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昌隆(上海藍濱石化設備有限責任公司,上海 201518)
在新時期背景下,機械制造企業的產品更新速率較快,提高了產品制造工序的復雜程度,使機械制造企業生產存在諸多安全隱患。為保障機械制造企業可持續發展,提高生產效益,管理者需提高對安全管理的重視,營造安全生產環境。就此,關于企業安全管理的問題與對策分析具有鮮明現實意義。
在機械制造企業生產中存在諸多安全隱患,表現出如下特征:
(1)制造企業生產具有顯著離散型特征,生產工序分散,不同工序間聯系密切的特征,由各個工序生產的部件裝配成最終的產品。
(2)制造企業生產具有繁雜特征,生產流程相對復雜,每個工序應用的設備不同,使安全管理內容較多,提高了安全管理難度,易在工作中遺漏安全管理內容,導致管理盲區的出現,引發安全事故。
(3)制造企業生產具有風險大特征,機械部件加工操作繁瑣,在部件研發、設計及生產等環節,均易引入安全風險,對企業安全管理需求較大。
雖然企業認識到生產隱患,但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受管理理念與管理技術等因素影響,企業管理者更為注重生產效率、成本等因素的管理,缺乏對安全管理的重視,導致安全管理普遍存在如下問題,影響安全管理成效,導致企業生產難以管控,安全事故頻發。
1.2.1 安全管理理念滯后
在企業安全管理工作中,領導層與基層員工的安全管理理念,直接關系到企業安全管理效果。部分機械制造企業將產品產量和生產效率作為管理重點,缺乏對安全管理的重視,導致基層職工安全意識淡薄,未明確自身在生產中承擔的安全責任,在生產操作時表現出危險行為,引發安全事故[1]。
1.2.2 安全管理內容單一
完善的安全管理內容,是保障企業安全生產的關鍵。雖然部分機械制造企業認識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組織各部門開展安全管理工作,但存在安全管理內容單一問題,大都將員工安全培訓為安全管理的主要內容,未涉及設備管理、作業環境
等內容。同時,在安全培訓中,培訓內容籠統單一,未考慮各個崗位的差異,收效甚微,安全管理效果不理想。
1.2.3 安全管理制度缺失
在企業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制度為指導性文件,可明確安全管理的方法、要點與責任,受安全管理理念滯后影響,部分機械制造企業并未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僅照搬同行業其他企業的安全管理制度,導致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不能為安全生產提供指導,引發多種安全問題[2]。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機械制造企業安全管理中,存在諸多不足,影響安全生產目標的實現。本文以某石化設備制造企業為例,結合其安全管理成功經驗,總結安全管理理念、內容與制度問題的解決對策,為其他機械制造企業開展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幫助,推動機械制造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針對安全管理理念滯后問題,機械制造企業需提高對安全管理的重視,明確各個部門與崗位的安全管理責任,創新安全管理理念,并加強理念宣傳,使安全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優化企業職工的生產操作。以該石化設備制造企業為例,管理者通過如下措施明確安全管理責任。
2.1.1 制定安全管理責任體系
該企業管理者組織領導層到行業龍頭企業參觀學習,結合企業組織架構,制定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實施“一崗一責”安全生產責任制。在責任制定前,企業領導層結合各個生產環節的特點,明確安全生產責任清單,并邀請安監局負責人與安全生產專家,共同制定各個部門負責人與基層職工的安全生產責任,包括責任內容、責任范圍等,以文件形式下發給各個部門,確保企業所有職工明確自身承擔的安全責任,提高其對安全生產的重視。
2.1.2 加強安全管理理念宣傳
在明確安全管理責任的同時,石化設備制造企業積極推進安全管理理念宣傳工作,通過安全知識大比拼、微信推送安全生產小知識、舉辦“安全生產月”等活動,在企業內創造安全生產文化,引導職工自覺表現出安全生產行為。在“安全生產月”活動中,該企業加大資金投入,邀請省級安全生產專家作為培訓師,結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豐富企業職工的理論知識;利用機械制造企業生產事故,論述企業生產存在的安全風險,提高職工的安全辨識與排查能力,從思想上提高職工對安全生產的重視,為安全管理工作開展提供支持。
針對企業安全管理內容存在的問題,石化設備制造企業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明確安全管理的重點,豐富安全管理內容,擴大安全管理范圍,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細化來說,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內容如下:
2.2.1 基礎管理
基礎管理是制造企業安全質量標準化的首要條件,可明確各個部門的安全管理工作內容,為制造企業安全管理提供指導,實現系統化、精細化安全管理工作。該企業結合安全生產的影響因素,明確基礎管理的內容:(1)安全生產責任制,工作重點在于管理程度、涉及部門與人員;(2)職業安全健康教育,工作重點在于教育目標、教育內容與教育資料;(3)班組安全管理,工作重點在于班組安全操作規范與管理辦法的制定;(4)現場監督檢查,工作重點在于檢查規程與配套獎懲措施的制定;(5)安全操作規程,工作重點在于編制完善崗位說明書及作業指導手冊,為崗位工作安全提供規范指導;(6)特種設備管理,工作重點在于設備采購、運維;(7)事故管理,工作重點在于工傷保險與安全檔案建設;(8)危險源管理,工作重點在于安全生產危險源的界定與控制。
2.2.2 設備管理
在機械制造企業生產中,設備為主要危險源,制造企業需實施動態設備管理工作,了解設備存在的安全風險,保障設備應用的安全可靠。該石化設備制造企業重點開展設備管理工作,保障安全生產。管理內容與要點如下:(1)工業氣瓶,管理重點在于設備倉儲、制定設備使用規范等;(2)壓力容器,管理重點在于設備防護、安全附件管理與設備排污等;(3)空壓機,管理重點在于安全操作、配置防護罩、明確設備使用規范等;(4)電焊機,管理重點在于作業場所與操作;(5)運輸設備、起重設備、金屬切削機床等,管理重點在于明確設備防護措施,編制設備操作手冊;(6)手持電動工具,管理重點在于絕緣和漏電保護,配置設備操作防護罩,編制設備操作手冊。通過明確的設備安全管理清單,為設備安全運行提供保障,避免設備引發安全事故。
2.2.3 環境管理
在機械制造企業生產中,安全生產環境的創設,是安全管理的重點之一,可有效預防安全事故[3]。在石化設備制造企業,管理者主要開展以下環境管理工作:(1)廠區環境,管理重點在于道路、照明系統與消防系統;(2)車間環境,管理重點在于車間布局、采光系統與消防系統;(3)有害作業環境,管理重點在于管理目標、管理制度;(4)倉庫環境,管理重點在于倉庫規劃、采光系統與倉儲系統設計;(5)職業病患者管理,設立安全檔案,定期組織職工進行疾病診斷與治療。
2.2.4 人員管理
在機械制造企業,雖然人工智能與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提高了生產的智能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人力資源的投入,但在部分特殊部件生產工序,仍需配置操作人員。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操作行為,均會影響生產安全性。針對該現象,該石化設備制造企業加強人員管理,在人員入職后與作業前,進行專項培訓,與“安全生產月”的培訓活動協調配合,全面提升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為企業安全生產提供人員支持。例如,在入職安全教育培訓會中,培訓重點為安全生產政策法規、企業安全責任制度、企業生產安全風險、應急救援保護知識等,并組織員工進行考試,合格后方可開始崗位工作;在作業前的安全培訓會中,培訓重點在于崗位安全操作要點、安全案例講解、消防救援知識等,使操作人員在生產中有的放矢,在遇到安全事故時妥善處理,保障自身安全的基礎上,保障企業財產安全。
針對企業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問題,管理者需結合生產特點,優化安全管理制度,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配套保障。在石化設備制造企業,管理者從以下兩方面優化安全管理制度。
2.3.1 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為保障安全管理工作有序推進,石化設備制造企業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指導。管理者結合各個部門與職工的崗位特點,制定相應《安全生產宣傳與培訓制度》;結合企業生產現狀,制定《安全用電制度》、《設備管理制度》及《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制度》等工作制度,確保安全管理工作覆蓋企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實施網絡化、精細化安全管理工作,使安全管理人員與各部門負責人、基層職工做到“安全管理心中有數”,以此規范職工的安全操作行為,實現企業安全生產,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2.3.2 安全管理考核制度
結合安全管理責任制的內容,將安全管理責任納入部門與職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中,調整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中各個指標的權重,使安全管理責任落實位居前列,提高各部門及基層職工對安全生產的重視。安全管理責任考核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狀況、部門安全教育開展狀況、部門安全隱患整改效果、職工安全生產實施狀況等,全面覆蓋安全生產的全過程,對安全績效較高的部門與職工給予獎金、職位晉升等獎勵;對安全績效較低的部門與職工,給予扣除獎金、通報整改等懲罰,強化安全管理工作成效。
綜上所述,制造企業的安全管理問題體現在管理理念、管理內容與管理制度三方面。借鑒某石化設備制造企業的成功經驗,企業需明確安全管理責任,使安全管理理念深入人心;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豐富安全管理內容;制定完善管理制度,為安全管理提供配套保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實現企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