大的開發價值,它對環境不會造成污染,是一種天然可循環資源,它的產生是因為太陽受熱輻射不均,使得大氣層的氣壓不平衡,空氣流動進而產生風能,從本質上來說,與太陽能之間存在一定的轉化關系。根據我國氣象局風能資源調查顯示,在離地50m 高的地方,其風能資源的可開發量為23.8億千瓦,靠近沿海地區,離地20m高的地方,風能資源的可開發量為2億千瓦。
太陽能資源是與人們生活最貼近的一種自然資源,它是太陽對地球表面輻射演變而來的一種能量,地球上很多的能量都是產自太陽能,中國在1971-2000 這二十幾年內,中國陸地表面所吸收的太陽能總量相當于49.3萬億噸標煤,根據太陽能的輻射情況來看,不同地區太陽能的輻射總量不同,高原地形要高于平原地形,主要還是受地理因素影響。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就呈一個穩定增長的趨勢,雖然經濟發展比較迅速,但我國人口基數大,個人所占經濟和資源非常有限,中國化石資源如果考慮人均占比,那么與國外相比較來說,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還處于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有限,但因為我國人口數量龐大,人均收入并不能反映我國真實經濟水平,隨著時代的更迭變化,人們的消費能力也在提升,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人們對資源的消耗量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數值,所以要做好新能源的開發工作,建設新能源電站,整合自然資源,提高我國能源利用率。
我國的煤炭資源比較豐富,許多的火電發電廠都是用煤炭作為產熱源,但是煤炭在燃燒過程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這些二氧化硫會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穩定性,通過空氣流通進入云層,降雨的時候就會形成酸雨,對植物的破壞性非常大,煤炭燃燒過程中還產生了二氧化碳,它是造成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基于此基礎,科學開發新能源,合理利用新能源,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根據中國的能源結構來看,我國的能源供給與能源需求呈現兩極化現象,可以這么說,我國能源呈逆向分布狀態,所以新能源電站的建設需要考慮到如何最大化發揮出自然資源的運用優勢,新能源電站的電力輸送時間可能比較長,因為我國對于新能源電站的建設起步較晚,配套的設備設施還不完善。新能源電站的建設主要是根據自然資源的分布情況而定,我國風能資源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區,其次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和甘肅河西走廊以及華北北部等地區,地勢平坦,氣候干燥的地方更容易產生風能資源,太陽能資源跟地理位置有關,一般來說,海拔高度比較高的地區太陽能資源比較豐富,比如西藏、新疆南部、青海、甘肅和內蒙古的西部。根據最新的能源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有75%的新能源資源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部和中部地區,對于新能源的開發,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合理規劃新能源電站的建設,新能源資源與能源需求呈現出一種逆向分布的趨勢,所以要通過新能源電站最大化發揮出新能源資源的優勢。
新能源電站的建設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在建設過程中,要全面考慮各個環節的影響因素,做好每個環節的對接工作,所有的建設環節都必須要符合科學標準,新能源電站主要是負責將自然能源轉換為電力能源,但也不能忽略新能源電站的安全性建設,要采取多樣化的措施提高電站的安全系數,新能源電站的運轉要符合低碳環保理念。在未來新能源電站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堅持以下四個原則,安全性原則:新能源電站的發電設備必須要經過層層質檢,設備要滿足系統所要求的負荷標準,可以通過結構調試與其他的設備進行連接,且在這個過程中設備與設備之間不會產生排斥,這樣才可以有效保障新能源電站設備運行的穩定性;鼓勵性原則:新能源具有很強的環保性和可再生性,這是傳統資源無法比擬的,對環境根本無法造成污染,所以可以大力推廣新能源的應用范圍,積極鼓勵相關企業采用新能源發電,實現低碳環保的同時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經濟性原則:不管任何產業的發展,都是以經濟利益為核心,新能源電站也是如此,在建設初期,要充分考慮不同自然資源發電的成本預算,以經濟性為前提,實現低碳環保的發電需求;協調性原則:雖然新能源電站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但這并不是說就淘汰了傳統的發電站,新能源電站要加強與傳統電站的合作,保證不同電站之間的電力可以得到充分運用,要強化新能源電站電網系統與其他能源電站發電方式的協調性,深化電站電力系統跨區聯網,進一步加快我國智能電網的建設進度。
基于我國整體發展形勢來看,對于新能源的開發利用要從長遠角度進行考慮,綜合新能源發電與傳統發電的優勢,提高我國能源發電效率。對于電力系統來說,要構建一個完善的電力平衡機制,通過科學的能源比例提高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新能源電站的發展要貼合現實環境需求,可以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受我國地域位置限制,風力發電在我國并沒有廣泛推行,開發進度緩慢,風力發電必須要遵循分散與集中、海陸開發相結合的發展原則。在我國地理優勢比較明顯的區域設置風電基地,比如中國的“三北”地區和沿海地區,在這些地區設置風電基地可以有效提高風力資源的利用率,國家可以出臺一些相關的政策措施,鼓勵風力資源豐富的地區建設中小型的風能電站。太陽能資源是我國利用率最高的一種自然資源,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為了更好地貼合時代的發展需求,要加強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技術創新,推動太陽能熱力發電的發展進程,光伏發電站可以根據城市的特性進行設置規劃,主要建設在光照條件比較好的地區,比如重慶、上海、山東等等,當然,也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特性建設合適的生物質能電站,并不是說只局限于風能電站和光伏發電站。
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能源補貼研究正處于起步階段,中國的能源補貼問題尤為突出,因為我國還沒建立起完善的系統化補貼制度,為了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這個問題必須盡快解決。針對于我國新能源電站發展現狀,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旨在為新能源電站的發展提供更多實質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