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萌 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設計學系碩士研究生
隨著城市經濟水平的提升與現代科技的發展,城市夜間景觀的展示方式變得復雜多元。1987 年,日本朝倉直巳教授的“光構成”理論中,將造型這一概念帶入光的領域,給光賦予了裝飾功能[1]。從此,城市夜間景觀理念逐漸滲透到城市規劃與建設領域,并得到發展與完善。城市夜間景觀中極具表現性的形式就是城市燈光秀。燈光秀作為城市“燈光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近些年逐漸走入公眾視野,成為城市夜間旅游名片,也是夜間景觀規劃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本文基于湖北省武漢市夜間景觀的建設歷程,以武漢“夢幻江城”燈光秀為例,分析城市夜間景觀的更新與燈光秀的聯系,以及城市級燈光工程對城市夜間景觀規劃的意義。筆者也希望通過本文可以探索出一套體現武漢城市活力、突出城市特色、推動生態經濟發展的夜間景觀規劃。
《城市夜景觀總體規劃研究》中對城市夜間景觀的概述如下:“城市夜景觀是夜幕下城市空間環境以技術照明為載體,對城市夜景觀環境進行的二次藝術創造,是對城市特有的景觀資源的再度挖掘。”[2]
可以說,城市夜間景觀是自然科學文化和社會科學文化相結合的產物。自然科學文化為城市夜間景觀的存在提供了物質實體,如建筑、廣場、綠化及照明光源、燈具等,而與人有關的夜間活動如休閑娛樂、社交活動、購物等行為則是城市夜間景觀中的社會文化主題。
燈光工程在本文中特指包括燈光秀的城市燈光工程,是為美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整體形象而對城市中的標志性建筑、購物中心、旅游景區和街道等人員密集的場所進行的燈光亮化工程的統稱。
燈光秀,在學術理論上并沒有嚴格明確的定義。本文討論的燈光秀是個較為廣義的概念,具備以下幾個特征:第一,本文中所探討的燈光秀在很大程度上屬于光景觀設計范疇;第二,燈光秀雖不屬于舞臺表演,但也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質,而且含有一定的文本內容,其表演的主體不是演員,而是燈光、視頻、音響等視聽元素;第三,雖被稱為“燈光秀”,但其表現形式不僅僅局限于純粹的燈光表演,而是集成了多種藝術形式進行綜合聯動,如機械、燈光、視頻、音響等。
位于武漢市長江主軸的“夢幻江城”燈光秀工程,是武漢市政府自2017 年起著力打造的獨具城市特色的重大照明工程項目。設計以整個武漢江岸建筑為背景,輔以完善的游船運營路線及時間,通過控制系統聯動,從而成為完美的燈光畫卷,打造武漢城市夜景文化旅游新篇章—長江第一燈光秀。
根據武漢兩江四岸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其長度達25km,空間跨度較大,所以沿江的區域劃分為多個組團。組團選取的原則有立面面積較大的建筑群、建筑立面正對江岸的建筑群、江兩岸標志性建筑群等,其中包括江景大廈、金都漢宮、明珠豪生大酒店、希爾頓酒店和雙子樓等,還包括晴川橋橋體與知音號船體等。同時,將武昌岸的金都漢宮(見圖1)和漢口岸的明珠豪生大酒店(見圖2)作為兩岸的主屏幕,利于拍攝與觀看。

圖1 金都漢宮建筑群

圖2 明珠豪生建筑群
武漢市歷史文化多元豐富,其中知音文化深入人心。武漢“夢幻江城”燈光秀展示核心區域內包含知音號碼頭與一艘具有20世紀二三十年代風格的蒸汽輪船。將知音號融入“夢幻江城”燈光秀中,極具時代風情和文化氣息的漢口江灘五福旅游碼頭,無論是沉浸其中還是遠觀欣賞,都帶給觀賞者較強的體驗性和沖擊感,極大地豐富了江面夜景的動態感。
“夢幻江城”燈光秀作為長江主軸景觀帶的亮點項目之一,是武漢市夜間景觀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武漢市作為我國極具文化特色的濱水城市,依水而建、因水而興,成了武漢市夜間景觀工程的特征之一。
近二十年來,武漢江灘的夜間景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各類規劃政策的發布與實施,兩江四岸的夜間景觀發展呈現又快又好的趨勢。最初沿江建筑物上安裝的點光源,目的是照亮城市的夜晚;隨著亮化技術的提高和城市的發展,樓宇的亮化開始由靜態轉為動態,逐漸出現了可控顏色和燈源、可變換線條和簡單的幾何圖案。隨著LED 燈具的大規模普及,江灘亮化工程開始推行節能降耗。
武漢市夜間景觀發展時間節點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武漢夜間景觀發展時間節點
“夢幻江城”燈光秀作為武漢市頗具影響力的城市事件,在設計規劃之初,考慮了多方面因素。夜間景觀的更新應結合城市自有的歷史文化、城市地位和未來發展規劃,基于城市夜景設計原則,參考國內外優秀的城市燈光秀,探索出適宜武漢市的燈光秀營造原則。
城市建設者要合理利用城市資源,兼顧城市發展。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夜間景觀的規劃設計應與大環境相協調,側重光污染治理與能耗問題,同時做到照明技術多樣化,使城市夜景的建設始終遵循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原則。
武漢市在漢口江灘實施“分層亮化”的概念,日常、周末、大型節假日3 種模式,可實現分層、定時、定向控制燈光,使燈光能耗在可控的預算規劃范圍內。“分層亮化”概念也是“夢幻江城”燈光秀的靜態、表演、節慶3 種模式的前身。
考慮到武漢市的人文地理等因素,在利用燈光秀推廣城市形象的同時,樹立武漢市自身特點,突出展示其文化底蘊,提升城市對外吸引力。
武昌江灘與漢口江灘作為燈光秀的核心觀賞區域,觀賞者在夜游江灘時觀看燈光秀,也可以選擇乘船進行兩岸的燈光觀賞。據統計,2018 年10 月1—3 日,武漢市有近3 萬游客選擇登上知音號(見圖3)、船長九號、兩江游覽等江上線路觀賞燈光秀,這也是武漢知音文化與碼頭文化融入燈光秀的完美體現。

圖3 知音號夜景
夜間景觀不僅可以完善城市形象,還具有完善城市功能的作用。本著這一原則,通過城市整體形象、人文需求、技術與社會的協調性來完善城市夜間景觀的功能。
在第二屆“夢幻江城”燈光秀活動中,主辦方向社會公開征集“長江主軸”夜景動畫作品,旨在匯集全球創意,打造一部凸顯長江夜景、彰顯長江文明、異彩紛呈的動畫長卷,綜合展現武漢市的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展現世界級城市中軸文明景觀帶的獨特風貌。
展示內容作為觀賞者的視覺感受,是觀賞者對城市夜間景觀最直接的體驗。拋開技術與總體規劃,對于觀賞者來說,主觀感知到的動畫內容與現場所營造出的視覺氛圍恰恰是最直觀的。
在我國,燈光秀從2010 年上海世博會開始進入大眾的視線,當時的上海世博會集合了建筑燈光行業內幾乎所有的展示方式,為我國的照明技術發展和藝術美學鑒賞提供了諸多經驗,也為我國燈光工程的建設起到了鋪墊作用。武漢“夢幻江城”燈光秀,是體現武漢城市文化生活品質的重要標志之一,作為武漢長江主軸的重點發展項目,其見證了武漢市夜間景觀的建設與發展。對于一座城市來說,燈光秀就是通過光的藝術演繹來美化城市,展現城市內涵,賦予城市新活力,提升城市形象。不可否認,燈光秀已逐漸成為當代城市的空間發展策略,推動著城市夜間景觀規劃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