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德潤 陳太炳
挽救中國,是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奮斗的心愿;改造中國、建設中國更是當今中國共產黨人義不容辭的擔當。殘酷的實踐洗禮,使真正的共產黨人在前仆后繼的道路上苦苦尋覓,愈挫愈勇,最后通過萬里長征,來到陜北,來到延安,在陜甘寧邊區站穩腳跟、打開了新的局面。從1935年至1948年的13年中,毛澤東同志憑著對中國歷史的洞悉和對現實的深刻理解,找到了革命的深層潛力,在民主獨立、人民解放兩大歷史任務面前,在軍事包圍、經濟封鎖的雙重考驗下,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延安窯洞里,就著昏暗的煤油燈光,伏案疾書寫下了《論持久戰》、《實踐論》、《矛盾論》等112篇經典著作;中國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成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千古絕唱的延安精神同時應用而生,成為被人民所認同,被歷史所選擇的主流民族精神。實踐和歷史雄辯地證明,延安精神在本質上體現了一種走向未來,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言:“延安精神,同中國共產黨的生死存亡息息相關,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都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魂,是中華民族立于不敗之地的民族之魂。”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回顧總結、探索研究延安精神在新中國成立后的豐富發展,對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兩個百年復興夢有著重要意義。
延安精神是傳承新中國偉大精神的“傳家寶”
習近平同志指出:“偉大的延安精神滋養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凝聚人心、戰勝困難、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我們黨從建黨之日起,既犯過“左”的錯誤,也犯過右的錯誤。那些自稱“左”的所謂布爾什維克,那些對“經典”倒背如流的人,或以“右”的方法行事,或以“左”的面孔出現,把黨多次推向瀕臨滅亡的邊緣。毛澤東1945年在中共七大的口頭政治報告中曾說過:“我們黨有兩次變小過,大起來又小了,大起來更又小了,頭一次五萬多名黨員剩下沒有多少,后來一次三十萬黨員剩下沒有多少,……此后又大起來,小指頭變成了拳頭,今后不要再讓它小了。”長征到延安后,我們黨才認準了這條正確的道路,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形成了一面旗幟,這就是毛澤東思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在這塊紅色土地上,廣大共產黨人面對外有強敵侵略、內有頑固派摩擦封鎖,通過高揚“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三大法寶,使全黨同志達到了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高度統一,也培育形成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始終歷久彌新,在黨和國家的事業中,在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都能感悟到延安精神潛移默化的影響。
1949年10月26日,毛主席在致延安的復電中指出:“我慶祝延安和陜甘寧邊區的人民繼續團結一致,迅速恢復戰爭的創傷,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我并且希望,全國一切革命工作人員永遠保持過去十余年間在延安和陜甘寧邊區的工作人員中所具有的艱苦奮斗的作風。”
1956年11月,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即將開始,針對當時黨內部分領導干部中出現的“革命意志有些衰退,革命熱情有些不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少了,而鬧地位、鬧名譽,講究吃,講究穿,比薪水高低,爭名奪利,這些東西多起來了”的現象。毛主席在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強調:“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他老人家擔心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否能夠長期保持下去,明確提出“我們要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精神,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要求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在任何時候都要牢記“兩個務必”,都要用好延安精神,堅持獨立自主,自信自強,凝聚黨心民心,“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文革”結束后,中國究竟向何處去?還要不要革命精神?鄧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 1980年鄧小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在長期革命戰爭中,我們在正確的政治方向指導下,從分析實際情況出發,發揚革命和拚命精神,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精神,大公無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堅持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取得了偉大勝利。搞社會主義建設,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大大發揚這些精神。
20世紀80年代未90年代初,江澤民先后兩次到延安考察。1989年9月江澤民同志在延安考察時指出:“我們要動員全黨繼續發揚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什么精神?毛主席一九四九年給陜甘寧邊區人民的一封信中講到,延安精神就是艱苦奮斗精神。我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沒有過時。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艱苦歲月要發揚延安精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離不開延安精神。強調發揚延安精神,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要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的同時,千萬不要丟掉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持家、勤儉建國的優良傳統。不僅現在要堅持這個精神,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離不開這種精神,否則社會主義是很難建成的。”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把延安老區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聯系點,多次到延安老區進行調研考察,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弘揚延安精神,并特別強調延安精神科學的內涵和時代價值。2004年4月胡錦濤在陜西考察時指出:“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財富,過去是、今天仍然是我們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法寶。我們堅持和發揚延安精神,很重要的就是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
習近平非常重視延安精神的傳承。2009年11 月 13日至16日,專程參觀了延安革命紀念館,瞻仰了楊家嶺、棗園革命舊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看望了延安八一敬老院的老紅軍、老八路,并考察了延安干部學院。習近平指出,“偉大的延安精神教育滋養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凝聚人心、戰勝困難、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弘揚延安精神,要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始終牢記‘兩個務必,保持延安時期那么一種忘我精神、那么一股昂揚斗志、那么一種科學精神,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懈奮斗。”
2010年5月18日,習近平致信祝賀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強調指出:“第一,不管歷史車輪前進到哪里,永遠也不能‘忘本。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第二,不管遇到任何艱難險阻,永遠也不能‘懈怠。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政黨,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的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只有在社會主義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第三,不管世界風云如何變換,永遠也不能‘迷航。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共產黨人的精神是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以艱苦奮斗為核心的延安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習近平要求緊密結合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深入研究延安精神、積極宣傳延安精神、認真踐行延安精神、大力弘揚延安精神。
新時期我們黨開展的歷次集中教育活動,包括 “四項基本原則”教育、“三講”教育,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直至這次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延安精神始終是歷次教育活動中的源頭,是不可或缺的“傳家寶”、“定盤星”。生動具體的延安精神,以“春風化為雨,潤物細無聲”,讓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紐帶和前進動力。
延河滔滔流水,滋養了逆境中的共產黨人;寶塔山的窯洞,培育了千古絕唱的延安精神。70年風雨兼程,70年成就輝煌。中國共產黨人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始終把延安精神當作“傳家寶”,傳承弘揚延安精神,守正創新延安精神,在“趕考”路上向世人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
延安精神是培育新中國偉大精神的“壓艙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開展黨性教育“補鈣壯骨”;扎緊制度籬笆,“立規明紀”;保持反腐高壓態勢,“打虎拍蠅”;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凝心聚魂”。這一系列舉措都可以從延安精神中找到根脈,找到源頭。
1979年4月,鄧小平對前來匯報工作的廣東省委書記習仲勛說,“可以劃出一個地方叫特區,過去陜甘寧就是特區嘛。”那時候的中國“三權鼎立”:日本帝國主義扶持下的偽政權,蔣介石國民黨獨裁政權,抗日民主的紅色政權。“三權”相比,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色政權面積最小、勢力最弱。然而,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這塊貧脊不毛之地開展了“兩大運動”,解決了“三大矛盾”。“兩大運動”中的大生產運動,打破了日偽和國民黨頑固派經濟封鎖,解決了邊區物資匱缺的問題,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整風運動則解決了“左”傾教條主義為代表黨內各種思想認識問題,形成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等優良傳統和作風。“三大矛盾”則是民族矛盾、階級矛盾、黨內矛盾。通過廣泛的統一戰線,解決了中日民族矛盾,取得了抗日戰爭勝利;通過武裝斗爭,解決了國共矛盾,有力地反抗了國民黨統治;通過加強黨的建設,解決了黨內矛盾,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確保了黨的高度團結和集中統一。在這陜甘寧特區,我們黨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補鈣壯骨”,吸引了一大批革命者和成千上萬熱血青年涌向延安,投身革命。在這里開展整風運動“立規明紀”確立了“四個服從”等黨內紀律,鑄就了黨和軍隊攻堅克難、無往不勝的戰斗力;在這里對黨員執行比較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果斷處理了黃克功、肖玉壁等案件,警示教育了全黨全軍;在這里,以毛澤東等革命領袖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人格魅力,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追求成為凝神聚力、培根鑄魂的主旋律,形成了邊區政府“十個沒有”和“只見公仆不見官”的生動局面。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抗戰勝利前夕,黨的七屆一中全會上,毛主席以超前思維,提醒全體黨員要“準備吃虧”,一口氣列出17條困難。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兩個務必”,作出“六項規定”,指出革命勝利后,“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等等都可能生長起來。必須提高警惕,預防“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在資產階級“糖衣炮彈”面前敗下陣來。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和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重視黨的建設,始終全面從嚴治黨,故在“進京趕考”中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在百廢待興,內外交困的新中國成立初期,首先用不到半年時間肅清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殘余軍事力量,解放了除臺灣和沿海島嶼及香港、澳門之外的全部領土,實現了祖國大陸空前統一;接著進行土地革命,使億萬農民分得了土地,通過“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等,穩定了市場,迅速恢復和發展了經濟;通過積極開展外交工作,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通過抗美援朝五次戰役,把張牙舞爪的美帝國主義打到談判桌前,打出了國威、軍威,成為世界上唯一支打敗美國侵略者的軍隊;通過“三反”、“五反”等反腐敗斗爭,清除了劉青山、張子善等墮落分子,有力地抵制了資產階級的腐蝕,保證了隊伍的純潔。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交換原則,對外開放條件下乘隙而入的各種錯誤思潮,不可避免地滲透和反映到黨內政治生活中,表現在社會風氣上。一段時期以來,少數地方和單位政治生態嚴重惡化、錢權交易、權色交易、拉票賄選、買官賣官,甚至出現系統性、塌方式腐敗;一部分黨員不信馬列拜鬼神,不講黨性講義氣,拉幫結派,結黨營私,等等。在社會風氣中,一些人價值觀缺失,觀念中沒有善惡美丑,行為缺少底線,什么假食品藥品也敢造;什么傷天害理的事也敢干;黃賭毒屢禁不止,黑惡勢力,江湖老大竟成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網絡上充斥腐敗、詐騙、暴力、色情信息,甚至利用網絡制造謠言,教唆犯罪,歪曲歷史,污蔑烈士;一些明星、作家甘當市場的奴隸,把作品當作追名逐利的“搖錢樹”、感官剌激的“搖頭丸”,搜奇獵艷,以丑為美……凡此種種,不勝枚舉。究其原因,總書記習近平從兩個方面作了分析。他認為客觀上“改革不注意配套和銜接,不注意秩序與步驟,也生容易產生體制機制上的縫隙和漏洞,為一些人提供了尋租、搞腐敗的機會。”另一方面從主觀上看,他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講‘認真不夠,執行紀律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有的領導干部不敢抓,不敢管,抱著‘鴕鳥心態,唯肯得罪人,丟選票。”針對黨風的問題,從延安梁家河山溝溝里走出來的習近平同志,十八大當選總書記以來,始終突出強調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必須從嚴 ,先后出臺了“中央八項規定”,懲治了一批嚴重貪腐、觸犯法律的“老虎、蠅蚊”,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活動,強化了黨的組織紀律、巡視監督,集中清理了“裸官”、檔案造假等問題。對于社會風氣方面的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也根據問題的不同性質,提出了一系列有破有立的應對措施,如掃黑除惡,常抓不懈,露頭就打,不讓它們形成氣候。同時對危害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有關國計民生的問題,總書記強調:“嚴把從農田到餐桌、從實驗室到醫院每一道防線,著力防范系統性、區域性風險。”他特別要求管好互聯網,說“既要尊重網民交流思想、表達意愿的權利,也要依法構建良好網絡秩序”。對于精神層面的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反復倡導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努力搶占價值體系的制高點,從而使延安精神始終成為歷久彌新的“不變主題”,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航船的 “壓艙石”。
延安精神是孕育引領新中國偉大精神的“主引擎”
毛主席曾經說過:“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精神是什么,精神是一種意識,一種觀念形態的東西。它產生于一定的社會實踐,也是一定社會存在的反映。無論哪種精神的產生、發展,都離不開文化的支持,而任何文化都是以人文為核心。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發展,就是一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奮斗史,也是一部傳承延安精神、踐行延安精神、發展的延安精神的實踐史。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堅持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各行各業踐行了延安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各個不同時間、不同階段、不同地域,相繼成立了一些以新的名稱命名的具有鮮明時代特點,令人敬仰的共和國偉大精神,由此去感召和凝聚最廣大人民群眾,形成強大的力量,指引人們開拓前進。在新中國建設時期有:抗美援朝精神、好八連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紅旗渠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在改革開放時期:女排精神、老山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奧運精神、航天精神等。習近平指出: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一起,“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這一連串的共和國偉大精神與延安精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著相容相通的共性,有著基礎性的思想內核,有著一以貫之的理念內容。延安精神是引領共和國偉大精神的主引擎。比如延安精神中第一項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是毛主席在延安時期為抗大制定的“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教育方針中的內容。習近平強調:“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政治方向對一個黨、一個黨的組織,一個黨員干部來說都極其重要。”新中國70年培育涌現的偉大精神以及數以萬計的時代楷模,無不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都離不開理想信念的支撐。而那些搞腐敗、行歪道的違紀犯法的貪官污吏、社會渣滓等又都是丟失初心、缺乏理想信仰。習近平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于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理想是人們追求的目標,信念是人們向著目標前進的意志和定力。理想崇高,才能堅定信念;信念堅定,才能堅守理想。新中國成立以后形成產生的偉大精神,都具有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的鮮明特色。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毛主席在延安為“實事求是” 注入了新的內涵,使之發生了質的升華,成為改革開放后黨的思想路線。習近平在回憶梁家河歲月時說,陜北7年,最大的一個收獲,就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延安精神以及新中國成立后形成的偉大精神無不踐行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無不堅持了問題導向,無不突出了實踐觀點,無不彰顯了改革精神,無不貫穿了實干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生動具體的偉大精神,無不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結果,因而才可能匯成為后人長久感知和領悟的精神河流。
至于延安精神中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在新中國成立形成產生的偉大精神中,體現得特別鮮亮鮮明,無不發揮到了極致。這些共和國英雄模范與時代楷模常常從自己奮斗的事業來思考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怎樣去攻堅克難,怎樣去為實現中國夢而拼搏奮斗。這些源自于延安精神,延伸發展延安精神的共和國偉大精神,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精神長河里最為耀眼的浪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生動展示,是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的中國精神的先進內核和寶貴精華。
(作者系湘潭市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常務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