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菁
日前,文物藝術品拍賣界迎來了一個重磅利好:經過一年多的溝通、調研與協調,國家稅務總局于近日簽發了2020年第9號公告(關于明確二手車經銷等若干增值稅征管問題的公告),其中明確了文物藝術品拍賣可以全額開具發票。該規定將自5月1日起開始實施。
“允許藝術品拍賣企業全額開具發票,順應了藝術品拍賣市場既有的交易習慣,將有效化解當前藝術品拍賣交易中個人賣家信息保護的困境,減少交易違約風險。”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會長黃小堅評價道。
根據此次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公告”的第三條表述,對拍賣行受托拍賣的文物藝術品,委托方按規定享受免征增值稅政策的,允許拍賣行以自己名義就代為收取的貨物價款向購買方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對應的貨物價款不計入拍賣行的增值稅應稅收入。
而為了防范拍賣企業虛開發票,“公告”中還明確要求拍賣行須將拍賣物品的圖片信息、委托拍賣合同、拍賣成交確認書、買賣雙方身份證明、價款代收轉付憑證、扣繳委托方個人所得稅相關資料等留存備查。

此次新規的落地將有利于激發文物藝術品市場活力,提振拍賣市場的信心。
與此同時,“公告”中也比較詳細地羅列出所涉及文物藝術品的范圍,即包括書畫、陶瓷器、玉石器、金屬器、漆器、竹木牙雕、佛教用具、古典家具、紫砂茗具、文房清供、古籍碑帖、郵品錢幣、珠寶等收藏品。
但值得注意的是,受客觀情況限制,對于委托方不享受免征增值稅政策的(主要指機構委托),仍須依照現行經紀代理服務增值稅管理要求,拍賣貨款增值稅發票由委托方開具給買受人。
“所謂按規定享受免征增值稅政策的群體,站在文物藝術品拍賣的角度,主要指個人委托方。”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藝委會秘書長余錦生告訴中國商報記者。“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個人出售自己使用過的物品免征增值稅。但如果委托方不享受增值稅免稅政策(主要指企業),仍無法突破現有經紀服務增值稅管理政策,須由委托方開具給買受人并依法進行納稅,拍賣行無法為其代開。”
事實上,對于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來說,此次“公告”的簽發,意味著一個困惑了他們多時的難題終于得到解決。
據了解,早在1999年,國家稅務總局就發布過《關于拍賣行取得的拍賣收入征收增值稅、營業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40號),規定對拍賣行受托拍賣增值稅應稅貨物,向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應按照4%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稅(2014年7月1日后調整為3%)。但該規定將拍賣行視為一般買賣行為,要向拍賣行全額征稅。后經行業協會和拍賣企業的溝通、解釋和協調,實際上該文件基本未執行。
2016年“營改增”全面推開。2018年7月25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2018年第42號公告,明確“拍賣行受托拍賣取得的手續費或傭金收入按照經紀代理服務繳納增值稅”,同時廢止國稅發[1999]40號文。可以說,這一次公告明確了拍賣行以“取得的手續費或傭金收入”為稅基,符合拍賣行作為中介平臺服務的性質。
然而,此時新的問題又來了。由于按“經紀代理服務”的要求,拍賣行僅可就其收取的傭金及手續費開具增值稅發票,拍賣貨款的增值稅發票則要求由委托方開具給買受人。這一要求顯然與文物藝術品拍賣“買賣雙方保密”的行業特性不相適應。
另據業內人士介紹,文物藝術品拍賣95%以上的委托方都是個人,并且分布在全球各地,即便沒有保密問題,實際操作也很難。因此,自國稅局2018年第42號公告發布以后,全國的拍賣企業基本只能向買受人提供傭金發票。
“對于貨品的本價,按照之前相關文件的解釋是要求備案,委托方和買受人要簽署相關的買賣協議,然后上稅務局去開票。這與藝術品拍賣本身的保密特性就有所相悖,作為中介服務的拍賣行在當中也容易變得‘尷尬。近兩年,拍賣行對此也很迷茫,甚至會擔心行業究竟何去何從。此次的新規一出,無疑使我們一顆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北京博觀拍賣董事長奧巖對此深有同感。
一年多來,由于拍賣行只能提供傭金部分的發票,沒有貨款部分的發票,對于很多企業買家而言影響也不小,尤其是像文博機構、藝術品公司這類的買家群體。而一旦買方心態受到影響,進而就會影響文物藝術品整體市場的發展。
“其實近年來拍賣市場上常見博物館和企業買家的身影,雖然數量上不見得有很多,但從資金量上看幾乎占據了買方市場的一半份額。他們拍下藏品后,沒有相應金額的增值稅發票入賬,會影響購買欲望。一些機構和企業只能轉身到香港等境外參加競買。因此我們看到,這兩年來國內的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持續下滑,但境外的拍賣市場仍然活躍。”余錦生介紹道。
此外,與稅收有關的話題向來是拍賣行業關注的焦點之一。余錦生強調,此次5月1日實施的新規并不涉及稅率的變動,主要是解決實際稅務操作問題,有利于恢復市場購買欲,提振行業發展信心。
中國商報記者注意到,此次新規將實施的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行業的廣泛關注。而接下來會不會加速落地執行,成為了眾人最為關心的事。
“我認為相關的細則出臺也很重,比如當中會不會有特例不屬于執行范圍。另外,不僅是拍賣公司要清楚這個新規,稅務部門也應該有統一的認識和理解。因為按照以往的經驗,如果缺乏細則作為保障,各個稅務局的理解都可能會存在偏差。”奧巖坦言,“其實文物藝術品拍賣僅僅是一個行業,但所涉及的卻是中國文化這樣一個大板塊。能夠站在政策的高度,為這個板塊的推動與發展逐步捋順通道,這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對于業界的期待,余錦生認為:“雖然公告的文字不多,但整體還是講得比較清楚的。當然,在新政策的執行過程中,在理解上、實操上,或一些特殊情形上可能會出現問題,協會目前也正在收集各拍賣企業的問題反饋,下一步將與稅務部門進行溝通確認。一般情況下,稅務部門內部也會有相關解讀文件。”
如今新規開始實施,在黃小堅會長看來,“拍賣行業一年多來的稅務政策協調,最終取得了積極成果,這將有利于激發文物藝術品市場活力、為企業減負、促進市場流通,對疫情之下拍賣市場信心的恢復起到積極作用。”對于該項新規,黃小堅給予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