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偉
(山東協和學院,山東濟南250107)
砌體結構在我國具有悠久歷史,也是目前我國最為常見的建筑結構之一,特別是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分布廣泛。針對砌體結構建筑的檢測有多種方式,如常見的回彈法、簡壓法、軸壓法以及原位單剪檢測法等??傮w是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檢測方法:直接檢測法相對簡單容易操作,利用相關檢測儀器對墻體各項參數進行檢測,針對性也較強,但是由于要在檢測過程中破壞墻體,且特殊固件無法進行檢測,局限性較強;間接檢測法對墻體進行檢測不會破壞墻體,主要是對墻體構成的砂漿等物質進行檢測,帶入公式計算強度,但是檢測結果容易受到干擾,不確定性較強。
近年來,混凝土結構由于多種優勢逐漸代替了砌體結構,在當前的建筑方式中最為常見。由于鋼筋在混凝土結構中發揮重要受力作用,所以該檢測技術主要是對鋼筋配置、構建耐久性以及結構動力等方面進行檢測。在實際作業中,實載檢測、結構動力檢測在混凝土結構檢測中最為常用,輔以回彈檢測法可精準測算混凝土構件的承載力數值。例如,在運用回彈法對混凝土結構進行檢測時可根據其回彈度對整體強度進行推算。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建筑結構養護方式以及材料配比等可能存在差異,在利用該方式進行測算時可能會存在稍許誤差,在實際運用中建議作為參考數值。鉆芯取樣檢測方法由于造成墻體破壞等局限性,雖然檢測數值相對準確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運用較少。
隨著綠色建筑概念的提出,建筑材料也在逐步發生改變,在建筑高度不斷提升,跨度不斷延展的情況下,鋼結構由于極佳的延展性和受力性受到廣泛普及。在對鋼結構建筑進行檢測時,實載檢測、結構動力檢測也是相對常用的檢測手段。由于鋼結構自身重力較輕且質地相對均勻,故在超高層、大跨度結構中較為常用。
在對建筑結構耐久性進行提升時應注重對建筑環節的薄弱部位進行加固,預應力加固技術可有效彌補建筑薄弱環節的承載能力,從而提升建筑的整體耐久度。很多建筑結構都有一些構建難以運用常規方法進行加固,該技術適應性廣,除了能對建筑構件進行加固以外也可廣泛運用于其他建筑領域,且加固效果明顯,具有很強的經濟性和普適性。
該種加固方法操作簡單,對多種建筑構件都有很強的應用性。加大截面加固法可減少對建筑物的整體影響,具體可采用同型號水泥和制作工藝制作的混凝土對原有結構的界面進行擴張增加其橫截面,進而達到強化承載力的作用,同時由于該方法相對成熟運用較為廣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該種加固方法多在濕作業環境中進行,容易造成建筑外觀異常,隨著加固技術的進步將逐漸被淘汰。
植筋加固法是根據建筑的結構特點,將植筋規格、位置、數量等代入計算公式,計算出最佳加固模版,在建筑物特定位置鉆孔注膠后將鋼筋置入,最后用與建筑材料配比工藝相同的混凝土填實,這種方法對建筑物傷害較小,加固效果顯著且效果美觀,運用較廣,可有效提升建筑構件的承載力,提升建筑的整體耐久性。
托換加固法常用的方式為換柱、拆柱以及托梁接柱等,該種方法操作有一定難度,對施工環境要求嚴格。托換加固法對原有結構上的損壞構件進行置換,對架構上層異?,F象進行修復,對結構整體進行加固,雖然該種加固模式相對復雜,但是由于其有多種優勢而被我國所廣泛采用,是建筑修復工程中常見的構件加固方式。
隨著經濟生活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建筑的需求也不再僅僅滿足于居住等功能性要求,對于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愈加重視。面對城鎮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如何進一步提升建筑結構檢測,運用科學化手段提升建筑加固技術是我們未來一段時間都必須不斷探索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