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洋 李松柏
摘要:近年來,四川省南充市財政局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創新財政投入方式,強化涉農項目資金統籌整合,助推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本文總結了南充市的成功經驗,將其概括為“三個三”。
關鍵詞:統籌整合 涉農資金 成功經驗
近年來,四川省南充市財政局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創新財政投入方式,強化涉農項目資金統籌整合,助推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底,全市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9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57.8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0%降至為0,歷史性地消除了區域性整體貧困和農村絕對貧困。
一、增強統籌整合效力,強化“三大舉措”
一是統抓統管,部門聯動形成合力。南充市成立組織統籌推進,市、縣兩級成立涉農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領導小組負責部門間的溝通協調、資金整合政策的宣傳解讀和整合渠道的暢通,指導各相關部門協同作戰,對整合資金統籌安排、統一管理。建立制度規范運行,市、縣兩級財政部門落實專人負責,積極主動與涉農相關部門溝通銜接,不定期召開碰頭會、聯席會,點對點、面對面與相關各方互動,及時溝通、達成共識,協商解決資金整合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出臺文件建立長效機制,市級出臺《南充市人民政府關于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的實施方案》(南府發〔2019〕16號),規范管理涉農資金整合范圍、整合流程及具體要求,促進財政涉農資金充分發揮使用效益。
二是細化方案,掛圖作戰提高效率。南充市根據脫貧攻堅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對接產業、基礎、新村、能力、民生“五大扶貧工程”,按照行業性質、資金性質編制整合資金分配使用總體方案,并結合行業扶貧專項計劃,將扶貧任務逐一項目化、具體化,資金精準到村到戶,市、縣兩級財政部門逐項形成掛圖作戰“任務書”“路線圖”和“時間表”,按既定目標高效推進。
三是撬動引導,多方籌措壯大規模。南充市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撬動作用,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和社會民營資本投入脫貧攻堅領域,形成扶貧專項、涉農整合、金融投入、社會資本“四大籌措渠道”。2016年以來,全市統籌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共計306億元,撬動金融及社會投入近600億元,有效保障脫貧攻堅資金需求。
二、精準使用提高效益,探索“三種途徑”
一是創新機制,增強帶動能力。南充市積極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將財政資金投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的資產全部量化給貧困戶,采取“收益保底、按股分紅”等方式,保證貧困戶能夠長期持續獲得收益。積極探索支持壯大村集體經濟,引導貧困戶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通過土地入股、合作經營等方式,多種形式增加貧困戶收入。近兩年來,全市扶持村集體經濟組織252個,投入財政資金2.52億元。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金融機構+保險+貧困戶”的“五方聯盟”機制,采取龍頭企業帶動、專合社引領、金融支持、保險公司擔保的方式,讓貧困戶貸款入股、持股分紅。同時,讓貧困戶就近在企業務工獲得報酬,貸款風險和經營風險由保險公司承擔,貧困戶在參與過程中承擔“零風險”。
二是突出重點,精準安排資金。南充市注重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整合使用農林水、國土、交通、住建等部門資金,投入貧困村的村道公路、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注重特色產業培育,支持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堅持點面結合,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分戶規劃以小庭院、小養殖、小作坊、小買賣為主的“四小工程”,做到“戶戶有項目、人人有事做、家家能增收”。注重新村面貌改善,堅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大力支持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川北新村”建設,積極推廣“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建設經驗,著力支持打造一批充分體現田園風光和川北民居特色的示范新村。注重公共設施完善,支持貧困村衛生室、文化室、廣播電視移動網絡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創辦“農家書屋”,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保障貧困村“三網”移動信號全覆蓋、有線寬帶網絡全接通。
三是有機銜接,助力鄉村振興。南充市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貧困縣摘帽后,涉農整合資金適當安排用于鄉村振興發展領域,積極支持打造“中國晚熟柑桔之鄉”,計劃到2022年建成晚熟柑桔基地100萬畝,目前全市投入財政資金35.6億元,已建成晚熟柑桔基地70萬畝。支持發展鄉村旅游,將生態農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充分結合,打造各具特色的示范新村,如蓬安縣紅豆村,借助歷史遺留資源,以愛情為主題,建成紅豆山、愛情谷、月老祠、月老崖、愛情天梯等景點,成功打造國家3A級景區“中國愛情第一村”,去年景區接待游客60余萬人次,旅游收入達6000余萬元,帶動農戶(含貧困戶)年均收入10萬元以上。支持發展現代農業,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示范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和中法農業科技園等“國字號”園區,大力支持優質果蔬、生態糧油、現代畜牧等重點產業,著力打造現代循環農業產業示范帶,構建“35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
三、強化整合資金監管,做到“三個確?!?/p>
一是實行專項庫款保障,確保資金足額到位。為加強扶貧整合資金管理,實現扶貧資金封閉管理、安全運行、精準使用,南充市各級財政在人民銀行專門開設財政扶貧資金支出賬戶,對納入年度扶貧整合實施方案的涉農資金實施專項庫款管理,充分確保扶貧資金足額到位。同時,對全市所有扶貧整合資金采取系統動態監控,隨時掌握各地對資金的撥付及數據錄入情況,一旦發現有縣(市、區)對扶貧資金撥付及數據錄入不及時的情況,立即電話聯系或者全市通報,促進扶貧資金及時支出。
二是建立公告公示制度,確保使用公開透明。南充市堅持“三緊盯”和“三公開”要求,建立扶貧項目整合資金市、縣、鄉、村“四級”公告公示制度,市、縣兩級通過政府門戶網站等媒體分批次將資金來源、資金分配總額向社會公告;項目鄉鎮、村將資金分配的數額、享受對象、實施地點、建設規模等情況在政務公開欄內進行詳細公示,廣泛接受社會監督,確保資金分配及項目實施公開透明。
三是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確保資金安全高效。按照《中共南充市委關于印發<省委第一巡視組巡視南充市反饋意見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南委〔2020〕30號)精神,南充市針對脫貧攻堅方面“扶貧資金管理使用績效不高”的問題,并結合省財政廳《財政脫貧攻堅大排查工作方案》,今年3—6月對2016年以來全市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大排查,目前已排查發現問題485個,涉及金額162714.1萬元。對檢查出的問題要求各地堅持問題導向,舉一反三,全面整改落實,進一步規范全市扶貧整合資金的使用和管理,確保財政資金安全高效使用。
(作者單位:四川省南充市財政局農業農村科)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