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孤島油田孤南23塊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王志海(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東 東營 257022)
孤南23井區構造上位于孤島油田南部,孤南斷層西段下降盤,北靠孤島凸起,南臨孤南洼陷。在孤南斷層的中段,孤南油田的孤南2塊及其周邊發現了多個富集高產的含油區塊。從構造特征上看,孤南23 塊與孤南2 塊構造形態相似,也是一個受孤南斷層和分支斷層夾持的斷塊。從圈閉規模上看,孤南23塊比孤南2塊圈閉面積更大,但是為什么這么一個好的圈閉之前一直未發現油氣聚集?該區塊真的沒有勘探潛力?本文從梳理前人勘探思路出發,運用近期較流行的油氣走向運移理論,推測油氣在孤南23井區發生過運移,通過對試油資料的重新解讀,提出其具備油氣成藏要素的觀點,經過滾動實踐,證明了推測正確,為同類型多輪次勘探區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1975 年,利用二維地震資料,在孤南斷層下降盤發現了兩個大斷鼻構造——孤南2 斷鼻和孤南23 斷鼻。從構造位置來看,兩者均具有良好的成藏背景,既臨近孤南洼陷,又存在較好構造圈閉。其中,孤南2 井在沙一二段試油25m∕4 層,日產油203t,從而發現了孤南油田。
相比于孤南2塊的成功,孤南23塊的勘探歷經可謂屢錯屢敗。在該區勘探早期,以館陶組為主勘探層部署的渤14 和渤64井在沙一二段未見到任何油氣顯示。1975年,在區塊低部位部署的渤78井在沙一段見到油斑顯示5.5m∕2層,解釋為干層,沙三段鉆遇油斑粉砂巖23m∕1層,酸化試油出水。1985年,在渤64 和渤78 之間部署的孤南23 井,沙一段見到熒光顯示38m∕6層,試油又出水。由于孤南23井僅鉆遇沙一段地層,未見到沙二段及沙三段地層,所以1987 年在孤南23 井和渤78 之間部署實施了孤南31井和孤南10井。其中,孤南31井沙河街組見到熒光顯示58m∕19層,試油沙一二段出水,孤南10井沙一段見油斑顯示14m∕4 層,未試油。同一個斷塊6 口預探井均未獲得有效產能,導致整個區塊的勘探進入停滯階段。
總之,孤南23塊經歷了圈閉高點→低點→高點→中間點的多輪次的艱辛探索。前人得到的認識為,從油氣顯示來看,該區塊確實發生過油氣運移,但終未成藏。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源-儲對接不好,區塊未處于油氣優勢運移通道主路線;二是圈閉封堵性差,油氣從高部位逸散殆盡。
近期,對于一些源-儲對接不好但已經發現油氣聚集的油藏,比較流行的解釋方案是油氣沿斷層發生走向運移理論。王亞琳應用該理論解釋了濟陽坳陷沾化凹陷虎灘低凸起陳22、虎4 等油藏成藏原因[1]。陳22 等油藏距離最近渤南烴源灶20Km以上,中間隔邵家洼陷和四扣洼陷2個負向構造,且僅靠邵家斷層溝通,由此推測油氣沿邵家斷層的走向運移。相比陳22 油藏,孤南23塊與孤南洼陷中心之間的直線距離為15Km,還算有一定優勢。通過對孤南23塊的地質條件分析認為,它具備油氣走向運移的基本特點。
孤南洼陷的沉降中心位于孤南斷層東段下降盤孤南134井區附近。孤南23 塊距離孤南134 井區生油中心直線距離15Km,相比河灘油田與中心的距離13Km,不算太遠。但是,河灘油田的孤南24 塊位于孤南134-孤南30-孤南43-孤南182-孤南19-孤南24主構造脊的末端,同時具備反向斷層河灘斷層的有利封堵條件。而孤南23塊則相對比較不利,它雖然也在孤南31-孤南10-孤南23 構造脊的末端,但該構造脊延展長度較短,僅3.8Km,未能深入到洼陷沉積中心邊緣。
從地層對比來看,孤南23井區存在地層剝蝕現象。在高部位,沙三段及沙二段地層被剝蝕殆盡,只剩下沙一段地層。從低部位儲層發育情況來看,沙三段巖性主要為深灰色-綠色泥巖夾細砂巖、白云質砂巖、灰質砂巖和含礫砂巖,砂泥比僅為6.6%。沙二段巖性組合主要為灰白色礫巖與灰色泥巖互層,與下伏沙三段地層呈不整合接觸,砂泥比為28.2%。沙一段上部為深灰色泥巖夾薄層灰質砂巖,其下部為深灰色油頁巖夾灰質砂巖,生物灰巖等??傊?,該區較低的沙砂泥比較低,沙河街地層中骨架砂體輸導油氣的能力較弱。
孤南洼陷是沾化凹陷東部一個重要的烴源灶,在其周圍已經發現了孤南、河灘、孤東、孤島等油田。前人研究表明,在孤南洼陷,不僅沙三段可以生油,沙一段也可生成低熟油,而且分布范圍較廣,油氣向東、南、西北方向都有運移,分別到達孤東油田、河灘油田和孤南油田[2]。沙一段源巖層中的油氣排出后,沿沙一段和沙二段之間不整合面從洼陷沉積中心四周向上傾方向運移。其中向東、南、西北方向都有其優勢運移通道,唯獨向西運移略顯存在先天不足之劣勢——河灘油田和孤南油田之間存在一個負向構造,導致油氣在向西運移過程中容易被優勢構造脊(如孤南134-孤南182-孤南24主構造脊)分流。
但是,異常高壓可以彌補構造位置偏差帶來的不利影響。油氣成藏動力學研究認為,異常高壓是成藏動力系統中油氣排出和運移的主要動力。油氣在烴源巖孔隙流體異常壓力的驅動下,沿輸導體系發生二次運移。據程付啟等研究,孤南洼陷古近系發育常壓、高壓2個壓力系統,其中埋深在3000m以上的沙二段及以上地層為常壓系統,壓力系數小于1.2,埋深在3000m以下的沙三上及以下地層,為高壓系統,地層壓力系數在1.2~1.4 之間[3]。孤南洼陷烴源灶位于孤南23 井區的東北部,其異常壓力的施壓方向與區域壓應力方向基本一致,為油氣沿孤南斷層、河灘斷層、孤南23南部斷層發生走向運移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在孤南23 井區,雖然沙二段、沙三段地層中含砂量較小。但是統計規律表明,在孤島油田周邊,沙二、沙三段儲層不太發育的地區往往沙一段儲層發育較好,這其實也符合物質補償原理——鮮少見單口井在整個沙河街地層一點儲層都不發育之案例。沙一段在地層較為平緩、淺水環境下,往往發育儲集性能較好生物灰巖油藏。數據表明,孤南23井區沙一段平均孔隙度27.2%,平均滲透率平均值為80.7mD,屬于高孔中滲儲層。孤南斷層及孤南23南部斷層構成的圈閉,加上沙一段較好的儲集空間,為油氣走線運移打下了物質基礎。
總之,油氣從孤南洼陷中心出發,在持續的超強排烴壓力下,可沿沙一段和沙二段之間不整合面運移至孤南23南部斷層的東段,然后沿孤南23南部斷層發生走向運移,在斷層的上升盤沙一段有利圈閉中聚集成藏。
從前文論述可知,在孤南23 塊,有4 口探井在古近系均見到了油氣顯示,推測其構造高部位應該有油氣聚集。但是,孤南23井為什么僅見到熒光顯示且試油出水?如果僅從圈閉斷層有效性上思考,可以理解為斷層活動性強,油氣不封堵,沿斷層縱向逸散。
為推翻此觀點,筆者對該井的試油資料認真研究,發現孤南23井沙一段存在試油不徹底、油藏認識不充分的現象。該井見熒光顯示38m∕6 層井段為2074-2166m,而試油段僅在2108-2116m。換言之,試油的井段為電阻率較高的底部位層段。從巖性上看,該試油段巖性為生物灰巖,頂部未試油段為砂巖。如果不考慮巖性因素,選擇電性最好的層段完全正確。但是,如果考慮巖性因素和該井的巖性組合,以現在的分析判斷,當時的試油井段存在2 個考慮不周之處:①試油井段選擇失誤。該區域沙一段生物灰巖的電阻本就是高阻特征,該試油井段電阻高不代表其比上部砂巖含油性好;②試油不徹底。整套層底部試油未見油,應該補試頂部。
總之,該井試油井段偏低,又未能及補射頂部。在含油高度小于儲層高度的情況下,底部出水不能證明頂部不含油。建議該井頂部補孔試油,或者重新布井探索其頂部含油氣性。
根據前文建議,在孤南23 井區部署了滾動井南22 斜7 井鉆。該井遇沙一段油層28.8m∕3 層,投產獲得11.5 噸高產工業油流,不含水。2018 年,在構造精細描述的基礎上,孤南23 塊沙一段上報控制儲量0.72km2,控制儲量159.59×104t,實現了效益開發。
在構造背景較好且經歷過多輪次勘探的區域,首先有必要對其勘探歷程梳理,找到前人認識上不足,用新的油氣成藏理論看舊問題。其次,要特別重視對老井試油試采資料的分析。充分吸收一切老井所蘊含的地質信息,去偽存真、求真務實地判斷,方能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更上層樓,實現滾動勘探的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