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周俊濤,吳根平
(1.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漢430056;2.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鄭州450000)
城市交通的建設越來越離不開地鐵交通的發展,處于中心城區的地鐵車站常常因周邊條件受限,無法按正常布置地鐵出入口、風亭及地面冷卻塔等車站附屬,而帶來方案的不確定性。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以項目全局為依托,以線路總體設計為前提,再結合站點周邊條件進行詳細設計。本文主要對佛山地鐵2號線石灣站與周邊商業地塊結合設置的相關問題進行論述。
石灣站是佛山市城市軌道交通2 號線一期工程第6 座車站,與遠期規劃5 號線換乘,2 號線車站沿鎮中路布置,5 號線車站沿和平路布置。車站為地下2 層島式站臺車站,站臺寬13m,車站總長329.789m,標準段寬21.7m,有效站臺長118m。因5 號線為規劃遠期線,站位不穩定,兩線換乘考慮預留遠期換乘通道。本站共設置4 個出入口通道、2 個風亭組。其中B出入口通道、2 號風亭組及冷卻塔結合石灣文化廣場設置。圖1 為車站總平面示意圖。

圖1 石灣站總平面示意圖
從不同方面對車站與周邊物業的結合設計提出標準,具體內容如下:
(1)本站為地下車站,按站臺設置屏蔽門設計通風空調系統[1];(2)隧道通風系統采用標準雙活塞系統設置;(3)車站空調水系統采用分站供冷,車站設置獨立冷水機房、室外設置冷卻塔;(4)車站消火栓系統、生產生活給水及排水系統分線獨立設置;(5)車站設計與周邊物業開發結合考慮,凡與車站合建或連通的物業開發區、過街通道等公共設施的防火措施,應滿足軌道交通車站的要求;(6)發生災情時,應保證系統的相對獨立性、可靠性;車站應兼顧人民防空的要求;(7)換乘車站應充分考慮與其他線路的換乘方案;(8)結合下沉廣場及周邊道路的規劃情況,考慮2 號風亭與下沉廣場的結合方案。
石灣文化廣場建成時間晚于佛山地鐵2 號線運營時間,本次結合設計原則應優先保證地鐵的順利通車運營及滿足各項通車前的驗收,為了實現這一要求,在地鐵與商業的設計及施工時序上有著嚴格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地鐵的風亭需在消防驗收之時能投入使用;(2)地鐵的出入口須在驗收時部分投入使用,且應滿足運營時消防的要求;(3)地鐵冷卻塔在制冷季需能投入使用,以滿足車站的舒適性要求;(4)與地鐵車站有結合設置的商業建筑的設計應提前考慮好車站的接口預留,如B 出入口預留與商業建筑的接口;(5)地鐵出入口實施時,尤其是與商業結合的出入口需注意施工工序,滿足設備專業等正常使用,不至于影響通車及運營。
本著以上原則,需要地鐵設計方與周邊商業多方協調、深度溝通及配合。總體設計強調項目的系統性、全面性,設計人員應協調本項目與外部項目、社會、環境之間的內外關系,處理地鐵線路與管線、交通設施、照明、綠化景觀等之間的關系,合理確定本項目的技術標準和總體設計方案,提出外部關聯工程的銜接條件、設置要求、設計界面、配套接口、會簽認可、有關部門確認等內容,以便形成適合、可行的設計方案。
地鐵工程因其涉及專業廣、投資大,建設過程中與地鐵周邊地塊接口復雜,設計過程中常會因為某一方協調不下來而導致方案作廢的現象出現。地鐵車站分為主體建筑、附屬建筑部分,其中主體建筑一般處于道路正下方。
地鐵車站能給周邊商業帶來客流,商業建筑一般比較愿意與地鐵出入口進行對接,但要是將地鐵出入口接入商業建筑內部,需要考慮兩邊標高不一致的問題,如何做到完美對接,讓乘客出行舒適是對接的重點,同時應充分考慮地鐵車站人防、消防的要求。
在地鐵車站出入口與周邊商業建筑結合過程中,若兩者建設不同步,需要考慮好過渡方案,以保證地鐵車站的運行要求。
地鐵車站一般設置于地下空間,為了保證地鐵車站內乘客及工作人員有一個舒適、安全的工作及乘車環境,需要設置接往室外大氣的風亭。風亭作為地下空間與室外通風換氣及散熱的附屬結構,是地鐵建設中必不可少的構筑物。石灣站的2 號風亭組結合石灣文化廣場的建設需要,2 號風亭組(包含2個活塞風井、1 個新風井和1 個排風井)近期為頂出方案,遠期為側出方案,以滿足石灣下沉廣場近遠期方案的實施的需要。
風亭包括新風亭、排風亭、活塞風亭,風亭與風亭之間、風亭與其他構筑物之間應滿足GB 50157—2013《地鐵設計規范》中相關條款的規定[2],同時應滿足其他相關規范的要求。在與商業建筑結合過程中,風亭因占用商業建筑空間較大,且不利于景觀,還會帶來噪聲及環境污染問題,一般業主均不太樂意接受風亭與其結合,因此,還需要雙方業主在方案結合之前進行充分的溝通,達成一致意見。
佛山地鐵2 號線車站通車時間早于石灣文化廣場建成時間大約1a,根據石灣文化廣場建筑設計方案,地面無條件設置地鐵車站冷卻塔,為了解決出現的問題,并經過多種方案的嘗試,最后考慮將冷卻塔設置于石灣文化廣場的下沉廣場上,冷卻塔所在下沉區域需同期實施,遠期下沉廣場實施時拆除冷卻塔所在下沉區域的擋土墻,以滿足下沉廣場的建設需要。冷卻塔置于下沉廣場,需單獨考慮下沉冷卻塔的排水設計。
本方案若想實施成功尚需做到以下幾點:
(1)提前做好接口設計,做到無縫對接;(2)需做好施工組織安排,充分利用非制冷季完成冷卻塔所在下沉廣場區域施工改造及驗收工作;(3)冷卻塔調整為下沉式冷卻塔,需充分考慮冷卻塔的散熱面積,避免影響冷卻塔的制冷效率。
通過對佛山地鐵2 號線石灣站與周邊商業地塊結合設計及實施,得出以下經驗:(1)地鐵車站與周邊商業地塊結合設計首先需要達成雙方業主高層的意見一致;(2)結合方案宜在前期階段就介入,應避免到施工后期臨時對接;(3)應對各自負責的界面進行劃分并留好相互接入條件;(4)對于冷卻塔補水盡量做到由地鐵車站專供,避免采用商業樓供水,以保證地鐵車站冷卻水的可靠性;(5)與商業結合設置的風亭,應做好車站排水方案的規劃,避免排水無法接出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