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慧

East to West東形西見設計事務所扎根于中國東南部福建,由設計師陳志曙和李超創立于2017年,提供建筑、室內、家具乃至藝術裝置的設計服務,倡導純粹、靜謐的設計美學,基于東方文化,借助當代的方式呈現如是的生活態度。

“向內求”,East to West東形西見設計事務所如此形容自己的2020。這并非一個新鮮的總結,對他們而言,這個詞組從工作室設立之初便是驅動團隊行進的設計堅持,一種根植的精神核心。
2017年11月,各自在行業內摸索了10年有余,陳志曙和李超找尋到彼此,組合成了如今的“East to West東形西見”。“都說十年磨一劍,有些事只是想做、要做,然后就去做了,沒有特別的原因”,兩人思考問題時總是很寂然,平和隨心的調子從一開始便定下了。“東形西見”與“向內求”的關系,正是這樣一種性格導向的論辯主義:前者是因,代表他們看待審美的中庸態度,認為美的事物總是站在兩者之間,站在東方與西方、外向與內在乃至存在與虛無之間,于是無論設計還是思考,才有了時刻“向內求”的自我審思過程。而建筑空間這個盒子,通過設計承載了他們的人生詩學,成為一處引發內省的秘境,沒有終點?!霸O計更像寫作,從空間中預留著人們來這里的故事”,因此,你極少見到他們空間的“滿”,往往總是點到為止,借助結構和材質來陪襯那些難覓蹤影、陰晴不定的光影。
而這一切走向明晰,還要從為原創家具品牌梵幾設計成都展廳開始說起。作為團隊的第一個項目,他們并未膠著于如何炫耀技巧,而是學著怎么化繁為簡,剝離繁復的外飾,匍匐于地夯實地錘制著每一塊表皮,回歸到用結構和工藝敘事,于是空間最終所呈現的狀態,如拔地而起與土壤合而為一,即便存留下萬般寂靜和簡單,依然可以感受到來自日常的習愜意溫度。這往后的項目,也便有了循循漸進的泰然,“他們看似有些趨勢化,但每個項目我們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設計方向,只有一點從未改變,我們想要做讓人安靜的空間。”他們堅信空間能把時間留住,關于“時間永恒性”的議題總是被他們不斷提起。堅持推崇傳統手工藝精神也許便是東形西見衡量時間厚度的一種方式,從民宿“越寂嵐厝”到展廳“今日宜”,他們樂此不疲地在不同項目中加入舊木改造,或是尋訪各地搜羅富有時光感的老物件,借此將曾經消逝的真實鎖住,串聯起無數個斷無線索的古老夢境。
陳志曙和李超會不時感慨自己關于空間的白日夢,但態度依舊嚴肅、誠懇,他們更樂于將自己稱為造夢者,建筑空間則是用以庇護這份精神不被泯滅的詩意棲息地,而設計作為一種手段,最終幫助處于其中的人學會如何自外而內地發省。

梁志天:疫情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樣的思考?
疫情讓我們可以有時間沉下心去感晤空間和建筑更有深度的內容。了解作為精神體系的建筑,必須集合時代的情感去建造。同時,疫情讓我們更能感受到人之于自然的關系,作為設計師的我們,應背負更多對自然的敬畏和責任感。
張曉曉:在人人皆有舞臺的時代,為何仍選擇做一名職業設計師?
東形西見:設計對我們來說更像是命中無意識的答案,是冥冥中的事情。而后更多的是,職業設計師這份工作讓我們可以在這個時代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同時也給予了我們不可或缺的,富含創造力的生活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