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盛贊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
11月27~30 日,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寧召開。老撾出任主題國,巴基斯坦首次擔任特邀合作伙伴。本屆盛會適逢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十周年以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聚焦“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字經濟”主題,得到中國和東盟各國以及特邀合作伙伴政要的高度評價。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是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務實平臺,希望雙方通過本屆盛會,創造更多商機,收獲更多成果,攜手共創更加繁榮美好的未來。
老撾總理通倫:每年舉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已成為東盟與中國經貿合作的重要機制。17年來,中國—東盟博覽會不僅展示了東盟與中國之間不斷增長的貿易和投資合作成果,也深化了雙方民眾之間的友誼紐帶。
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中國—東盟博覽會已然發展成為中國與東盟進行貿易投資促進活動的重要平臺,并成為中國與東盟成員國良好合作的典范。我相信,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將促進疫情后的區域經濟復蘇,并深化中國與東盟在貿易、旅游、投資等關鍵領域的合作。
緬甸總統溫敏: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將一如既往地提供重要的平臺,探索加強東盟與中國戰略伙伴關系,特別是通過貿易、投資和人文交流。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這一重要年度盛會對加強中國與東盟各國多邊關系至關重要,在我們共同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挑戰和不確定性的當下尤其如此。
泰國總理巴育:今年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具有特殊意義。各國政府及公共部門攜手推動商界適應新常態,積極為私營企業拓展商機,促進貿易、投資、服務及旅游業的發展,擴大先進技術運用,使各行各業共克時艱、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巴基斯坦總統阿里夫·阿爾維:向中國—東盟博覽會主辦方表示祝賀,雖然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但你們成功組織了這次盛會,安排了云上東博會等豐富內容。這項努力增強了東盟國家與中國和巴基斯坦的貿易往來。
東盟秘書長林玉輝:在不確定性日益增強的時期,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的重要性更為凸顯。首先,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提醒我們密切合作的重要性,這正是多年以來中國—東盟博覽會不斷邁向成功、雙方建立商業合作伙伴關系的重要基石。其次,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表明,在急需擺脫疫情影響、恢復經濟活動的當前,我們可以如何進一步加強這樣的合作與伙伴關系。
馬來西亞駐華大使拉惹·拿督·努西爾萬: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明天將更加美好。RCEP帶來的貿易自由化、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破除等,都將對中國—東盟博覽會大有裨益。
RCEP簽署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
2020年11月15日,RCEP第四次領導人會議期間,東盟10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正式簽署協定。這標志著,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RCEP締約國領導人皆給予了高度評價,各國媒體也充分肯定了RCEP的國際影響和重大意義。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這不僅僅是東亞區域合作極具標志性意義的成果,更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必將為促進地區的發展繁榮增添新動能,為世界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貢獻新力量。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這是本地區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在多邊主義衰落、全球增長放緩的當下,協定表明亞洲國家支持開放的供應鏈、更自由的貿易和更緊密的相互依存。它讓所有參與國在彼此的成果和繁榮中有更大的相關利益,同時有助于強化區域和平及安全。
韓國總統文在寅:協定將有利于韓國進一步提高其對外貨運量,助力各國加強經濟合作,共同解決疫情危機。
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里森:由于1/5的澳大利亞就業機會依賴于貿易,因此RCEP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有助于增加澳大利亞的就業機會和出口機會。
RCEP對東亞和亞洲經濟一體化有重要意義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RCEP簽署的最直接意義,就是有效促使成員國盡快形成命運共同體,協同抗疫,加速抗疫物資和技術的流動與共享,推動地區內的全面復工復產。疫情中受創極為嚴重的馬來西亞中小企業將從該協議中獲益良多。
英國路透社:單邊貿易保護壁壘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干擾,國際自由貿易體系備遭沖擊,如何抱團合作達到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是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內涵所在。剛剛塵埃落定的RCEP,為同樣談判多年的中日韓FTA(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做好前期鋪墊。
中國《第一財經》:RCEP對中國穩外貿、穩外資,發展健康、可持續、平穩的對外貿易和投資關系,意義重大。在RCEP簽署之后,中國下一個重要的自由貿易協定“中國—歐盟投資協定”也有望實現。RCEP的簽署,不僅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和信心,對于東亞和亞洲經濟一體化也有重要意義。
昂山素季和民盟仍將面臨不少挑戰
11月14日,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公布聯邦議會選舉結果,緬甸2020年大選塵埃落定,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獲得壓倒性勝利,將繼續執政。這也引起各國媒體的關注和熱議。
美國《紐約時報》:盡管民盟政府在其第一任期內的主要承諾(憲法改革,民族和解與和平,社會經濟改善)表現不佳,以及現在還有少數族裔政黨和新挑戰者的崛起,但民盟仍取得了勝利。這表明,昂山素季仍然能夠以民主發展的名義召集選民反對軍方及其政治代理人。
《中國新聞周刊》:民盟的又一次“完勝”,看似意外,卻在情理之中,因為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昂山素季的個人魅力和影響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不出預料,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再度勝選蟬聯執政。不過,昂山素季和民盟仍將面臨不少挑戰,包括如何繼續推動政治經濟改革、平衡政府與軍方的關系、解決羅興亞問題、推進全國和解、昂山素季接班人等。這些挑戰環環相扣,相互影響,難以單獨解決。
中國《澎湃新聞》:在“贏者通吃”的選舉制度下,某個選區中獲得簡單多數的候選人即可贏得勝利。這可能讓未支持勝者的選民無法在國會中體現自己的意志。因緬甸民族混居,“贏者通吃”導致少數民族政黨和他們背后的社群在選舉政治中被邊緣化。除了“贏者通吃”的選舉制度,被取消的選舉使得部分少數民族更難通過選舉表達訴求。而這可能會使民族和解、國家和平進程更加步履蹣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