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伊朗、埃及特約特派記者 李睿 黃培昭 ●任重 柳玉鵬
伊朗軍方承認導彈誤擊烏克蘭客機的消息11日震驚了全球,也給飽經磨難的伊朗人民以沉重打擊。曾被伊朗人視作驕傲的伊斯蘭革命衛隊被憤怒的網民罵作“愚蠢”和“騙子”,周末的大學生反政府示威喊出讓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下臺”的口號,德黑蘭政府公信力遭遇空前危機。剛剛宣布對伊朗實施新制裁的華盛頓,利用這一“絕佳時刻”向德黑蘭發起心理戰,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一時間用英語和波斯語發表推特稱“我們站在伊朗人民一邊”。11日晚間,在伊拉克又有一名親伊朗的民兵指揮官遭暗殺。“美國伊朗之間的危機遠未結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2日這樣評論。卡塔爾埃米爾12日到訪德黑蘭,他在與伊朗總統魯哈尼會談后表示,正值敏感時刻,“地區需要對話,防止危機升級”。
“我希望死的人是我”
“我希望死的人是我”。當地時間11日中午1時,伊朗國家電視臺直播了伊斯蘭革命衛隊空天部隊司令哈吉扎德的講話。哈吉扎德表示對這起事件承擔全部責任,向烏克蘭道歉。他說,一周前防空部隊處于高度緊張的戒備狀態,防空系統操作員誤認為,在19公里外美國向伊朗發射了一枚巡航導彈。操作員必須聯系指揮官才能獲得許可,但因為通信線路有問題,他在10秒內做出決定,發射導彈擊中了客機。哈吉扎德說,當時自己在西部指揮作戰,并不知情,在周三上午證實情況后立刻向上級匯報。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部召開緊急會議,這一會議是保密的。哈吉扎德說,那些之前否認飛機被導彈擊中的伊朗官員并不知道內情。他還說,軍方之前已經要求關閉領空,但是機場沒有執行。
據伊朗半官方的法爾斯通訊社報道,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和總統魯哈尼直到10日才知道事件真相,軍方一直瞞報。哈梅內伊11日下令必須把真相向民眾公布,對客機事件罹難者表示哀悼,并對他們的家屬表示慰問。魯哈尼同日發表聲明稱這是不可原諒的錯誤,他與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電話表達歉意,承諾對遇難者提供賠償。伊朗外長扎里夫11日發推特稱這是“悲傷的一天”,但他強調,是美國的冒險主義導致這一悲劇的發生。伊朗最高司法總監萊西下令徹查事件,并審判涉事人員。
消息傳出,伊朗民眾感到震驚和憤怒,有人表示難過,有人批評軍方裝備太落后,也有人說在極度緊張的狀態下,這種事在所難免。但大部分人都在問一個問題:為什么早不說?為什么這么晚才說?德黑蘭大學法政系副教授穆薩維認為,德黑蘭應該在第一時間承認導彈誤打客機事件,而不應該等到美加領導人說是導彈襲擊之后。“現在說太晚了,這給伊朗帶來極大負面影響,也讓美國占了上風,有利于美國聯合國際社會對伊朗施加更大壓力”。
伊朗議會12日召開閉門會議,聽取革命衛隊總司令薩拉米的解釋。
11日下午,伊朗大學生和一些民眾在德黑蘭大學、謝里夫大學和阿米爾卡比爾大學舉行悼念儀式,之后轉變成抗議示威。11日、12日兩天,首都德黑蘭和伊斯法罕等地持續爆發反政府示威。抗議者高喊反政府口號,矛頭對準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和革命衛隊,并和軍警發生沖突。英國駐伊朗大使馬凱爾11日也參加了抗議活動,被逮捕3小時后獲釋。英國外交大臣拉布稱此舉“公然違反國際法”,而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稱,馬凱爾被拘留數小時,是因為他煽動在阿米爾卡比爾大學前的反政府示威者。
“我站在伊朗人民一邊”
對伊朗民眾發起的反政府示威,特朗普當地時間11日表示高調支持。他用英文和波斯文連發兩條推特,一條表示自己“站在伊朗人民這一邊”,一條警告“伊朗政府必須允許人權組織從現場監督和報道伊朗人民正在進行的抗議活動。不能再發生另一場針對和平抗議者的屠殺,也不能再關閉網絡。”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1日在推特上發布了伊朗反政府示威的視頻,并稱:“伊朗人民的聲音是清晰的。他們厭倦了哈梅內伊政權的謊言、腐敗、無能和殘暴。我們與伊朗人民站在一起,他們應該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華盛頓12日繼續攻擊德黑蘭政權。美國防長埃斯珀說,德黑蘭的街頭抗議活動表明,伊朗人民渴望建立一個“更好的政府,一個跟以往不同的政權”。針對伊朗周日在德黑蘭大量部署警力應對反政府抗議活動,特朗普周日上午再次發表推特呼吁伊朗領導人“不要殺死你的抗議者”。
《華盛頓郵報》11日評論稱,襲擊美軍駐伊拉克基地而不以美國人為目標,反映出伊朗政府面對重大威脅進行的精心計算;但是誤打客機以及之后的處理,反映出德黑蘭對伊朗普通人生命的漠視。這個可怕的錯誤已在伊朗國內觸發反彈,而此時正值伊朗政權面臨最關鍵時刻。報道稱,客機空難是伊朗政權的“不成則敗時刻”,并不是說德黑蘭將垮臺,但這確實是一個抹不掉的污點。與此同時,現在的確是特朗普政府聲明其站在伊朗人民一邊的“絕佳時刻”。
美國反特朗普的媒體則指責他應該為伊朗擊落客機負責。“特朗普是如何把美伊推到戰爭邊緣的?”《紐約時報》11日稱,特朗普應該為導致客機被擊落的一系列事件負責,因為最新的沖突始于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以及對伊朗進行的一系列極限施壓。
“兩國一定會再交鋒”
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12日引用俄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專家薩任的話說,伊朗承認誤擊烏克蘭客機可能有助于伊朗與美國直接接觸。他說:“伊朗人表現出智慧,承認自己不小心擊落了飛機,伊朗并沒有逃避。當然,美國將此視為一個積極步驟。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美國和伊朗將尋求建立對話的方式,因為雙方都不想進一步惡化地區局勢。”
但多數預測并不像這樣樂觀。“阿拉伯新聞網”文章指出,誤打客機事件令伊朗政府陷入空前內外交困的尷尬局面。僅僅一個月前,伊朗民眾還集體游行反抗美國,現在他們則“掉轉槍口”,示威要求政府下臺,這使政府面臨極大的國內壓力。而在國際上,特朗普公開表態站在抗議的伊朗民眾一邊,這使伊朗政府的外部環境愈加惡劣。
11日,澤連斯基稱,“毫無疑問伊朗需對事件負責”,烏克蘭當局正研究向伊朗索賠。特魯多則在記者會上表示,這場可怕的空難讓他感到憤怒,要求伊朗進行徹底調查。《紐約時報》11日評論稱,因為空難招致的批評,正在蠶食掉伊朗因為抗衡特朗普而獲得的國際同情。
據美國《紐約郵報》報道,當地時間11日晚間,伊拉克“人民動員組織”的“卡爾巴拉旅”指揮官薩阿迪在伊拉克境內“被不明身份的槍手”暗殺。他是一名親伊朗的伊拉克民兵指揮官,在“人民動員組織”中地位很高。“美伊沖突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嗎?”澳大利亞廣播公司11日稱,雙方都反復表示不希望戰爭,但美國國際危機集團伊朗項目負責人瓦茲說,美伊沖突升級的根本原因仍然存在,即美國最大化的制裁戰略繼續擠壓著伊朗經濟,并迫使伊朗報復。“過去6個月伊朗和美國已經三度到達爆發軍事對抗的邊緣。只要最大壓力政策仍在執行,而特朗普政府實際上暗示將加倍采取這種行動,兩國一定會再次交鋒,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環球時報202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