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 芳
增強現實技術,是一種將真實世界信息和虛擬世界信息“無縫”集成的新技術,是把原本在現實世界中一定時間、空間范圍內很難體驗到的實體信息(視覺信息、聲音等),通過電腦等科學技術,模擬仿真后再疊加,將虛擬的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被人類感官所感知,從而達到超越現實的感官體驗。從2019年第一期開始,本刊以增強現實(AR)技術為手段,以防空防災為主線,開設媒體融合專欄。親愛的讀者們,您可以利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直接掃描右面的二維碼,安裝并打開APP,就可以學習防空防災知識,體驗真實的救災場景啦!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身處校園,而一日三餐又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校園食品安全是關系著學生身體健康的重大問題,必須引起重視。食品安全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一詞是1974年由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其主要內容包括三方面:①從食品安全性角度看,要求食品應當“無毒、無害”?!盁o毒、無害”是指正常人在正常食用情況下攝入可食狀態的食品,不會造成對人體的危害。但無毒無害也不是絕對的,允許少量含有,但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限量標準。②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營養要求不但應包括人體代謝所需要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的含量,還應包括該食品的消化吸收率和對人體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應發揮的作用。③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危害。這里的危害包括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隨著各種網絡購物平臺和“美團”“餓了嗎”等外賣APP的快速發展,學生越來越喜歡從網上購買各種食品,以及隨時在手機上點外賣,因此,校園食品安全出現問題的原因已經不僅僅是食堂,還有外賣食物、網購食物。
學校食堂是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其加工服務方式決定了學校食堂是食品安全的高風險場所,其加工制作的餐飲食品也是高風險產品。從學校食堂的工作流程來看,可能存在著供應商提供的原材料不合格,采購人員采購安全質量不達標的產品,驗收人員驗收了腐敗變質的原材料,高風險食品在進行加工的過程中沒有嚴格控制溫度和時間,以及餐具和灶臺清洗消毒不徹底等諸多安全隱患。因為學校食堂處于食品鏈的下游,上游產品發生的食品污染事件通常會波及學校食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發生食品中毒。同時,有些學校食堂的設備過于陳舊,已經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此外還有學校食堂工作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淡薄,已有的食品安全理念、保證食品安全的措施和方法得不到實現,或者已經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

外賣和網絡訂餐以其快捷、實惠、新潮等特點而得到年輕一族的喜愛,但外賣的生產者往往是“線上高大上,線下黑作坊”,外賣食品的安全問題令人擔憂。首先,比較受歡迎的外賣餐品大都是味道過重、油膩麻辣的食物,而這些菜品都不同程度存在油、鹽超標的問題,同時還可能存在餐品中有異物,食材來源不明,實際餐品原材料與公示不符等現象。此外,外賣餐具一般都是一次性的,但這些餐具包裝上并未標明是“食品接觸用”或“食品包裝用”等字樣,普遍存在有異味、不干凈等問題。再者,訂餐平臺上的店鋪光鮮亮麗,實體店鋪狹小混亂,送餐箱消毒保潔不到位等,也是目前外賣行業普遍存在的情況。
網購食品滿足了不少學生足不出戶就能吃到天下美食的愿望,購物網站能買到的食品與線下實體商店幾乎無異,甚至網上能買到的食品在許多實體商店都不多見。但是,在網購食品興起的背后,卻隱藏著諸多的食品安全隱患。根據不完全統計,各個網站存在部分商家沒有食品經營許可證的現象。一般網絡平臺上,從事食品銷售的網商僅僅繳納小部分的保證金就可以經營,平臺對銷售人員的審核比較寬松,食品安全無法保證。同時,大部分經營者很少主動出具購物憑證,學生也沒有索要憑證的習慣,一旦網購的食品出現質量問題,學生無法及時維權。
1.參加聚會,飲酒要適量,不能逞強,以避免酒精中毒。
2.不要一味追求新奇,在網上謹慎購買網紅食品,因為很多網紅食品的安全并沒有保證。
3.盡可能減少吃燒烤的次數,實在想吃的話,選擇正規店家,不要吃食品安全質量沒有保證的路邊攤上的“烤串”。
4.網上點外賣時,一定要選擇持有“餐飲服務許可證”的餐飲單位訂餐。不要向無證、無照,甚至無實體店的商戶點單。
5.點餐時,盡可能不選擇冷菜、生食品種(如生魚片、拌黃瓜、預拌色拉)、冷加工糕點(如含奶油糕點、提拉米蘇、芝士蛋糕)等高風險餐飲食品,以減少安全風險。
6.食物中毒一般在餐后少則半小時、多則48小時內出現明顯癥狀,如出現腹痛、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要及時去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