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良軍
日前中央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必須進一步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全社會道德水平。如此,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面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唯有讓道德真正成為人們內心的法律,才能激發強烈的中國精神、匯聚磅礴的中國力量,為實現中國夢勠力同心、眾志成城。
讓道德成為公民內心的法律,重在學習理論,堅定理想,切實做到“五熱愛”。馬克思說過,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換言之,理論上的清醒,才能帶來政治上的堅定。今天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全國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團結擁抱、銳意進取的紐帶,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因此,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求首先學習、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發展的最新成果,進而堅定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不斷激發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熱愛社會主義的篤定信仰與行動自覺,始終保持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
讓道德成為公民內心的法律,要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將國家、社會、個人層面的價值要求貫穿到道德建設各方面,時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事實也是如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中脫胎而出,也吸收了中國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充足養分,實謂今天全體中國人民的道德行為準則與道德價值遵循。以爭做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新時代公民為基點,以構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新時代社會為支撐,以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目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新時代公民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知所趨附、有所指望,見賢思齊、蔚然成風。
讓道德成為公民內心的法律,關鍵是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作為著力點,實現以德治國。“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古往今來,民眾有了自發自覺的道德是非感、善惡感、美丑感、羞恥感,就能“無為而治”,長治久安。對此新時代加強“四德”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由路徑。要推動踐行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做好公民;推動踐行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熱情服務、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做好職員;推動踐行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互助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人們做好家人;推動踐行以愛國奉獻、明禮遵規、勤勞善良、寬厚正直、自強自律為主要內容的個人品德,鼓勵人們養好品行。
讓道德成為公民內心的法律,要以先輩先鋒為榜樣,順應滿足民心所想、民生所盼,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物之所在,道則在焉。”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根本目的是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對此,向先輩先鋒學習,以他們為榜樣,向他們對表對標,才能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使自己德智體美勞獲得全方面發展。同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就黨員干部而言,政德建設須臾不能漠視,要求通過政德建設,以黨風帶政風、促社風、興民風,共同筑建、樹立起新時代中華民族道德建設高地、精神風貌豐碑。對照先輩先鋒求上進、關注民心民生服務人民,既是目標導向,又是問題導向,共同著眼推動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至新高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讓道德成為公民內心的法律,不可能一勞永逸、畢其功于一役,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每個人都以《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行動指南,從我做起、從現在開始、于小處發力、于細節落筆,就能繪就新時代公民道德素養和水準蒸蒸日上、社會文明程度與時俱進的“富山春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