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曉然

不知從何時起,娛樂悄悄地占據了我的生活,占據了這個自媒體時代每一個人的生活。
我們可以在每天早晨醒后打開手機翻閱一條條新聞,在某個社交平臺上結識有趣的靈魂,跟分隔兩地的家人朋友面對面視頻聊天,用短視頻記錄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互聯網給我們的娛樂方式帶來了更多的可能,但隨著娛樂之風盛行,我們也開始隨波逐流,迷失自我。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里這樣寫道:“我們都將毀滅于我們所熱愛的事物。”誠如斯言,我們所熱愛的事物被娛樂這張大網牢牢地包圍著,在這張大網里有的人絕處逢生,有的人卻深陷泥沼,無法自拔。
“少年們早已不想拘泥于這里,只能在所謂的抖音、電影里,去觀望別人的生活。我們為什么只能做那個躲在陰暗角落里,觀望在新鮮的舞臺上光鮮亮麗的別人的卑微的人?”一位來自衡水中學的學霸的演講讓我十分羞愧。擁有自己的手機后,我一度看著屏幕里光鮮亮麗的明星、網紅樂此不疲,因為他們似乎過著我想要的生活。除了每天盯著屏幕羨慕,貪圖那幾分鐘的幸福感,我終日無所事事,最終也一無所獲。那時的我在追星、打游戲、刷視頻、專注娛樂圈時,也在心里無數次問過自己“這樣做到底有什么意義”。后來我才意識到,這樣做只是為了找到所謂的“存在感”,只是為了當別人問起“你玩不玩抖音”時,可以不那么心虛地回答“當然玩,現在誰還不玩抖音”。為了更好地融入群體,為了追求潮流,許多和我一樣的人,不得不通過娛樂讓自己和社會接軌。而真正的娛樂早已失去它的本質。
我終于明白,娛樂永遠不等于“愚樂”。
那么,在不能完全控制外在環境變遷的情況下,該如何把握住自己的內心,避免在浮躁的社會中“濃艷損志”呢?我想說的是,接受其存在,但不蹚其渾水。在追求娛樂的過程中,我們不能丟失志向、迷失自我,而是要“淡泊全真”,保持內心的自由和平靜,不斷充實、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判別是非、善惡的能力,過好自己的生活。
娛樂的真正目的是通過這種方式讓我們在忙碌疲憊的生活中得到片刻寧靜,看到更多不一樣的風景,學到更多課本以外的知識。這個世界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著我們去發現。
這個時代的我們,既是娛樂的受益者,也是娛樂的受害者,更應該是娛樂的改良者。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以理性之態,觀娛樂之風,行不悔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