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林 朱華
近些年,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都在重點發展海軍、空軍、天軍等力量,人力財力投入巨大,武器更新迭代速度快。隨著互聯網思維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勢必影響未來的作戰形式。無人化戰爭、智能化戰爭基本成為未來戰爭的趨勢。作為歷史最為悠久的陸軍,其武器發展受重視程度有所降低,但受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影響,陸軍武器的發展也有了新的變化。
2019年,美軍坦克正朝著輕型化發展。在弗吉尼亞州舉行的2019年現代海洋博覽會上,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展示了一種其極為先進的新型輕型坦克,或者稱之為中型坦克。通用動力公司陸地系統公司推出了新的“輕型坦克”的樣車,稱為格里芬Ⅱ。
與之前公布的格里芬輕型坦克相比較,此次展出的概念車采用了全新的炮塔和火炮,炮塔是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炮塔的縮小版,外形基本保持一致,火炮采用了改進自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的120毫米坦克炮,其火力向世界上最先進的主戰坦克靠攏。格里芬輕型坦克原本計劃換裝120毫米XM360坦克炮,該坦克炮為FCS項目開發,從火炮外形來看,格里芬Ⅱ輕型坦克更類似M1的M256型滑膛炮。格里芬Ⅱ輕型坦克在炮塔的尾部采用了尾艙式自動裝彈機,之前美軍的M1系列主戰坦克并未裝備自動裝彈機,這將大幅度提高主炮射速和持續射擊能力,尾艙式裝彈機也非常適合格里芬Ⅱ輕型坦克的狹小車體,不占用內部的空間。
據悉,新的格里芬Ⅱ輕型坦克將具有改進的裝甲,進一步提高了防護性能。“格里芬”方案采用了英國阿賈克斯步兵戰車的底盤,該車就以防護性能出色而為人所知。傾斜裝甲的辟彈外形設計更合理,極有可能會延續M1炮塔的貧鈾復合裝甲,那么防御性能將會達到較高的水平,同時車體上部的裝甲板也明顯加厚,其防御性能將進一步提高。
格里芬Ⅱ輕型坦克的動力裝置也發生了變化,動力艙室橫置。從吸氣口分析,采用了燃氣輪機發動機,而不是之前阿賈克斯步兵戰車的柴油機系統。因為格里芬Ⅱ輕型坦克的全重在35噸左右,燃氣輪機自重更輕,可以大幅度降低車體自重,配合燃氣輪機的高密度功率,將具備極高的加速性能和行駛速度。因為采用了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炮塔,炮塔的體積更大,格里芬Ⅱ輕型坦克將智能傳感器與硬件,軟件和火炮集成在一起,可以與美軍坦克和其他裝甲車共同作戰。
俄羅斯完成T-90M主戰坦克測試。T-90M主戰坦克配裝了一門全新炮塔,炮塔上安裝了數字電子設備以集成新的任務系統,此外還配裝了新型數字火控系統(FCS)。與之前的T-90型號相同,T-90M的炮塔安裝于T-72同型號底盤上。T-90M保留了T-90系列上配裝的2A46M-5火炮,該型火炮根據現有炮口修正,以便火控系統在發射后可以修正瞄準位置與炮管間的偏差。T-90M保留了PKT 7.62毫米并列機槍,可作為炮長的二級武器。T-90M主戰坦克還配備了9M119M反坦克導彈(ATGM),該導彈射程可達5千米,并配備串聯戰斗部。此外,T-90M坦克還能發射配備殺爆戰斗部的3VOF128 Tel'nik空爆彈藥。總體來看,T-90M主戰坦克火炮穩定性增強。
另據官方報道,俄羅斯最新的T14阿瑪塔主戰坦克即將開始服役。從火力的角度來看,T14配備了直徑為125毫米的2A82型滑膛炮,比德國55倍口徑120毫米滑膛炮高出約20%的威力。在防護方面,T14的防護能力較強,車身的保護等級甚至可以與發動機前置的以色列梅卡瓦主戰坦克相媲美。在機動性方面,T14采用了新型X型12缸柴油渦輪增壓發動機,但輸出功率并未得到很大改善,并且其自身重量有所增加,實際機動性有所下降。在信息技術方面,T14信息能力整體也有較大提升。總的來說,T14主戰坦克在技術上代表了俄羅斯的新高度。
新型武裝偵查直升機主打“短平快”。據防務博客網2019年10月14日報道,在當天的美國陸軍協會上,貝爾公司展示了360Invictus武裝偵察機模型。該機由貝爾公司聯合柯林斯宇航系統公司研制,計劃參加美國陸軍“未來武裝偵察直升機(FARA)”項目招標。在OH-58偵查直升機退役后,美國陸軍一直使用AH-64武裝直升機加無人機的組合擔負偵查任務。不過,體型龐大的AH-64不適合執行偵察任務。為此,美軍在未來垂直起降飛機計劃中加入FARA項目。
360Invictus武裝偵察機
以速度致勝仍是重中之重。現代軍用直升機可廣泛應用于各種軍事行動,在戰場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并已成為現代戰爭的空中利器。盡管未來直升機的發展主要集中在高速性、智能化、模塊化、無人化等方面,但從發展趨勢上看,以速度致勝仍是關鍵。
由于受空氣動力的限制,直升機的最高飛行速度目前只能達到小時300~330千米/小時。一定程度上制約直升飛機的發展,難以滿足現代戰爭的需要,因此世界各國將突破速度限制的新型直升機定義為新一代直升機,巡航速度要達到400~500千米/小時,以此來拓展直升飛機的性能和使用價值。而美國與俄羅斯也均已研制出時速400千米/小時以上的新型直升機。
俄羅斯研發人員成功研制出了一種新型直升機旋翼系統,它將大幅提升俄現役米系列戰斗直升機的航速。據介紹,這一新旋翼系統可使戰斗直升機最高航速從現在的300千米/小時提升至400千米/小時。俄媒體透露,茹可夫斯基中央空氣流體動力學研究所與米爾設計局新研制的這款直升機旋翼系統,可大幅抵消傳統直升機旋翼高速飛行時受到的反向作用力,同時根據空氣動力學設計的獨特構型能為直升機提供更高航速。
另據美《航空周刊》報道,俄羅斯網絡傳出據稱是正在召開的俄軍新一代高速直升機方案評審會現場照片,圖中可以看到卡莫夫直升機公司設計的新概念高速直升機的照片。據稱,這種新型直升機的速度將可達到700千米/小時。
近年來,以美俄為代表的航空技術發達國家,都在加緊研制下一代直升機。從2019年媒體披露的性能指標來看,下一代直升機在軍用領域要求飛行速度更快、機動性能更好、生存能力更強、航電武器更先進,適應全天候惡劣環境作戰。
西方軍事專家認為,美軍S-97侵襲者高速直升機代表了未來直升機的發展方向
美軍勇氣號直升機在2019年1月速度達到了520千米/小時的目標,并且將繼續擴大其飛行范圍,提高其靈活性、傾斜角度和自主操作能力。它實現了1380米/分鐘的爬升速度,并且能在3500米的高空持續飛行。
美軍S-97侵襲者就是為滿足美陸軍下一代輕型偵察/攻擊直升機要求,所研發的一種高速直升機。該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速度快,S-97侵襲者試飛測試的最大航度超過480千米/小時,大約相當于美軍現役黑鷹運輸直升機的2倍,阿帕奇攻擊直升機的1.5倍。所以,西方軍事專家認為,該型機代表了未來直升機的發展方向。
然而從技術上看,直升機發展主要體現在新構型總體設計、聯合多功能設計、模塊化設計、先進航空電子集成設計、智能材料與結構設計等方面。另外,研發性能卓越的隱形直升機也是未來直升機的一個發展趨勢。采用先進的隱身技術,再加上大幅度提升的飛行速度,不僅提高武裝直升機攻擊的隱蔽性,而且戰場生存能力也大大增強。隨著高速直升機列裝和廣泛應用于實戰,也就預示著未來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將發生重大改變。
2019年,美海軍陸戰隊在美國本土的西部某軍事基地完成了對獵人狼無人戰車的實彈打靶測試,根據目前的測試結果來看,該戰車六發六中,測試結果讓人滿意。據悉,此款無人戰車采用的是美制M230大毒蛇式鏈式機關炮,這款機關炮一般是搭載在美軍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上的。這款戰車主要的作戰任務是輔助步兵完成既定的戰術目標,在達成戰術目標的過程中,該戰車主要為步兵提供火力掩護或者為其前進提供幫助。得益于此款戰車配備有GPS系統,在戰時也可以為執行任務的步兵班組提供通訊聯絡平臺。在必要時,該戰車還可以充當“救生者”,運送戰場上的傷員。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2019年10月10日發表梅拉妮·羅弗里的文章《未來地面部隊:將機器人作戰系統融入美國陸軍》,指出美軍力推機器人戰車計劃并將在6年后組建無人戰車部隊。美陸軍表示,所有機器人戰車平臺預計都將擁有各種傳感器組件,能夠與無人機協同作戰。機器人戰車將充當“偵察兵”,執行前方偵察任務,并支持美國陸軍未來的可選載人戰車。在配備武器后,機器人戰車平臺還可能增加裝甲旅戰斗隊的殺傷力。另外,機器人戰車項目必須確保人工智能、可靠的網絡和自動化融為一體,同時還必須完善作戰相關任務中的作戰理念、戰術、技術和有人/無人編組程序。美國陸軍的目標是,到2026年裝備第一支機器人戰車部隊。并通過降低風險和利用新的能力,提高地面部隊在戰場上的作戰效能。機器人戰車還將確保指揮官們比敵人更快了解戰場,更快做出決策。
雪鸮無人偵察機
目前,俄羅斯的人工智能項目旨在打造依賴人工智能的軍事硬件,陸軍軍用機器人技術裝備的主體是10噸左右的天王星系列履帶式無人戰車,配備了光電目標監視、探測系統和制導武器系統。該裝備用于執行偵察任務以及對諸兵種合成、偵察和反恐分隊進行火力支援。在目前的技術發展階段,工程兵部隊主要裝備和運用用于清理反步兵地雷和爆炸物的天王星- 6系統,用于滅火的天王星-14系統。作戰部隊使用的主要是天王星-9履帶式武裝無人系統。天王星-9裝備的武器主要有30毫米2A72機關炮、M120沖擊反坦克導彈、熊蜂步兵噴火器、7.62毫米機槍、也可搭載地對空導彈。該系統具體的武器組合取決于使用條件和遂行任務的特點。戰車的遙控距離可達3千米,操作人員位于具備防護的機動作戰指揮所內。天王星-9無人系統全套裝備包括其本身、機動指揮所以及兩輛負責將其運抵戰場的牽引車。據官方報道,天王星-9已經將列裝俄軍部隊。
俄羅斯汲取2008年俄格戰爭期間俄軍沒有無人機的教訓,把無人機作為提升陸軍戰斗力的有效途徑。在俄羅斯組織的“軍隊-2019”防務論壇上,就有相關參展商展出了自帶表情包的雪鸮無人偵察機。目前,俄軍無人機主要包括先鋒無人機、副翼-3和海鷹-10輕型無人機,用于搜集戰場情報。2019年,攻擊型無人機成為俄軍無人機的發展重點。以以色列搜索者MkⅡ無人機為基礎研制而的前哨-M全自動攻擊無人機已經完成測試。該無人機重量超過450千克,升限約5千米,可在距操縱者250千米范圍內活動,時速達200千米每小時,在標準負載下可自持17小時,有效載荷超過100千克,可搭載兩枚高精度制導炸彈。獵戶座無人偵察機最大起飛重量為1噸,最大有效載荷200千克,升限7500米,在標準負載下可自持24 小時,平飛時速最高可達200千米每小時,可搭載4枚精確制導彈藥。
2019年8月20日,俄羅斯國防部宣布牽牛星-U查打一體無人機在當天成功首飛。該機屬于重型無人機,也是8月份俄羅斯試飛的第二款新型無人機。就在8月上旬,外形類似X-47B的獵人-B隱身無人機也進行了首飛。外界普遍認為,俄羅斯近期密集公開新型軍用無人機,既是對外部軍事勢力的回應,也是在證明在十年的軍用無人機領域投入已經開花結果。據俄媒報道,此次無人機的首飛共進行了32分鐘,飛行高度為800米,作為一款重型無人機,戰斗機全重為6噸,可自主飛行24小時。俄國家無人機中心副主任安德烈·萊科夫斯基稱,目前俄軍正在根據新的現代化要求對副翼-3和海鷹-10等軍隊現役無人機進行技術改造和性能升級,增強陸軍作戰能力。可見大國之間的博弈從未停息,各國之間的軍事競賽也日益激烈。
責任編輯:張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