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李江華(蘭州石化公司建設公司電儀安裝公司,甘肅 蘭州 730060)
近年來,逐漸形成企業精細化生產理念,部分石化企業采用DCS控制系統提高管理水平,其中儀表自控率是重要指標,大概98%自控回路是通過自動控制功能完成。然而,由于諸多因素影響,導致大量控制回路不能自動運行,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如何提高儀表裝置的平穩率與自控率成為當下的研究課題。
控制儀表是現代化工企業生產過程中常見的設備儀器,它是由相對獨立的單元結構組成,各組成部分之間采用的是統一化標準的電信號或氣壓信號進行聯絡。根據化工生產的不同要求,可把單元以任意數量組成各種簡單的或復雜的控制系統,常用的有電動單元組合式和氣動單元組合式控制儀表。它可以將需要控制的被控變量的測量值與原有設定值進行比較,根據對比結果分析其存在的函數關系,再利用控制閥或其它設備進行生產過程控制。
在實際情況中,部分企業的儀表自控率始終處于較低水平,限制了儀表控制系統的功能,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以及增加了人工操作失誤的風險,由于裝置的參數產生變化,因此,影響了企業的產品質量與效率。從儀表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因素:閥門定位器的穩定性和精度較差,調節閥開度偏大或偏小,閥門的控制效果較差,閥自身的運行條件無法滿足閥前后差壓等。從工藝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因素:儀表裝置經常超負荷或低負荷運行,具有較大的負荷偏差,PID的參數不符合規范,控制回路之間相互干擾,組分變化與設計偏差較大,工藝裝置經常出現變化波動等[1]。
目前,由于技術等多方面條件限制,大多數企業化工裝置儀表自控率較低,操作人員自身水平不足,無法發揮其自動化控制的優勢,增加了操作失誤的風險,而裝置各參數的波動也影響了產品質量和效益。根據對中石化部分企業儀表控制管理情況進行調研分析,以及對行業內管理人員的咨詢請教,得出企業儀表自控率的安全標準應該在95%左右,但實際工作中各企業化工裝置儀表的實際自控率一般不會超過90%。
從裝置的使用情況分析,影響儀表自控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控制方案不符合實際需求,無法明顯體現出控制效果,例如閃蒸塔液位沒有控制回路,不能進行自動控制,需要手動操作;第二,儀表時常出現失誤,減壓塔C004液位控制,波動變化較大,以及常壓爐氧表時常失靈,需要攻關,而瓦斯進料壓力控制閥需要換閥;第三,儀表調節閥的穩定性較差,其中出現調節閥內漏超標的情況。由于長期磨損,導致熱電運行部9臺調節閥的泄露量較大,部分焦化裝置使用年限較長,定位器的精準度逐漸降低,影響了設備的穩定性與靈活性。定位器的遲緩影響了自動投用;第四,不管控制閥門的調節開度大于80%,還是小于10%,控制閥門的選型不符合實際需求,設備設計參數與實際運行的需要具有一定差異性,通過調查分析,3#催化裂化裝置有9臺調節閥,而2#常減壓裝置有28臺調節閥,運行開度不符合實際需求,需要進行改進;第五,PID參數在部分調節回路中設計不合理,由于參數設計難度較大,在自動控制時波動范圍較大,難以控制波動情況,因此,工作人員經常采用手動方式,降低了自控率。當連續重整裝置時,其中預加氫加熱爐溫度TIC10201的參數設定不合理,對擾動的抵抗能力較差,無法使溫度達到設定的數值,長期以往就會出現較大的偏差;第六,控制回路之間經常會出現互相干擾的現象,例如渣油加氫裝置、2#常減壓裝置、蠟油加氫裝置,需要采用手動控制,確保下游裝置的穩定性;第七,由于工藝原因,部分較為復雜的回路或滯后回路,偶爾會出現全關的情況,工作人員通常選擇手動控制,減少對風險的擔憂;第八,通過檢查結果發現,部分工作人員無法掌握工藝需求,對儀表設備缺乏主動權,存在管理方面的問題,長期以來,缺乏提高自控率的方法,習慣于使用手動操作,企業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與流程,在職能管理與監督上明顯體現出不足之處。
某石化企業擁有苯乙烯裝置、聯合裝置、MTBE裝置三大主要裝置,其中共有儀表控制回路296個,而企業的自控投用率只有62.46%,物耗與產能等指標較高,根據調查分析,主要因素是系統與人為因素,對尚未投用的儀表采取有效措施,使儀表的自控率達到了84%,極大程度提高了產能,降低了物耗與能耗的需求,以下列舉出提高儀表自動率的有效措施。
企業需要建立自控率監控系統,實時查詢各個設備的自控率變化,對工作人員起到監督的作用,科學合理的完成自控率系統指標,為工作人員提供自控率考核的基礎。同時,企業需要建立專門的攻關團隊,專門負責提高儀表的自控率,其中人員組成包括生產管理人員、機動儀表管理人員、運行部工藝技術人員、電儀維護人員等,對各個設備進行控制分析,并且采取有效地解決措施,定期調查已經投用的自動控制回路,以及效果較差的回路,優化攻關團隊的自動化控制,完善實施方案,從而實現提升自控率的目標[2]。
由于儀表受工藝因素生產條件的影響,偏離了原本的設計指標,因此,工作人員需要選擇適合的控制閥門,不管控制閥門的調節開度大于80%,還是小于10%,都要重新核算控制回路投自動的調節閥,及時進行更新或改造,同時,改造2#常減壓裝置28調節閥,確保裝置的靈活性與可靠性。
工作人員需要解決影響回路自控的因素,優化儀表設備改造計劃,提高儀表設備的安全性與可靠性,使其達到“靈、準、穩”三個要素,例如,工作人員需要及時更換9臺調節閥,提高儀表調節閥控制效果的穩定性,確保熱電運行部減少設備的磨損泄露量。同時,工作人員需要及時更新定位器精度較低和使用年限較久的5臺調節閥。分析影響儀表設備的因素,研究人員共同攻關,優化控制方案,提高控制回路的自動化控制,及時更新渣油加氫裝置和2#常減壓裝置。
研究人員需要研發DCS系統的功能,通過更多的輔助措施,提高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化控制,從而提高儀表的自控率。DCS系統可以優化裝置參數,提高裝置的穩定性。同時,具有高效的PID評估性能,可以快速完成PID參數優化工作,以及PID回路性能的批量評估工作,降低了維護工作量。若是在20萬噸/年聚丙烯裝置,以及260噸/年柴油加氫裝置中使用PID性能評估,將會提高兩套裝置的自控率[3]。
此外,實現DCS自控率的自動統計,也能提高儀表自控率。控制儀表最初的統計是由人工進行來統計,這樣的統計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為企業現代化發展帶來極大不便,并且容易造成自控率數據的不準確。所以,利用現有DCS的內部功能,實現DCS自控率的自動統計,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通過與廠家工程師的對接,實現了DCS自動統計投用自控回路的個數統計,對因為裝置停用、備用設備等原因沒有投用的回路進行自動化管理,不將其計入回路總數中,并自動計算出實時的儀表自控率。通過DCS畫面鏈接到流程圖畫面,工作人員能夠實時看到自控率的變化,并通過對相關數據變化情況的分析,判斷儀器使用情況,提高生產質量。
在進行儀表自控率提升措施研討過程中,部分儀表自控效率低下的原因,就是控制回路正常工作需要全開或者全關,而這種工藝需要操作人員進行人工作業,過分依賴于操作人員的反應能力及技術技巧。若由于工作人員的疏忽,造成某個儀器的開關狀態錯誤,則有可能造成生產事故。所以,管理人員需要與技術人員進行充分交流,適當調整設定值,保證參數在自控狀態下不會頻繁開關,確保穩定運行的情況下將這部分控制回路投用自控。另外,通過調整控制參數優化控制性能,也可以提高儀器自控效率。有些控制回路在裝置運行期間,由于參數設置不當容易產生波動較大情況,若沒有相關維護工作的及時,將會影響儀器自控效果。在進行回路自控時,應控制閥位變化幅度,降低閥位變化造成設備波動或聯鎖停機的可能性,增加輸出限幅控制,保證調節閥開度變化程度。
檢測單元是控制系統的源頭,其主要功能是將被控參數進行實時檢測并且變送,之后與設定的數值對比,在控制器里輸入產生的偏差,進行運算處理,一旦收集的數據錯誤,將會導致被控參數失去控制,運算過程與運算結果錯誤,容易出現事故。另外,由于檢測單元與控制的對象具有重大的聯系,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包括溫度、振動、電磁等外界環境影響,以及氣化、結晶、組分變化、液化等工藝環境影響,因此,需要從溫度檢測儀表、壓力檢測儀表、液位檢測儀表、流量檢測儀表四大因素分析。
首先,溫度檢測元件存在介質中,對于熱電阻可以采用三線制,而對于熱電偶可以采用冷端補償,從而消除環境因素的影響。由于溫度檢測儀的裝置過于簡單,因此,只需要合理安裝位置即可,嚴格規范施工流程,確保控制系統的穩定性。在工藝方面,還需要防止溫度套管上結晶,影響溫度檢測儀表的靈敏度和導熱性;其次,通常在傳感元件與被測介質之間,設計取壓閥門和導壓引線,為外界提供了干擾通道,因此,需要采用保溫和伴熱措施,避免介質氣化,對壓力檢測儀表產生影響。在工藝方面,還需要避免介質之間互相沖突,使介質密度與設計規格保持一致,并且需要防止結晶,確保壓力檢測儀表的穩定性;再次,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液位計的維護工作,根據季節的變化,及時調整填充隔離液儀表的周期。選擇抗干擾能力較強的儀表,清除外界對液位檢測儀表的干擾。在工藝方面,按照設計參數進行差壓式和應力式的調校;最后,工作人員需要確保工況參數恒定,根據溫度、介質密度、壓力等運行條件,進行相應的計算與加工。同時,確保正、負壓引線具有相同的介質密度。還需要及時與工藝進行溝通,確保運行條件與設置保持一致,若是出現偏差,則進行調整[4]。
綜上所述,企業需要詳細分析與攻關儀表自控率較低的原因,提高儀表自控率,解決裝置的生產波動變化,使儀表裝置達到“穩、優、長、滿”四點要素。同時,防止出現人工操作失誤的現象,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優化裝置的生產經營,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