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盛(山西潞安天達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山西 襄垣 046200)
重質液體石蠟因其凝點高,常溫條件下極易凝固,會對生產過程中的儲存與輸送環節帶來不便。為防止此類現象發生,需對存放重質液體石蠟的儲罐添加伴熱。一旦儲罐發生冒油氣現象,冒出的油氣遇冷后凝結成油蠟,滲入到罐頂或罐壁的保溫棉內。被浸油的保溫棉,長時間在罐體伴熱的高溫烘烤下致使浸油部位冒煙或起火,引發儲罐著火事故。為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本文主要針對重質液體石蠟儲罐冒油氣致使著火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應的防范措施。
重質液體石蠟常溫條件下無嗅無味,狀態為白色或淺黃色固體,加熱后略有石油臭,狀態為無色透明油狀液體,密度比重在0.860~0.905(25℃),凝點在30~40℃,自燃溫度為270℃,不溶于水、甘油、冷乙醇,溶于苯、乙醚、氯仿、二硫化碳、熱乙醇等。
根據重質液體石蠟的理化特性,為防止本品在儲罐內凝固,影響生產過程中的輸送,對存放重質液體石蠟的儲罐加裝伴熱和保溫措施。儲罐伴熱可分為儲罐內伴熱和外盤管伴熱,由于內伴熱不便于檢查,出現泄漏容易造成冒罐現象,為防止此類現象發生,重質液體石蠟儲罐均采用外盤管伴熱。
基于對存放重質液體石蠟的儲罐加裝了罐體伴熱和保溫措施,儲罐長期處于高溫、高壓的狀態,加之工作人員對儲罐安全附件日常檢查維護的疏忽,容易使罐頂呼吸閥和呼吸人孔的墊片發生變形和老化,使儲罐在正常操作壓力下,罐頂呼吸閥及呼吸人孔存在冒油氣現象。因閥盤保護帽或法蘭面受損,安裝后存在泄漏現象,也會造成罐頂呼吸閥和呼吸人孔存在冒油氣現象。對儲罐安全附件及罐頂的巡檢不到位,不能及時發現儲罐在運行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致使油氣所凝結的液體油蠟得不到及時清理,積少成多滲入保溫棉內,造成安全隱患。
儲罐蒸汽伴熱溫度得不到有效控制,致使儲罐溫度過高,罐頂因油氣冷凝后的液體油蠟和被浸油的保溫棉長期處于高溫狀態下,達到著火點后發生自燃,引發儲罐著火事故。
員工思想上麻痹大意,對儲罐日常運行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安全問題模糊不清,無法及時察覺到儲罐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問題。
儲罐在接收重質液體石蠟后,為確保管線暢通,防止重質液體石蠟冷卻后造成管線凝堵,為后續的輸送及生產帶來不便,上游裝置員工會對送料管線進行掃線作業,因頻繁作業與罐區人員溝通不及時,且掃線壓力較高,造成罐內壓力增高,引發儲罐冒油氣。存儲過程中因儲罐切水不及時,致使重質液體石蠟下存在水墊層,由于來料溫度高,罐內的水被瞬間加熱汽化,體積迅速增加導致形成儲罐突沸、壓力升高,造成儲罐震動且罐頂冒出大量油氣。
儲罐作為罐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檢查是發現危險源的重要途徑,是消除事故隱患防止事故傷害的重要方法。管理使用好儲罐,提高儲罐管理水平,加強巡檢檢查力度,對促進安全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為加強儲罐管理,防止重質液體石蠟儲罐著火事故的發生,就其存在的安全隱患做出以下整改措施:
①使用蒸汽對罐頂和罐壁殘留油蠟進行清理,對罐頂和罐壁已浸油的保溫棉,以及罐頂原有伴熱管線的保溫棉和鋁皮進行拆除和更換處理;
②合理投用伴熱,嚴禁伴熱超溫,伴熱溫度控制在120~170℃,夏季適當降低伴熱溫度;
③在罐頂放置滅火器,并利用罐頂氮封供氣管線為罐頂呼吸人孔制作氮氣保護措施;
④在呼吸閥和呼吸人孔周圍制作接油盒,做好接油措施,并定期清理;
⑤定期更換呼吸閥和呼吸人孔墊片,防止在正常操作壓力下油氣外泄;⑥定期對儲罐安全附件進行校驗、檢查、維護、保養工作。(2)定期對所有儲罐進行檢查,并對整改的問題及時整改、驗收,保證隱患治理的規范性和有效性。
(3)控制儲罐運行指標正常,加強對儲罐的監控,加大現場巡查力度,定時定點對罐頂進行巡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現場人員合理分配時間,保證每班對存放重質液體石蠟儲罐的罐頂巡檢至少兩次,并做好相應巡檢記錄。同時在對儲罐巡檢時要與中控人員核對儲罐就地壓力、溫度、液位與遠傳是否一致,若發現罐頂接油盒內有油污,及時進行清理,并匯報罐頂安全附件所存在的問題,聯系檢維修人員及時處理。
(4)儲罐在使用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儲罐溫度、壓力、液位,維持儲罐各項指標在正常范圍內,嚴禁儲罐超溫、超壓、超液位狀態下運行,對于儲罐異常指標,要做好記錄和匯報工作。
通過開展經常性安全教育,使員工和管理人員及時彌補自身不足,改善自身存在缺點,管理人員利用班后會時間組織班組人員,通過學習相關的安全防護知識,火災的相關案例,對火災的發生情形進行說明和剖析,從而加強相關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力求廣大職工在安全意識上真正地從“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會安全”的觀念轉變。
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定期組織員工進行演練(優先考慮雙盲演練),不定時抽查演練的質量,對整個演練過程進行評估,撰寫預案演練評估報告,分析存在的問題,對應急預案進行修改和優化;對于演練規范的不足方面,要通過不斷改進演練形式,健全完善應急演練機制,讓演練更加緊貼實戰需要,真正實現由“演”到“練”的轉變。
(1)按科學的作業標準,規范各崗位、各工種作業人員的行為,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防范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以崗位標準為主要培訓內容,組織落實班后培訓工作,堅持“干什么、學什么、會什么”的原則,多層次、多形式、多環節開展有針對性的全員標準化操作技能培訓,從管理人員到一線作業崗位全員參與,采用集課堂教學、現場實際操作指導、觀摩學習、案例分析、技術演練、多媒體教學為一體的培訓方式,快速實現培訓目標,提高培訓質量,增強員工學習的興趣。
(2)加強上下游裝置的溝通協調,有效減少因信息交換不及時引發的事故,針對重質液體石蠟的接收和掃線作業,主要有以下措施:
①儲罐在接收重質液體石蠟時,嚴格控制流量,避免流量過大引起儲罐壓力升高或波動,若發現儲罐壓力、溫度升高過快或超出儲罐正常溫度指標時,要立刻通知上游裝置降低送料量和送料溫度,必要時停止送料流程;重質液體石蠟接收完畢,靜置2h 后要對接收物料的儲罐進行切水作業,確保重質液體石蠟儲罐內無水墊層,作業時嚴格按照切水作業標準執行。
②當儲罐完成接收,需進行掃線作業時,上游裝置掃線人員及時通知罐區中控人員,罐區中控人員接到通知后,告知罐區現場工作人員,接收罐準備掃線作業注意觀察儲罐變化;
③罐區中控人員確認可以掃線后,通知上游裝置掃線人員開始掃線,掃線人員緩慢開啟閥門,嚴格控制掃線壓力并時刻保持與罐區中控人員的聯系;
④掃線作業過程中,罐區中控人員密切注意儲罐液位和壓力曲線變化,當罐內液位無變化,壓力開始上漲即管線已掃通,掃通后立即通知上游裝置掃線人員停止掃線作業;
⑤上游裝置掃線人員接到通知后,關閉閥門并通知罐區中控人員掃線作業完畢;
⑥罐區中控人員收到通知后,告知罐區現場人員檢查儲罐呼吸閥及呼吸人孔有無異常,與罐區現場人員核對儲罐就地溫度、液位、壓力與遠傳是否一致,若指標異常及時通知相關人員采取相應措施,并做好記錄。
從根源上消除重質液體石蠟儲罐隱患和加強日常管理工作是確保重質液體石蠟儲罐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強裝備與管理并重,規范現場人員操作杜絕違章行為,提高現場人員對設備日常檢查和維護的質量,確保運行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狀態,才能有效避免重質液體石蠟儲罐安全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