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健雄(中國石油長城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101)
在全球經濟疲軟導致石油需求削減與國際石油市場“價格戰”的雙重打擊下,2020年3月,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在一度跌至近20年低點。盡管在美國的強力干預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俄羅斯初步達成減產協議,期望能夠支撐國際油價。不過,這份減產協議對國際油價支撐力度仍是未知數。國際油價暴跌,給石油公司帶來巨大成本壓力,石油公司開始壓縮投資,并要求油服企業降低價格。在工作量和價格齊跌的雙重壓力下,油服企業經營壓力進一步增大,油服企業必須制定策略以應對低油價的帶來的挑戰。
國際石油市場價格的變動,直接關系著油公司在勘探開發的投資,從而影響油服企業的工作量和價格。因此,油服企業在制定戰略規劃、經營策略時,應該對國際油價有基本的判斷。
歷史的看,國際油價存在周期性波動,即高油價均衡與低油價均衡的交替出現。同時,隨著期貨市場的發展,國際原油期貨市場在原油定價方面有了很強的話語權。研究國際油價的變動,需要考慮油價周期和原油期貨市場的實際情況。然而,更不能忽略的是石油市場的基本面,也就是供需關系。經濟周期本身也是通過影響需求從而引致國際油價的周期波動。從需求層面看,西方主要石油消費大國如德國、法國、英國等國的石油需求先后在2005年前達到峰值,消費量自高峰了下降17%~36%不等。美國石油消費量由2005年9.4億噸下降到目前的8.7億噸;日本消費量則由1995年的2.7億噸下降至2017年的1.88億噸,降幅達33%。考慮到替代能源的快速發展,可以預見,石油消費量在未來將進一步壓縮。從供給層面看,由于技術創新等因素的推動,過去10年,美國原油產量已經翻了一番,從而推動石油供給上升。美國在世界石油產量中的占比已經上升至15%左右,沙特阿拉伯、俄羅斯都已經下降到不足13%,美國已經成為全球石油供應的主要博弈方。由于供需關系基本面的重大變化,國際石油市場不支持油價高位運行。但是,主要產油國也不可能讓國際油價長期低于生產成本。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國際油價將圍繞主要產油國的生產成本低位運行。
盡管國際石油市場供需基本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我國石油的進口依存度居高不下。相關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原油的對外依存度高達71%。提高石油自足率,對整個國家安全戰略和復興戰略的實施有重要的意義,這也是中央在對石油央企巡視時,提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要求的具體體現。
在實施國家能源保障的戰略中,國有油服企業作用凸顯。一般而言,我國的國有油服企業主要是指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國有石油公司所屬或者控股的油田服務企業。在概念,用“國有”和“非國有”對國內油服企業進行區分,根本原因在于兩類企業使命的差異。對非國有油服企業而言,獲取經營利潤是其基本使命;而對國有油服企業而言,保障國有石油公司的勘探開發任務,從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是更為重要的任務。在低油價背景下,既保障國有石油公司勘探開發任務又要謀求自身發展,對國有油服企業的生產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當前的低油價形式的影響,我國油服企業在油氣的銷售上的利潤整體下降,這就使油服企業不想再這個特殊時期投入更多的資源來開發油氣田,以此來保證油服企業的基本利潤。目前油氣田開發工作部分都處于虧損的狀態,在企業開發進行資源勘探的時候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資金等,這樣短期之內都很難見到回報,只有長期堅持勘探開發才能尋找到石油資源,所以,我國油服企業會迫于現存的壓力減少油氣田的開發[1]。
油服企業內部體制進行革新,引起社會各界的投資。并且對油氣管道網絡的運營向外承包,使得社會各界對油服企業的新型改革積極參與,資金的注入擴大了油服企業的飛速發展。但是隨之而來的低油價形勢,影響了社會各界對油服企業的投資勢頭,也使得油服企業的利潤明顯下降。在此階段社會各界對油氣行業的投資明顯下降,因為此時并非最好的選擇。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個行業的發展速度飛快。但是近兩年各行各業的發展速度明顯下降,尤其是汽車行業的發展下降,明顯對油氣資源的需求量減少,直接導致油氣資源的消耗量減少。由于市場需求量太少,油氣資源產能過剩,所以油價降低。在低油價形式下,我國油氣資源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油氣資源的消耗速度。因此惡性循環導致油價和油氣資源的消耗速度雙雙下降。
油氣田開采越來越大,但是消耗的能力卻遠遠不夠,這就使得油氣資源累積的越來越多,提煉出來的新資源沒地方儲存,有的只能放在郵輪上保存,把郵輪當成臨時的倉儲。目前受低油價影響整個油服行業市場仍然處于低迷階段,原油不斷產出,儲存油氣的設備不足。
突發的疫情對全球的市場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各行業的的效益直線下降,所以社會對油服企業的需求也就減少了很多。但油氣資源在持續開發中,油氣的開發速度大于消耗的速度,引發全球油價降低。
低油價環境下,實施“低成本”戰略既是保障油公司勘探開發任務的基本要求,也是自身生存的客觀需要。低成本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實施低成本戰略,短期的手段是壓縮投資減少支出;中期的方法是提升管理效率;長期的也是最關鍵的路徑,是要依靠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
在提升管理效率方面,一是要深化細化經營分析,以作業成本為驅動,減少或者杜絕無效作業,降低作業成本;二是運用現代管理技術和信息技術,優化物資采購和后勤保障,壓縮流動資金占用,降低運行成本;三是精益生產組織,優化工藝流程,提高經營效率。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適應低油價的大環境,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事實上,國際一流大型石油公司和油服企業,都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公司的核心戰略,通過科技創新,保持技術領先優勢,從而始終占據市場壟斷地位。美國頁巖油在十年間的巨大進步,其主要推動因素就在于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我國很多中小油服企業,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市場,求生存謀發展,也積極進行科技創新,提高核心技術的競爭能力。低油價下,國有油服企業應更加注重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保持技術領先,以科技創新降低成本,推動高質量發展,切實履行好保障任務。
目前,我國國有油服企業基本形成了服務綜合化、國際國內一體化、內部專業化的組織架構。這種組織架構在單元設置上還顯得落后,在企業整體協調方面有欠缺。特別是國際業務和國內業務,在定位、功能和經營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異,一體化的組織架構降低了組織的績效。與此相對應的是國際大型油服公司不僅有一套完善而嚴謹的治理結構,還通過緊密聯系的市場區域與層次分明的業務鏈條互相縱橫交叉結合的方式構成了專業化與一體化向結合的“矩陣式”組織結構的管理網絡。低油價環境下,國有油服企業有必要推動組織變革,內部提升專業化水平,外部提高協調能力,實施市場區域化、服務一體化的模式,推動組織效率的提升,降低整體經營成本。
近年來,我國民營油服企業逐步成長壯大。客觀上,民營油服擠占了國有油服企業的市場,加大了國有油服企業的經營困難。在積極適應低油價環境,同時做好保障服務的客觀要求下,國有油服企業應該以創新思維,利用自身管理優勢和技術優勢,采取控股、參股以及提供管理服務等方式開展與民營油服企業的合作,并作為調整和優化自身產業鏈的一個契機。國有油服企業可以逐步從一些投資大、效益低、勞動密集的服務退出,從而將自身資金和人才更加集中于高端技術和高端服務,提升經營效率。
就目前低油價的形式,國家需要出臺相關的政治策略,保證油服行業不受低油價的影響減少對油氣的開發。油服企業自己也要認識到資源開發不能受價格的變化從而突然的中斷或減少開發,目前我國的油氣進口量還占有大量的比例,油服企業要認識到,我國目前的油氣儲備的資源是遠不夠的,我們要用開拓的眼光認識到油氣儲存的重要性。目前形勢下國家可以適當地對油服企業加以資金支持,以保證油服企業的開發、開采不受影響,油服企業自身也要積極擴大油氣資源的儲備能力,為疫情過后做充分的準備,因為各行業對家的大量訂單,復工后對油服行業的需求量也就大大提升,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保證各行各業的順利復工復產[2]。
油服企業應該加大體制改革,在當前形勢下可以適當的讓步,一次提稿各行業對油服企業的投資理念。國家適當的為油服企業優惠減負減稅的相關政策,減低油氣服務企業的投資風險,提稿此時的油服企業的收益,從各個方面吸引社會資金的流入。
油服企業因為油價的原因,利潤也受到一定的影響,想要提高油服行業的利潤就要提高油氣的消耗量。油服企業可以選擇與汽車行業、航天行業等對油氣消耗較大的企業進行合作,以此來帶動油氣資源的消耗,提高油服企業的利潤。油服企業應該利用好這次機遇,加大油氣行業的使用范圍,更好的維護自身的利益[3]。
疫情是導致石油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我國雖然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前段時間的停產停工導致各行業對油氣使用量減少,導致油氣資源大量堆積。我國要嚴格把控海外市場,以免油氣行業二次受損,油氣市場恢復了,油服企業的利潤也就隨之增加了。我們也要緊緊抓住疫情情況下低油價所帶來的機遇,儲備大量的資源,盡快恢復各行各業對油氣的需求,以保證我國油服企業的正常盈利。
低油價環境下,國有油服企業既要保障國內勘探開發任務,也要謀求自身發展。國有油服企業要充分采取各種手段,發揮管理、市場、商務運作優勢,通過各種渠道,合理配置資源,創新管理機制,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穩健發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