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多歟
(中國鐵建港航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分公司,廣州511442)
本工程橋梁上跨焦柳鐵路的交叉位置位于水運村(K46+368)~濟源(K48+785)區間,鐵路上下行雙線電氣化,60 軌、鋼筋混凝土Ⅱ型枕,上下行線均為無縫線路。鐵路下行線既有路基寬約22m,道碴厚度約為0.8m,路基高度為3.3m。鐵路上行線既有路基寬約21m,道碴厚度約為0.7m,路基高度為3.1m。
本工程第11 號墩、第13 號墩在鐵路路基坡腳外側,第12號墩在焦柳線上下行之間,共有直徑為2m 的樁基12 根,單根樁長56m。第11 號橋墩、第12 號橋墩中心距離鐵路下行線中心最小距離分別為15.5m、12.7m,第12 號橋墩、第13 號橋墩中心距離鐵路上行線中心最小距離分別為20.3m、14.3m,為臨近鐵路營業線施工。
跨焦柳鐵路處橋位平面布置見圖1。

圖1 跨焦柳鐵路處橋位平面布置圖
施工前結合現場臨近既有鐵路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質等情況,對各種成孔方法進行比選。本工程樁基為摩擦樁,橋位處地質情況由粉質黏土、卵石土、粗砂、黏土等組成,
為盡量避免樁基施工對現有運營鐵路的影響,采用旋挖鉆機成孔水下灌注法成樁施工。旋挖鉆機成孔施工具有速度快、施工時振動小、對周邊土體擾動小、施工精度高等特點,可大大降低施工對既有運營鐵路的影響。
樁基成孔設備采用XR-280 旋挖鉆機,旋挖鉆機主要性能參數見表1。
具體施工工藝流程為:施工準備(材料、設備、機具準備,超前孔鉆探,臨近鐵路安全防護等)→開挖泥漿池、制備泥漿→樁機就位、調試→鉆孔(進行樁孔垂直度監控)→成孔→第一次清孔→移機→檢孔器檢孔→鋼筋籠制作及下放→導管安裝及下放(進行導管水密性試驗)→第二次清孔→澆筑水下混凝土→樁頭處理、樁基檢測。

表1 旋挖鉆機主要性能參數表
對鄰近營業線施工,嚴格按照“先防護后施工”的原則指導施工,禁止在未設置防護下施工。
施工前與相關管理單位一同調查現場既有鐵路線的電力、通信、信號電纜及其他管線的埋設位置,將影響施工的管線遷移到作業范圍以外,無法遷改的則采取有效保護措施。
由測量人員提前進行樁基定位,根據定位點拉十字線釘放4 個控制樁,以4 個控制樁為基準埋設鋼護筒。旋挖鉆機在埋設鋼護筒時,由人工進行輔助配合,利用旋挖鉆機的鉆斗擠壓作用對護筒做相應調整。
護筒內徑比樁徑大20cm,護筒頂面高出施工地面30cm,在護筒四周回填黏土并分層夯實。臨近既有線鉆孔時,為避免坍孔等事故發生影響營業線安全,孔口護筒應適當加深,建議一般應≥5m[1]。
泥漿池設置在遠離路基的位置,結合現場情況,相鄰橋墩樁基共用1 個泥漿池,均布置在跨中位置(12 號墩泥漿池設置在焦柳線上下行之間,開挖前需探明地下管線)。開鉆前先在孔內注入泥漿,選用膨潤土、純堿等配制優質泥漿。
旋挖鉆機鉆頭鉆進時,需要多次上下提鉆往復操作,如果對護壁泥漿管理不善,就可能發生坍孔事故,因此,對護壁泥漿的管理是旋挖鉆機成孔的關鍵。泥漿的配合比應根據地基土情況、鉆機和工程條件確定,一般8kg 膨潤土可加水100L,對于黏性土層,膨潤土含量可降低到3%~5%,對于一般地層,泥漿的相對密度可取1.12~1.16,黏度可取24~28Pa·s[2]。
旋挖鉆機自重大,要保證場地平整并具有一定的硬度以免鉆機沉陷或傾斜。因施工時鉆機高23.1m,為避免樁基施工過程中施工機械危及鐵路營業線的行車安全,在鉆機周圍設置地錨,并用纜風繩固定,將鉆機朝既有線方向反拉,確保鉆機不向既有線方向傾覆,纜風繩設置在鉆桅中部偏上滑輪的位置。
開鉆時宜低擋慢速鉆進,鉆至護筒以下1m 后再以正常速度鉆進。鉆進過程中及時濾渣,同時經常注意地層的變化,在地層變化處均應撈取渣樣,判斷地質類型,記入記錄表中,并與設計提供的地質剖面圖相對照,同時,需經常檢查泥漿的各項指標及孔位偏差。
當鉆孔深度達到設計要求時,對孔深、孔徑、孔位和孔形等進行檢查,確認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后,方可進行孔底清理和澆筑水下混凝土的準備工作。本工程為摩擦樁,澆筑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需≤300mm,且嚴禁采用加深鉆孔深度方法代替清孔。
因旋挖鉆成孔速度快,孔壁的泥皮比較薄,穩定性較差,因此,需盡量縮短成孔至澆筑混凝土之間各工序的時間,避免發生坍孔現象[3]。
施工時現場設置專職防護人員,線路來車時機械停止作業,待車輛駛過施工地點后再進行施工。
鋼筋籠采用分節制作,節長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和鋼筋籠設計總長度而定,同時考慮鄰近鐵路封閉網距離等影響因素。11 號墩樁基鋼筋籠單節長度應≤10m(因11 號墩距離鐵路下行線封閉網為10.5m);12 號墩樁基鋼筋籠單節長度應≤7m(因12 號墩距離鐵路下行線封閉網為7.7m);13 號墩樁基鋼筋籠單節長度應≤9m(因13 號墩距離鐵路上行線封閉網為9.3m)。
鋼筋籠主筋采用機械連接,其他為接焊或綁扎。鋼筋籠加工、連接、焊接、安裝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單節鋼筋籠采用吊車、加設拉繩人工輔助吊裝。吊裝時,對準孔位、穩住吊車緩速輕放,不得左右旋轉、搖晃,嚴禁高起猛落、碰撞及強行下放,保證鋼筋籠豎直、穩定。吊裝就位后,用活插環固定在設計標高位置,并設置防上浮裝置,防止灌注混凝土時鋼筋籠上浮。采用扶正器,確保鋼筋籠中心與鉆孔同心。
在鐵路兩側吊裝時,順鐵路縱向起吊鋼筋籠,人工拉繩向鐵路外側方向用力,防止掉落時侵入鐵路限界。
澆筑水下混凝土采用鋼導管澆筑,導管內徑為25~30cm,各節導管內徑應大小一致,偏差≤±2mm,導管使用前進行水密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
計算首批封底混凝土數量,配備相應大小的儲料斗,并保持導管下口至孔底的距離在40cm 左右,首批混凝土應能把導管下口埋入混凝土≥1m 深。澆筑鋼筋骨架底部1m 范圍內時,應放慢速度,防止鋼筋籠上浮。
在澆筑過程中觀察管內混凝土下降和孔內水位升降情況,及時測量孔內混凝土面高度,正確指揮導管的提升和拆除,導管的埋置深度控制在2~6m。因樁基較長,為確保樁頂質量,混凝土超灌至設計樁頂標高100cm 以上。
施工時沿鐵路兩側路肩及鋼軌均勻布置標高量測點,每天量測并做好記錄,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
臨近既有運營鐵路進行橋梁樁基施工,對施工技術及安全維護要求高,采用旋挖鉆機施工具有震動小、對周邊土體擾動小等特點,可有效降低施工對既有運營鐵路的影響。在臨近既有線進行橋梁樁基施工時,需從樁基施工方法的選擇、施工機械的選型、鉆孔施工過程對既有線的防護措施等方面,優化施工方案,達到安全、優質、經濟高效地完成橋梁樁基施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