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帥 朱安祥

清代《泉志》刻本書影
《泉志》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錢幣學著作,作者為宋代人洪遵(1120年至1174年)。說到中國古代關于錢的專著,《泉志》并不是最早的。據《隋書·經籍志》記載,南朝蕭梁時期顧烜就已經編寫了一部《錢譜》,也稱《顧烜錢譜》。《泉志》序言云:“歲益久,類多湮沒無傳。梁顧炬始為之書。凡歷代造立之原,若大小、重輕之度,皆有倫序,使后乎此者可以概見。”從中能看出《錢譜》早于《泉志》,但此書已失傳。南北朝時期政權更替,統治者紛紛自鑄貨幣,導致錢幣種類增加,《顧烜錢譜》就成于此時?!跺X譜》雖失傳,但部分內容被《泉志》引用,至今仍可看到鱗爪。
唐代之后,隨著政治局勢漸穩,錢幣學快速發展,相關著述隨之出現。如張臺《錢錄》,記錄“上自先秦布幣,下至五代十國時期楚馬殷的天策府寶”。北宋時期,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基于此產生的錢幣學著作如雨后春筍。其中被《泉志》征引的篇目就有陶岳《貨泉錄》、李孝美《歷代錢譜》、董迪《錢譜》等?!度尽纷鳛楝F存最早的錢幣學專著,其中保存了大量遺失的古籍內容。這些內容豐富了《泉志》內涵,也是其成書的重要背景?,F代學者可從《泉志》與其他文獻中考證,得前人之述,對現代錢幣學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洪遵生于北宋宣和二年,卒于南宋淳熙元年,字景嚴,饒州鄱陽人。父為宋代名臣洪皓。建炎年,洪皓使金,被流放。紹興十三年(1143年)回鄉,15年不改志被廣為傳頌,被稱“宋之蘇武”。
受父輩影響,洪遵認真治學?!靶值芗瓷嵋拊~業,夜枕不解衣?!苯B興十二年中狀元。紹興十九年,洪遵撰《泉志》。紹興二十八年,洪遵就鑄錢提出建議,“因面對,論鑄錢利害,帝嘉納之?!毙Ч鹾?。紹興二十九年,在恢復鄱陽永平、永豐兩監鼓鑄上,他根據唐宋管理進行分析,提出“號令不一,鼓鑄益少”。主張恢復兩處錢監,緩解了錢鈔危機。紹興三十年,官風腐朽,“異時選人詣曹改秩,吏倚為市,毫毛不中節,必巧生沮閡,須賂餉滿欲乃止”。洪遵約定按照舊制,有效糾正了官場風氣。
楚地大早期間,“遵簡賓佐,隨遠近壯老以差賦給,蠲租至十九,又告糴于江西,得活著不啻萬計”。并拘捕盜竊戍兵,穩定秩序,聲望頗高。淳熙元年去世,謚號“文安”?,F有《譜雙》《洪氏集驗方》《洪文安公遺集》等著作存世。
第一,宋代。洪遵于紹興十九年撰《泉志》。寫《泉志》的背景在其序中有提到:“余嘗得古泉百有余品,則又旁考傳記,下逮稗官所紀,捃摭大備,分匯推移,厘為十五卷,號日《泉志》?!惫饰覀兛芍摫尽度尽肥谴撕笏邪姹局肌_@一本雖最早,但在洪遵逝世后并沒有良好保存下來,如今看到的也并非洪遵《泉志》原本。據載,“洪死,其子云‘悉舉入棺矣?!敝劣谑欠裾媸菚S人入棺,或者僅是被洪家私藏,無法得知。其后,《泉志》在陳振孫編寫的《直齋書錄解題》中被收錄十五卷。從卷數與洪版相同,我們可認為陳振孫所收錄的這一本與原本應相差不大。宋代《泉志》主要就是這兩版。尤袤在《遂初堂書目?譜錄類》中提及《洪氏泉志》。書中大部分用姓氏代替作者名,故我們可認為其記載的就是洪遵《泉志》。
第二,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中載:“《泉志》十五卷。陳氏曰:洪遵景伯撰。記歷代錢寶?!边@里將“景嚴”記作“景伯”,是把三洪兄弟混淆,這點有誤。但其明確十五卷,也能證明其或看過洪版《泉志》。脫脫《宋史·藝文志》中提到“洪遵《泉志》十五卷”。屠燕治在其研究中,“終元一代,未見《泉志》刊本聞世”。以上著作中僅提到卷數,并無具體內容,故洪版《泉志》在宋元并未刊印,或已遺失。
第三,明代。明代《泉志》版本增多。最早的抄本是《永樂大典》中收錄的《泉志》十五卷,即“大典本”。該本中有關《泉志》記載較零散,據艾俊川研究,《永樂大典》的收錄并非全本收入,而是分散到各錢幣下,故這一版并不完整,且該本《永樂大典》在遺傳中有所缺失。今見的“大典本”是經后人校注的。
現能見最完整的《泉志》版本是萬歷年間胡震亨編輯的《秘冊匯函》,也是《泉志》最早的刻本,但在刊版未竟時遭火災,僅有殘本。其在每卷下都有“宋洪遵撰”字樣。此外,“秘本”中存在錢圖,有“明徐象梅校并圖篆”字樣。錢圖使《泉志》成為完整的錢幣學專著,但也為《泉志》錢圖混亂埋下伏筆。鄧亞將“秘本”與《玉海》相較。其認為,從兩版中多處不一樣的地方如“《玉?!分杏绣X‘比輪晉,大泉下有‘王莽一直五十,‘秘本無,《玉?!分杏劳ㄈf國錢‘后周一當干,‘秘本作‘以一當十。”可知“胡震亨等人刊刻時所據抄本與王應麟所見本子不同?!?/p>
崇禎年間,毛晉汲古閣得“秘本”殘版,翻刻編入《津逮秘書》,《泉志》就在其中“泉志十五卷宋洪遵撰”,簡稱“津本”。雖然“津本”泉志源于“秘本”,但還是有所區別的。如在每卷題注上,“秘本”題“宋洪遵撰,明徐象梅校并圖篆”,“津本”卷一后題“宋洪遵撰,明胡震亨、毛晉同訂”。部分卷僅題“宋洪遵撰”。這也是區分“津本”與“秘本”的依據之一。明代這三個版本是《泉志》發展的關鍵,后代刊印基本都出自這三版,可謂影響深刻。
第四,清代。清代抄本刻本都存在,故清代對《泉志》記載更為豐富,刊刻技術的進步也使文獻保存更完整。錢曾《讀書敏求記》載:“泉志十五卷,泉志鄱陽洪遵撰,嘉靖壬午秋,茶夢庵鈔本?!庇纱酥鞔粌H存在上文三版,還存在“茶夢庵本”。這一版要早于“秘本”,但原本已無跡可尋。
據《四庫全書總目》記載:“其傳者以宋洪遵《泉志》為最古,毛氏汲古閣所刊是也?!庇纱丝芍?,“津本”發展繁盛,但《總目》收錄的貌似既不是“津本”也不是“茶夢庵本”?!端膸烊珪偰俊分杏洝啊度尽肥寰恚ê毖矒岵蛇M本)”,且文中“是書匯輯歷代錢圖,分為九品”,據后人研究其本疑源自“秘本”。
嘉慶年間,“大典本”得現,翁樹培將“大典本”與汲古閣本相校。今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此《泉志》十五卷,上載:“題宋洪遵撰,明崇禎毛氏汲古閣刻《津逮秘書》,翁樹培校?!边@是翁樹培校對“大典本”時所用底本。通過其對校,“大典本”得以重見天日。有關“翁校本”的內容,艾俊川等學者已進行研究,其對“大典本”與翁樹培的歷史價值予以肯定,并且討論了其錢圖的作用。
同期,張海鵬據《津逮秘書》加以增減,編訂《學津討原》,其第八集中載“泉志十五卷宋洪遵撰”。這一版保存良好,為其傳世做了很大貢獻。
隸釋齋本。隸釋齋吸收諸本翻刻《泉志》。同治十三年(1874年),據隸釋齋??締柺?,附刻《譜雙》,另光緒元年(1875年)隸釋齋還刻有一本,在古籍中有所載“光緒元年隸釋齋校刻本”。
洪汝奎晦木齋本。這版《泉志》是根據“津本”翻刻的。需要說明的是,“津本…‘秘本”被后世借鑒翻刻多次,但不等同于每次翻刻都與原版一致。

《泉志》中記載的海外貨幣圖案,反映出洪遵較早就關注到了域外錢幣。
此外,清朝衍生出許多對《泉志》進行研究的著作,進一步延伸了其內容,對錢幣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瞿中溶《泉志補考》、金嘉采《泉志校誤》、金鄰居《泉志校誤》、陸虎岑《續泉志》、宋振譽《續泉志》,宋慶凝《續泉志續補》等。由此可知《泉志》研究具有時間延展性,歷代學者均對其進行探究,其背后是我國錢幣學研究歷程的縮影。
第五,民國。丁福保據“秘本”校勘,著《泉志菁華錄》。其還編印了《古錢大辭典》與《古泉學綱要》等著作,對錢幣學發展起推動作用。此外,民國還有據汲古閣“津本”刊印的“博古齋本”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各學科恢復發展,錢幣學受到重視,通過錢幣分析背后歷史底蘊成為歷史研究的一大門類,圍繞《泉志》的研究得以發展?!度尽烦霭嬷?,版本眾多,各朝代都有翻刻,在海外也有諸多版本。其內容不僅對我國錢幣有記載,對許多國家錢幣研究均有助益。這種情況在中國錢幣學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單就《泉志》的內容來看,可謂集前人之學。通過對先前錢幣學成果的總結,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泉志》體系。該書收集錢幣300余品,引文覆蓋南朝至宋,錢品年代涵蓋先秦至五代,錢幣產地也從中央王朝至日本、東南亞等國家。這奠定了其作為現存最早、體例完整的錢幣學專著地位。

“白金三品”之龜幣

“白金三品”之龍幣

《泉志》中的“白金三品”從圖中可以看出,洪遵并未真正見過白金三品,這應是他根據史籍中的記載自行想像出來的圖案。
盡管《泉志》收錄錢品諸多,體例卻不顯雜亂,這得益于洪遵編著的記錄方法。其將全書分為九品十五卷,正用品三卷、偽品二卷、不知年代品二卷、天品一卷、刀布品一卷、外國品三卷、奇品一卷、神品一卷、厭勝品一卷,體例嚴謹工整。通過這種科學的分類方法,方便搜尋并整理其中內容。此外,洪遵在編修《泉志》中,并非簡單集合、編整、錄入,同樣注重真實性。洪遵通過收集實物輔以史料認證的途徑,保證記錄真實、保障其高品質,從現《泉志》中便可窺得一斑。其在大部分錢品之下均引前人之言,如《隨書·食貨志》、顧烜、張臺、董迪、李孝美等。再者,洪遵在編修中對史料與錢幣提出自己的看法,使用“余按”的方式插在書中。洪遵在遍覽著作后,能做到史論結合,并提出自己的言論,不依附名家之言,實屬不易。
《泉志》書中所引用的錢圖一直飽受爭議。因為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錢圖形象不準確,存在混淆。對錢圖問題,艾俊川、可居等進行過探討,并提出了他們對錢圖的看法。筆者認為錢圖的存在對于這部著作來說是重要的,我們所知錢幣學在我國存在很長時間,其中不乏優秀的錢幣學著作。相比其他記載,《泉志》有何優點,這是值得思考的。其成書并非最早,僅十五卷,但流傳至今,發揚光大的原因就在錢圖。正因其將錢圖與文字描述相結合才奠定了該書在錢幣學的地位。

“宅陽”方足布
現存《泉志》主要是據后代諸版發展而來,經過流傳,洪遵《泉志》中的原圖有遺失,我們見到的錢圖并不完全是洪版。如錢圖部分在明代被徐象梅校撰。故并不能將錢圖混亂全歸于洪遵。如丁福?!罢枴狈阶悴肌度据既A錄》言:“徐氏未見真泉,憑臆杜撰,陋劣可哂,無一與真錢相肖?!薄肮市靾D實洪志之疣贅也。”充滿著對徐象梅錢圖的不滿。雖然錢圖存在一定錯誤,但更是因錢圖才有更多學者投入進《泉志》研究。至于錢圖的真實性,現代研究已能辨別大部分,其中有錢幣缺失,甚至在成書前就已不存在的錢幣則無處考證。在“書”與“圖”流傳中,經數代人的編整校正,其存在部分失真也是可以理解的,這不能否認《泉志》的科學性。如果后世流傳過程中沒有進行錢圖校正與補充,那么《泉志》就不會有現在的面貌,或許因錢圖缺失而致整部書遺失,由此衍生的關于古代錢幣的研究也就不復存在?!度尽峰X圖在明代得到重新圖篆也使得后人翻刻有了更清晰完整的版本,具有很大的學術價值與研究意義。
《泉志》流傳背后是中國錢幣學的進程,驗證了我國錢幣學研究源遠流長。今人可從中了解到當時有關錢幣記載,進而去探究當時社會、經濟乃至文化、政治,立足錢幣看時代印記。現今圍繞《泉志》的研究逐漸增多,但仍存很多未知,如《泉志》流傳海外產生的影響、是否存在更多未被探知的版本等,這些問題還需要更多的學者對此進行研究。(注:本文作者來自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泉志》所記“平陽”方足布這種摹本和真品實物相似度很高,說明洪遵一定見過方足布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