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躍文(中石油吉林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部,吉林 吉林 132001)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設備制造業對工業廠房的地面要去越來越高,普通地面在設備制造或是物品碰撞過程中極容易產生靜電,靜電遇到易燃易爆物品還可能產生火災,爆炸等安全事故。因此,不發火耐磨地面作為一種新型地面材料擁有了廣闊的市場,在近些年來的大型石油化工項目的工業廠房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有效降低了工業廠房中火災爆炸等事故的發生,并且增加了地面的耐久性。本文結合HJZH廠房項目的工程實踐,對工業廠房混凝土不發火耐磨地面施工關鍵技術進行深入研究。
HJZH廠房建筑面積10647m2,長度117m,寬度91m,混凝土澆筑量為2000m3。地面面層為灰色金屬骨不發火耐磨地面,安全區域為綠色。廠房地面建筑完成后標高為項目建設地點在東北中部的一個設備制造企業,該公司以設備制造生產為主。本項目使用的不發火地面耐磨劑為金屬骨料不發火耐磨劑,采用混凝土初凝階段均勻撒布藥劑的方法進行不發火耐磨地面施工。
HJZH廠房重載區200mm厚,材料為C30混凝土,表面金屬骨料不發火耐磨劑隨著混凝土澆筑隨抹光,內配Φ8@200×200雙向鋼筋網,300mm厚級配碎石,壓實系數≥0.95;擾動土及回填土每層300mm碾壓夯實,碾壓質量符合GB 50202規范要求,壓實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fak≥100kPa;不發火地面技術要求,表觀顏色:灰色(正常使用區域)、綠色(安全通道)。金屬骨料的材料用量:5kg/m2;厚度:≥3mm;平整度:≤2mm/2M。
廠房地面面積大,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在保證混凝土運輸通道暢通的情況下,將廠房地面施工區域劃分為兩個區域施工,相鄰區域標識為奇數區域和偶數區域。混凝土澆筑方法為跳倉法,澆筑的順序按先澆筑排列順序為奇數的板(需要進行模板安裝)后澆偶數順序的板(不需要進行模板安裝,奇數區域的成型混凝土即可當作偶數區域的模板),奇數和偶數區域混凝土澆筑施工時間間隔為2d。現場施工面積大,混凝土澆筑量多,材料、人員及設備的充足供應為項目控制的重點。
本項目不發火地面耐磨地面施工專業性強。藥劑準備充足,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對不發火地面耐磨劑的使用特性必須了解。不發火地面耐磨劑面層施工作業時間集中在混凝土初凝時段,現場混凝土流水作業后對于不發火地面耐磨劑實施作業時間點要計算準確,工序搭接要合理受控,這也是本項目實施的難點。
項目在空間上分為兩個個獨立的區域,所以混凝土澆筑施工在水平方向上劃分為兩個施工段,由西側向東側按跳倉法逐個流水施工。
施工工序安排:地面擾動土及回填土碾壓夯實→施工區域(奇數區域)模板安裝→雙向鋼筋網綁扎→混凝土澆筑區域澆水濕潤→混凝土澆筑→人工初次找平及局部混凝土填補→不發火耐磨材料(金屬骨料)的撒布及磨光→地面覆膜養護→地面切縫。
施工現場需要具備水電已經接入,道路已經暢通,道路承載力要求必須滿足承載40t貨車通行,供電電源應鋪設至混凝土澆筑作業半徑20m范圍內,電源電壓保證220V,現場的安全標志應該按照相關規范及項目管理要求配置齊全。作業前,需要對場地范圍100m范圍內的其他作業內容進行充分了解,避免混凝土作業范圍內有其他垂直作業及水平作業,盡量避免交叉作業對混凝土作業產生不利影響。
本項目需要準備混凝土運輸車10臺(商品混凝土站提供),平板振動器2臺,磨光機3臺,2m長鋁合金制刮桿2把,4m長鋁合金制刮桿2把,水準儀1臺,混凝土切縫機2臺,鐵鍬20把,搓板20把,抹刀20把,掃把10把,水管200m,臨時用電纜線50m,柴油發電機1臺(預防突然斷電,而使用的預備電源)。
現場工具進場后要按照要求妥善保存,并及時向總包單位及監理單位進行工器具使用報驗,經相關方現場檢查核對、質量沒有缺陷后方可使用。工具現場儲存要有專用庫房,專人進行看管,工具出入庫要有臺賬,施工過程中的工具使用要受控,避免由于工具短缺或損壞使施工中斷,發生嚴重質量事故。
本項目材料根據現場實際需要計算量為:細石混凝土(C30)2000m3,金屬不發火耐磨骨料50t,鋼制模板200m2,鋼絲網200m2,水泥20t。
混凝土施工材料到場后,施工單位材料管理人員與總包單位及監理單位質量管理人員應該同時對進場材料仔細檢查與驗收,根據送貨清單核對進場材料的數量,重點還要檢查到場材料的型號尺寸是否與所進場清單相符,認真核對進場材料是否與圖紙要求相符。對符合要求的進場材料由施工單位進行報驗,相關方及時進行資料確認簽字。如有材料短缺或是發錯材料的情況應及時通知供應商進行調換,并將已經進場的短缺或是錯誤材料做好標識及資料登記,盡快運離現場,避免錯誤使用。
根據項目作業特點及工程量測算,本項目需要木工15人、測量工4人、瓦工16人、混凝土工14人、機械工12人、專業不發火耐磨地面施工人員10人。人員進場后首先進行人員入場前的三級教育,教育完成后持證上崗,特殊工種要進行人員的身份驗證,報驗資料經過先關方報驗簽字確認后合格后方可進入施工現場作業。總包單位及監理單位相關專業質量管理人員對進場人員資質管理要認真核查,施工作業前及施工作業過程中隨時隨地的進行作業人員現場檢查,如果發現沒有入場證明的作業人員施工,應該立即停止該作業人員的施工行為,驅離現場,減少由于各種人員不利因素對項目的質量產生不良影響。
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單位應該組織技術人員會同監理單位,業主單位進行項目的技術交底,交底應根據混凝土作業及不發火耐磨地面施工工藝流程進行講解,對施工過程中的技術控制要點進行詳細講評,對作業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點的設置及質量檢驗試驗安排進行介紹,對施工過程中的工序搭接進行合理安排。交底過程中對相關技術問題沒有解釋清晰,必須進行專項技術研討,對交底過程中的技術要求必須清晰可行,對作業人員的技術指導必須全明而且具體,技術問題不能留有疑問。施工前的技術準備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的達到宣貫,教育,解決問題的目的。
地面混凝土作業前一天,作業人員應對澆筑區域的地面進行衛生清理,清理浮放的垃圾,對作業區域的道路通行狀況進行確認,對作業區域的交叉施工情況進行確認,如有特殊情況發生,應及時通知相關作業單位進行解決,必須保證混凝土作業的連貫性。混凝土澆筑前半個小時對地域表面進行灑水處理,同時灑水灰漿(配合比為0.5)進行打底處理,目的是增加混凝土與實地表面的結合,避免出現混凝土空層。
地面清理完成后,進行鋼筋網綁扎固定,按照設計要求地面為重型地面需要配置Φ 8@200×200雙向鋼筋網,鋼筋綁扎牢固后進行隱蔽驗收,將驗收結果報總包單位及監理單位復核。混凝土澆筑采用商品混凝土(強度為C25),商品混凝土入場后對其質量文件(水灰比不得大于0.45)進行檢查,對進場商品混凝土的塌落度(120±20mm)進行現場檢驗,并做好原始記錄。混凝土的振搗質量尤為重要,振搗工對施工區域按照振搗要求對混凝土進行逐點振搗,不能漏振。同時對混凝土標準養護試塊及同條件試塊的留置要符合規范的規定,試塊標識要清晰,標識內容要準確。
混凝土卸車后經過初次振搗,商品混凝土達到了均勻分布,按照施工方案的時間及面積要求,瓦工使用2m或4m鋁合金制刮桿對混凝土找平層進行抹平處理。混凝土找平層通過初次找平后對于低于設計標高區域進行人工填補混凝土。同時現場測量工對已經澆筑完成的混凝土標高進行復測。
復測符合要求后,瓦工對混凝土找平層進行二次抹平壓光處理。相關數據記錄要及時填寫,保證報驗資料數據真實準確。
澆筑的混凝土表面水跡減少,且表面硬度能夠達到人站立(腳印深度小于2~3mm為宜)和能夠使用機械抹平作業的程度時,瓦工需要使用汽油磨光機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抹平處理。汽油磨光機不能抹平的轉角處或是墻角處,需要人工進行按壓抹平處理,抹平過程連續而且及時。
混凝土初磨完成后,終凝前(找平結束后2h左右);需要對混凝土表面撒布一層金屬不發火耐磨劑,撒布比例按照設計要求5kg/m2進行拋撒。拋撒應分為兩次進行,第一次拋撒應完成撒布量總量的2/3,撒完后進行磨光機磨光處理,表明應該平整。磨光后在進行第二次撒布,撒布為總量1/3,然后在磨平。等待金屬不發火耐磨劑與水分充分融合后(材料變暗)時便可開始混凝土面層提漿壓實作業。
混凝土初磨后,作業人員根據混凝土干縮程度,對混凝土表面適當的灑水;作業人員根據經驗調整汽油磨光機刀片的角度,對撒布金屬不發火耐磨骨料的混凝土表面進行精磨,直到表面提漿泛光,顏色一致,即可結束精磨工作。
混凝土精磨完成后需要及時對已經形成的地面進行覆膜養護(混凝土終凝后),覆膜養護一般采用聚乙烯薄膜進行灑水覆蓋(覆蓋薄膜搭接不小于300mm)。根據規范技術要求覆膜灑水養護時間不少于7d。同時根據天氣情況及混凝土養生情況增加或減少灑水頻次,同時做好相關數據記錄。
為防止混凝土前期水化熱大對地面形成應力裂縫,根據現場混凝土強度增長的實際情況(采用混凝土回彈儀監測混凝土強度數值)。對混凝土面層進行切縫處理(切縫時間一般在混凝土澆筑的第二天或是混凝土澆筑結束的24h內完成)。切縫前測量工應根據技術要求對切縫處進行彈線處理。切割工人根據彈好的墨線對混凝土進行切割,切割深度應掌握在面層的1/3深度為宜。切割縫隙要平直,不能影響后期地面美觀使用要求。
本文詳細說明了工業廠房混凝土不發火耐磨地面施工工序實施條件,對施工各環節重點內容進行了介紹。關鍵施工技術總結完整,旨在今后的施工過程中會有很好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