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西迪

一位朋友的媽媽腿骨骨折,老人家住院手術后回家修養,要進行半年的康復治療。那時朋友才猛然意識到,自己以后再不能離開行動不便的媽媽半步,半年內所有的旅行、健身、游泳計劃統統告吹。更糟糕的狀況是,以后即使媽媽恢復健康,八十幾歲的人也需要專人照顧才安心,身邊離不得人的。每思及此,她就覺得壓力山大,加上半夜要照顧媽媽,睡眠紊亂,她干脆失眠了,整夜睡不著覺。沒幾天的時間,整個人暴瘦四五斤,精神也強撐,瀕臨崩潰邊緣。
然而朋友的媽媽性格堅強樂觀,隨著老人家身體和精神的漸漸恢復,朋友每天都能暫離片刻,出門買買菜、遛遛狗。而且聽說媽媽的情況后,朋友、鄰居不時來訪,兒子和親戚周末也會回來,大家幫助陪伴媽媽,她竟然也能抽個空去游泳館游個一千米了。熱愛并沒有被擱淺,忙里偷閑的生活狀態讓她覺得未來并沒有想象中那么艱難。每每回想失眠那幾天的苦不堪言,她簡直委屈得要命,皆因為愛預設困難的毛病,讓自己遭受了一場無妄之災,她很后悔。
其實,身邊有不少這樣愛預設困難的朋友。有一位朋友因父母生病后經濟拮據,就十分恐慌自己的未來,覺得高額的醫藥費是摧毀幸福的殺手锏。于是,她買了好幾種大額保險,每個月要續繳很多錢,導致她手里一點積蓄都沒有,但凡有一筆意外支出,她的日子就捉襟見肘,惶惶然沒著沒落兒。保障未來的保險并沒有給她穩定的安全感。以為自己掌握了戰勝未來困境的秘密武器,卻沒想到竟也把當下的生活過得很糟糕,她很疑惑。
我以前也是預設困難的“專家”,很典型的悲觀主義者,但是每每在恐懼焦慮中熬出來、挺過來,都發現自己的那些設想是庸人自擾。因為大多數害怕的事情并沒有發生,而且即使發生了,過程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捱。于是,我不斷告誡自己,要活在當下,活好每一個今天,努力不去預設困難。構想未來藍圖以及諸事未雨綢繆才是對的,但凡將事情只往壞的方向上思考,并且陷在壞情緒里不能自拔就是不對的了。
如今,每當我下意識地為孩子的教育、父母的養老、愛人的職業發展等問題開始焦慮與苦惱時,就靠反復默念一些名句來勸慰自己,防止徒勞無功的內耗發生。諸如:“發生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面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之類的句子。有人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要有詩與遠方。”我要說的是,不要光看遠方的茍且與艱辛,還要關注當下的詩意與美好。不憂愁自己無法掌控的,只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的生活才能安穩踏實,才算不辜負光陰。
(摘自《揚子晚報》)(責編 懸塔塔)