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慧

archive建筑事務所是由建筑師諶利于2018年在上海成立的,項目橫跨建筑、室內以及家具設計,并于2019年推出獨立家具品牌darkdetails,擅于在構造中探索材料和空間的關系,并在積累和沉淀中孕育靈感和實踐方向。

建筑事務所archive的辦公室選址在上海一棟老舊的居民樓里,進入前會經過鄰居的廚房,一位大爺正悠哉地炒著花生米,對著來訪的陌生人親切一笑,這畫面與下一秒樓道中滿溢的鮮紅燈管形成強烈的沖突和對比,有些賽博朋克,讓人不禁對后續的故事更加好奇。archive的設計給人的感覺便是這樣,跳脫出環境之外,卻又意想不到的和諧。
2015年,厭倦了建筑公司機械式的工作狀態,諶利決定從公司離職開始了三年的自由職業,直到2018年才正式成立了archive,開始對外提供建筑、室內乃至產品設計的服務。“我一直很好奇從這片土地里生長出來的東西”,諶利對“在地”的理解不太一樣,它不該有局限或是一個可以預想的具體形象,就像蘇州不應永遠和園林做對等掛鉤,但這一切在他也尚未明了,只記得不停地用眼睛記錄、反芻裝入他的檔案庫(archive),組合成為他理解中合理的美學狀態。因此,當他談及“在地”時,一時間難以將他頗為實驗性的作品與這片土地聯系起來,但存在即合理,正如他工作室的霓虹燈管,如今也已成為鄰里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部分,沖突的界限逐漸模糊。
諶利也在不斷沖破自己身份和創作的界限。很多人認識到諶利,還是因為他的攝影師身份。出過4本影集,作品收錄過影展,也是不少獨立雜志和原創時裝品牌的私藏,工作之余偶有靈光閃現就會拿著50mm的焦段四處捕捉一些細微的日常,將觀察世界的視角從設計轉向相機的取景器,再從成像延伸回圖紙。同時,他又癡迷于手工感,閑暇時刻,喜歡親手制作家具,試驗腦海中的想法是否可行,工作室里的桌椅和待客長凳便是一些隨性創作的結果,粗礪卻毫無違和感,“我家也是這樣的狀態,沒有做任何硬裝上的改變,就隨便把一些平時做的瑕疵品裝進去,好像也沒什么不合適”。大大小小功能各異的半成品家具以及提供給客戶參考的打樣模板占據了這個面積不大的空間,如今成功衍生為archive的家具系列,命名為darkdetails,并且大熱買手店。它們各自沒有確切的名字,僅從誕生順序被編以序號,造型各異,唯一的相通之處便是被無限放大的連接關節,那是諶利近一年研究的課題一材料間是否還有更多鏈接的可能。
他曾在上海街頭看到的電動三輪上抓取了一組有趣的材料固定方式,這是攝影視角帶來的靈感經驗,而近期制作的一只矮凳,則結合了自己舊時的攝影作品,螺紋絲桿和亞克力的鏈接結構也不僅僅只是darkdetails的標志,更是成為他在室內設計中的點睛之筆……在創作這個領域,他從來不給自己設限。


琚賓:在設計思考、設計方法、設計策略、設計執行這四個層面上,你們認為它們的關系是什么?你們比較在意哪—個層面?
archive:這四個層面有前后遞進的關系,也有抽象和具體的關系,思考和方法可以不依賴具體項目,它由長期的理念抽象提煉而成,而策略和執行比餃針對具體項目,所以都很重視。
張雷:你還會做模型嗎?
archive:暫時沒有做模型,但是一直有在制作一些實物,比如家具之類。
張曉曉:在面向未來的設計中,年輕沒計師將如伺看待沒計遺產?
archive:我覺得所有的未來都有對應的過去,面向未來恰恰需要面向過去,設計師怎么面對沒計遺產就會對應產出怎么樣的設計。
張曉曉:在人人皆有舞臺的時代,為伺仍選擇做一名職業沒計師?
archive:因為一直對設計有熱情和興趣,只是恰好也成為了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