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艷才
隨著一聲解封令,因新冠肺炎疫情被封城的湖北武漢逐漸恢復了往日的喧囂。作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地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說到武漢的鐵路,其歷史可謂悠長。武漢鐵路分局管轄內的鐵路起源于1893年6月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湖北省修建的大冶鐵路。1896年設立上海鐵路公司,督辦盧漢鐵路。1905年,粵漢鐵路總局、川漢鐵路總局相繼在武昌成立。1906年,湖北省粵漢、川漢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07年,湖北省鐵路總局在武昌成立,兼管粵漢、川漢兩條鐵路。1910年在湖北紳商的請求下,湖北商辦鐵路公司成立。1912年成立湘鄂鐵路工程局,至1918年改為湘鄂鐵路管理局。
1934年7月10日,粵漢鐵路總局在武昌成立。1936年,廣韶、株韶、湘鄂等三鐵路局合并,成立粵漢鐵路管理局。1945年日軍投降后,國民政府接管鐵路,并成立武漢區鐵路管理局,次年撤銷,分別成立平漢區鐵路管理局和粵漢區鐵路管理局。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湖北川漢鐵路息折》
1949年武漢解放后,先在5月成立武漢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交通部鐵道處,后于8月成立漢口鐵路分局和衡陽鐵路管理局武昌辦事處接管武漢區鐵路。至1950年7月,撤銷武昌辦事處,成立武昌鐵路分局。1953年1月1日,武昌、漢口兩鐵路分局合并,稱鄭州鐵路管理局漢口鐵路運輸分局。1958年1月1日鐵道部政治部撤銷,鐵路分局撤銷、成立鄭州鐵路局漢口辦事處。10月1日,武漢鐵路局成立。至1959年1月1日,武漢鐵路局正式接管鄭州鐵路局漢口辦事處全部運營業務。1963年2月7日,鐵道部頒布《關于調整鐵路運輸管理組織的決定》,主要內容是減少鐵路局數量,恢復鐵路分局建制。經國務院批準,自4月1日起撤銷武漢等五個鐵路局,成立武漢鐵路分局,隸屬于鄭州鐵路局。1971年7月1日武漢鐵路局第二次成立,武漢鐵路分局隸屬其管理。至1983年3月武漢鐵路局再次撤銷,武漢鐵路分局重歸鄭州鐵路局管理。
2005年3月18日,鐵道部決定撤銷武漢、襄樊鐵路分局,重新成立武漢鐵路局。2017年11月4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公告,中鐵總旗下的武漢鐵路局的名稱變更已經通過核準,武漢鐵路局更名為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
京漢鐵路

光緒年間的商辦川省川漢鐵路有限公司股票

1925年中華民國交通部頒發給京漢鐵路職工的獎狀
京漢鐵路為北京至漢口鐵路,修建初期曾稱“盧漢鐵路”。1906年,北京前門西車站至漢口玉帶門車站全線通車,正式定名為“京漢鐵路”。京漢鐵路修建過程曲曲折折,早在1880年,清政府直隸總督劉銘傳就提出筑路動議,但未被采納,后來又多次上奏,皆被擱淺。直至1895年張之洞再上奏折,終獲允可。修建之始,即遇到資金困難;官款難撥,商資難籌,只有借助外資。1897年鐵路督辦大臣盛宣懷以盧漢鐵路為抵押,與比利時國銀行工廠合股公司簽訂借款合同。1906年4月1日全長1214.5公里的京漢鐵路全線通車,前后耗時16年。
粵漢鐵路
在籌建盧漢鐵路的同時,即擬議修建粵漢鐵路。1896年10月清政府準予修建,但因耗資巨大,修路方案擱淺。1898年再議,由鄂、湘、粵三省官紳自行承修。同時,與美國合興公司簽訂借款修路合同。1905年9月,因美國損害中國主權,合同廢除,清政府收回粵漢鐵路筑路權。此后商定,湖北官辦、廣東商辦、湖南為官督商辦,各籌各款。1905年廣東省率先開工。湖南、湖北兩省籌款仍然困難,至1911年(清宣統三年)才借到外資,又逢“辛亥革命”爆發,筑路再次擱淺。1912年粵漢鐵路續建。開工后即受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外國設備材料不能及時送到,工程時有停頓。1936年9月,經過風雨坎坷30年后,全長1059.6公里的粵漢鐵路終于全部竣工。
漢丹鐵路
漢丹鐵路自漢西至丹江口,全長411公里。線路東端自舵落口車站聯結武漢鐵路樞紐,西段在襄樊北車站與焦柳鐵路相交,聯結襄樊鐵路樞紐,自莫家營車站北頭與襄渝鐵路共軌,是溝通武漢與鄂西北地區的一條重要干線。1958年,湖北省為配合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滿足鄂西北商品糧基地糧食外運及物資交流需要,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報請國務院批準修建漢丹鐵路。9月,漢丹鐵路修建指揮部成立。組織武漢、襄樊、孝感等地市10萬余人的施工隊伍,由專業人員和民工組成。10月,修建工程全線鋪開。鐵路修建分東(江岸西至襄樊)、西(襄樊至丹江口)兩段進行。工程投資分別為專項投資和丹江口水利工程配套施工項目投資1959年春,東段建設因國家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投資而停止;西段施工繼續進行,并于1960年6月建成通車。東段線路經兩次施工終于于1965年修通,并于1966年1月1日在襄樊車站舉行通車典禮。

京漢鐵路債券

京漢鐵路債券

商辦廣東粵漢鐵路有限公司第一期收股執照

1933年平漢鐵路員工欠薪支付券
在全國鐵路路網中,武漢鐵路樞紐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現有京廣線貫穿南北,銜接漢丹、武九線和麻漢聯絡紱等六個方向鐵路,對溝通中南與華北、東北、西南、華東地區的人員往來和物資交流,促進國民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武漢樞紐總圖構架最先起步于1952年,是為配合武漢長江大橋修建而規劃建設。整個樞紐工程分兩期進行。后續又進行了擴建、改建和續建工程。經過多次修改完善,1955年8月完成了樞紐總圖和第一期工程初步設計。武漢樞紐經過歷年的建設,已形成了以京廣鐵路貫通南北,武康線、京九鐵路麻漢聯絡線在江北、武九線在江南分別引入,銜接北京、廣州、上海、成都、九江、襄樊等6個方向線路的大型鐵路樞紐,是中國四大鐵路樞紐之一。
武漢鐵路學校
武漢不僅有悠久的鐵路運營歷史,其在人才培養方面也卓有成效。

武漢鐵路運輸學校學生成績冊

武漢鐵道學院畢業證書
武漢鐵道學院
1956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正式行文,籌建鐵道部武漢鐵路運輸學校,7月底學校在武昌徐家棚校址正式掛牌,校名為“鐵道部武漢鐵路運輸學?!保O置鐵道經營和鐵道商務兩個專業,面向全國招生。1959年8月,學校更名為“武漢鐵路中等專業學校”。1960年6月,根據鐵路事業的發展和需要,學校升格為武漢鐵道學院,分設大專部和中專部,大、中專并存。1962年9月,學?;謴汀拔錆h鐵路中等專業學?!钡拿Q。1963年,學校改名為武漢鐵路機械學校。1983年9月,學?;謴停ㄨF道部)武漢鐵路運輸學校名稱。1997年,鐵道部在武漢鐵路運輸學?;I建(掛牌)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2001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行文正式批準組建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鐵道部大橋工程局干部學校
1956年,鐵道部大橋工程局職工大學創建。1958年,武漢橋梁工程學院創建。1962年,武漢橋梁工程學院停辦。1964年,鐵道部大橋工程局黨校創建。1966年,鐵道部大橋工程局職工大學停辦。1971年,鐵道部大橋局721工人大學創建。1981年,鐵道部大橋局721工人大學更名為鐵道部大橋工程局職工大學。1985年鐵道部大橋工程局黨校、鐵道部大橋工程局職工學校、鐵道部大橋工程局職工中專合并組建鐵道部大橋工程局干部學校。1988年,鐵道部大橋工程局干部學校并入鐵道部大橋工程局職工大學。1989年,鐵道部大橋工程局職工大學由鐵道部批準更名為武漢鐵路工程職工大學。1991年,武漢鐵路工程職工大學停辦。
2015年,中鐵大橋局申請以武漢鐵路橋梁學校、武漢鐵路橋梁高級技工學校、以及中共中鐵大橋局黨校為基礎重組旗下職工培訓中心,向湖北省人民政府申請開辦武漢鐵路橋梁職業學院。2016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回函批準建立武漢鐵路橋梁職業學院,辦學層次為高職高專。2016年9月,武漢鐵路橋梁職業學院、武漢鐵路橋梁學校、武漢鐵路高級技工學校,三校在漢南校區合并教學。
武東鐵路職工子弟學校
武漢鐵路分局武東鐵路職工子弟學校于1973年9月應武昌東站、武昌東車務段等單位的要求創建。1984年6月1日,經鄭州鐵路局教育處決定改為武昌東鐵路職工子弟中學。

1鐵道部大橋工程局干部學校畢業證書

2武昌車輛制造工廠專業技術訓練班結業證書

3武東鐵路職工子弟學校畢業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