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



漫步在“皇家一英里”大道上,俯瞰美麗典雅的愛丁堡老城:高高低低的胡同串聯起這座山城可愛的參差感;海鷗從遠處蔚藍色福斯灣飛來,嘎嘎叫著掠過雨后濕潤的天空;富有藝術感的海報在風中獵獵作響,吸引著游客以及附近愛丁堡大學的學子們駐足觀看。真難以想象,200年前這里曾經是貧窮、骯臟、黑暗的中世紀破敗之都,是什么樣的魔法使它踏上崛起之路,被美國歷史學家阿瑟·赫爾曼稱為“現代世界文明的起點”呢?
愛丁堡的魔法有色彩
來到愛丁堡的第一天,我們特地去找大象咖啡館吃早餐。這本來是一家以拯救野生大象為主題的咖啡館,自從“愛丁堡的女兒”J.K.羅琳承認她曾在這里寫過風靡世界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以后,這里就成了“哈迷”們必去的打卡點。今天的大象咖啡館早已不復當年羅琳寫作時的安靜,一大早就人滿為患,店外也常有游客駐足拍照,儼然是愛丁堡一景。
2004年,愛丁堡被聯合國“創意城市聯盟”授予世界上首個“文學之都”稱號,以表彰其為市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學活動。愛丁堡在現代通俗文學領域有著赫赫威名:柯南·道爾塑造的大偵探“福爾摩斯”,羅伯特·斯蒂文森創作的第一本尋寶小說《金銀島》,詹姆斯·巴利筆下永遠長不大的彼得·潘……而在今時今日,這份榮耀當屬羅琳和她筆下的哈利·波特啦。
作為哈利·波特的故鄉,愛丁堡很多地方沾染著魔法世界的色彩,無數角落都宣稱是羅琳女士靈感的來源。在大象咖啡館附近,有一座因紀念忠犬巴比而出名的墓園,相傳羅琳寫書時經常來此地散步,挑選一些墓碑上的名字用在小說里,其中最令人矚目的當數“Tom Riddle”,被她用作了伏地魔少年時代的名字。愛丁堡為“哈迷”們量身打造了一條旅游線路,身著魔法師斗篷的導游會帶著書迷們穿梭于一個個景點,介紹愛丁堡與哈利·波特千絲萬縷的聯系,尋找少年伏地魔的名字就是其中一項內容。每年萬圣節時,“哈迷”們還會相約在這片墓地“斗法”呢。
我們沒有導游指引,自然沒能找到刻著伏地魔名字的墓碑。不過,倒是無意中碰到幾個游客在墓園一角的鐵柵欄前向內探望,一問才知道,這里面就是愛丁堡數一數二的喬治·赫里奧特私立中學。據說它乃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原型,城堡式教學大樓的四座角樓就是格蘭芬多、斯萊特林、赫奇帕奇、拉文克勞四大學院的靈感來源。當然,這個傳說是否真實還有待考證。
羅琳女士賦予了愛丁堡魔幻色彩。而愛丁堡人早已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城市打扮得光鮮亮麗,或許是因為有著數百年歷史的石造老城過于沉重肅穆,現代愛丁堡人喜歡給暗色調的石頭建筑點綴上鮮艷的色彩。維多利亞街就是這樣一條色彩之街,也被稱為愛丁堡最美的一條街。這里有著高低起伏的落差和優雅柔和的弧線,最有特色的是沿街店鋪每家都刷成不同顏色,五彩繽紛如絢爛彩虹,是個隨便拍照就能拍出大片效果的地方。這條街上還有不少網紅餐館,其中“Oink”很受中國游客歡迎——這種蘇格蘭式肉夾饃特別適合我們的中國胃。
國家博物館有只羊
今天的愛丁堡以鐘愛文學藝術而著稱,每年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愛丁堡電影節、愛丁堡軍樂節、愛丁堡國際圖書節、愛丁堡邊緣藝術節、愛丁堡多元文化節……林林總總,令人眼花繚亂。城市里不僅擁有眾多國家級博物館、藝廊和劇院,街弄巷陌中還藏著各種小型私人展室。僅老城中心一帶值得一去的,就有蘇格蘭國家美術館、蘇格蘭國家肖像美術館、圣塞西莉亞音樂博物館,以及很受游客歡迎的蘇格蘭威士忌遺產中心——游客不但可以參觀威士忌的釀造過程,還可以品嘗超過270種本地威士忌。
我們選擇了參觀蘇格蘭國家博物館,這是英國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由蘇格蘭皇家博物館和蘇格蘭博物館于2006年合并而成。從建筑外觀上看,它很有老英倫氣質,但中央大廳卻是現代與古典交融的風格,挑高的透明天花板帶來了十分亮堂的自然采光。這個大廳耗費4700萬英鎊翻新而建,如今已成為蘇格蘭國家博物館的標志形象。
相比嚴肅的大英博物館,蘇格蘭國家博物館更加輕松有趣,以良好的互動性著稱,因此特別受到孩子們的喜愛。不過,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誰都不會錯過這里的“鎮館之寶”:那只曾經引起世界矚目和巨大爭議的羊——多利·帕頓(Sheep Dolly)。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動物多利羊誕生在愛丁堡羅斯林研究所,引發轟動,被美國《科學》雜志評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第一名。因為對克隆人的倫理擔憂,這項杰出的現代生物技術深陷巨大爭議中,但無論如何,就是從這只羊開始,“克隆”一詞變得耳熟能詳,很快成為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的熱門題材。2003年,6歲的多利因患肺癌病死,它的早夭又一次引發人們對克隆動物基因缺陷的討論。多利的遺體被制成標本,捐贈給了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如今,多利羊安靜地站立在一樓探索展廳,依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除了多利羊,這里還有兩件重寶——距今6500萬年的霸王龍骨骼化石和達爾文《物種起源》的部分原稿,同樣吸引了眾多游客專程前來參觀。
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另一個不能錯過的地方是展館七樓的觀景露臺,在這里基本可以360度觀賞整個城市,特別是與博物館近在咫尺的愛丁堡大學,可謂盡收眼底。
“北方雅典”群星璀璨
愛丁堡大學被稱為歐洲最美的大學之一,這座蘇格蘭最高學府在英國的排名,僅次于牛津、劍橋和倫敦大學學院,經常與帝國理工競爭第四名的位次??寺⊙蚨嗬褪窃撔+F醫研究學院下屬羅斯林研究所的科研成果。
好萊塢電影《勇敢的心》展現蘇格蘭民族追求獨立自由的反抗精神,留給我們一種粗獷和狂野的印象。但是愛丁堡大學的歷史告訴我們,冷冽的北方高地并不是文明的凍土帶,更不是學術的冬天。
在市集廣場上,矗立著兩尊青銅雕塑,站立的是“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與他斜斜相對坐著的是哲學巨擘大衛·休謨。這兩位終生好友,在200年前,共同引領了群星璀璨的蘇格蘭啟蒙運動。
那一時期,愛丁堡涌現出一連串人文和自然科學領域的巨星,除了斯密和休謨外,還有深刻影響歐洲浪漫主義的文學家沃爾特·司各特、蘇格蘭民族詩人羅伯特·彭斯、氣體化學的奠基人約瑟夫·布萊克、改良蒸汽機的詹姆斯·瓦特、以生物進化論影響全人類的查爾斯·達爾文……他們先后在愛丁堡大學求學或從事學術研究,逐漸形成一個令人艷羨的知識分子學術圈。這些杰出人物在精神世界的貢獻,連同當時大爆炸一般發展起來的國際貿易帶來的巨額財富,共同拯救了中世紀以來逐漸破敗的蘇格蘭首府。這就是愛丁堡的崛起之路,它從此擺脫“老煙城”之名,而被冠以“北方雅典”的美譽。
如今的愛丁堡大學仍處處留下了這些偉人的痕跡,有雕塑,也有舊居或博物館。而這種從資本原始積累伊始就積淀起來的雄厚的文化資本,又催生了愛丁堡大學在現代科學史上的璀璨星光:“電磁學之父”麥克斯韋、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的玻爾、電話發明家貝爾、青霉素發明者弗萊明爵士、“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茲爵士……都曾就讀或任教于愛丁堡大學。星光燦爛的校友錄中,包括了2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英國首相(最有名的當數曾任愛丁堡大學校長的丘吉爾),以及幾十位外國元首。
對了,柯南·道爾也曾就讀于愛丁堡大學醫學院,而他筆下大名鼎鼎的夏洛克·福爾摩斯就是按照當時醫學院講師(兼職私家偵探)約瑟夫·貝爾的形象塑造的,想想學生這樣給老師揚名,怪有意思的。
我們在校園里轉悠時,偶遇一場畢業季活動。一座宏偉的圓形大禮堂內,畢業典禮大約剛剛結束,身披黑色學士袍的年輕學子們魚貫而出,與等候在外面的家人團聚,參加院方舉辦的露天酒會,一起歡慶畢業季的到來。又一批新人就此離開校園、走向社會,他們也許將為愛丁堡大學、為這座“北方雅典”之城書寫新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